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

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

在日本寫的一本小書要譯成漢語在自己的國家出版了,我很願意為它的新讀者們寫幾個字。我想像中的新讀者首先是日語系裡有志於語言科學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年輕教師。其實,與其說是“想像”,倒不如說是“希望”。我希望·這些正在試圖把自己玫瑰色的人生載上語言學戰車的年輕人,能夠讀《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讀這個漢語版序,或哂笑,或驚詫,或沉思,或昂奮……而在諸多感情交匯之後,得以對自己努力的方向產生一些新的感晤,於是吾願足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
  • 作者:張麟聲 (作者), 潘鈞 (合著者),
  • 譯者:張佩霞 (譯者)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1日
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序言,作者簡介,文摘,

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

張麟聲 (作者), 潘鈞 (合著者), 張佩霞 (譯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平裝: 20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日語
開本: 16
ISBN: 9787040323375
條形碼: 9787040323375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6.8 x 1 cm ; 281 g

序言

跟大多數搞對比研究的朋友們一樣,我本來一直朦朦朧朧地認為我所做的工作可以促進教學,然而19世紀中葉美國對比分析學派的盛衰故事卻明確地告訴我們:這只不過是一種良好的願望而已。因為雖然對比語言學可以揭示母語和目標語言之間的差異,但是並非所有的差異都阻撓學生成功地學習,並非所有的差異都成為學生出錯的原因。因此光搞對比研究而不去觀察學生的習得過程,跟教學活動自然而然地就是兩張皮。當然,美國語言學史及近20年來世界性二語習得研究的進展又告訴我們,對比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並不是一無可取,當我們用它來分析說明學生說外語寫外語時出現的偏誤時,它的作用和功能將是用任何其他東西都無法取代的。因為只有套用對比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才能對使用同一母語的學生的傾向性偏誤是否為母語轉移給出假說,而這本小冊子正是這樣一種成果。本書出版後,十年內在出版國日本幾經印刷,現在又由湖南大學的張佩霞教授介紹到了國內來,這些事實充分說明把對比語言學和偏誤分析結合起來的研究方法是有較強的生命力的。
這本書問世不久,讀者和出版社兩方面均有以同樣的形式出續集的建議,但我沒有欣然從命。因為我知道這本小冊子裡所謂的“偏誤”只是從我個人學日語、教日語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經驗固然可貴,但個人的經驗難免缺乏普遍性,缺乏系統性。因此,我把不去寫續集的精力留下來去做另一種工作,即爭取科研項目,用以把一定數量的大學生在校4年期間學習日語的全過程記錄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我們已經爭取到了日本一個較大的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從2010 年開始,我們就已經和湖南大學的張佩霞教授合作,用作文和採訪兩種形式對該校日語系學生的習得過程進行記錄,此項科研結題之後,我們將以“中司語言語料庫”的形式無償地向學術界公開。
有了“中間語言語料庫”,我們可以賴以系統地、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整個習得過程,了解對於講漢語的人來說,日語的語音、語法、辭彙項目當中,哪一些易、哪一些難的問題。但是要說明為什麼一些項目難,而另一些項目易,則需要進行另外形式的研究。部分項目,它們之所以學起來困難,是因為在形式或意義方面具有比較複雜的結構。這些項目,其“難”當有普遍性,即不僅對中國學生難,對其他國家的學生也應當難。但另外一些項目,其 “難”則可能有特殊性,中國學生使用它屢屢出錯,原因很可能在於漢語的“母語遷移”。判定某種偏誤的起因是否是“母語遷移”,到目前為止,用得較多的方法是同時觀察多種母語學生的學習情況。

作者簡介

張佩霞
1982年河北大學外文系日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湖南大學日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85年於上海外國語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1992年至1998年赴日本乾葉大學留學,先後獲文學碩士學位和博士(文學)學位。198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湖南大學外國語與國際教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學、日漢語言對比研究、日本語教育。

文摘

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文摘中國日語學習者常見誤用分析文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