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世紀文學的反思與建構》是2012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房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新世紀文學的反思與建構
- 作者:房偉
- ISBN:9787516119495
- 頁數:165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新世紀文學的反思與建構》是對新世紀文學概念的生成、內涵和演變,進行研究探討,並就原創性缺失,經典化問題,體制和作家身份問題,以及其核心的新生活現代性問題,進行進一步研究。在第二部分,主要是對新世紀詩歌的特徵的分析,既有對消費主義滲透入詩歌的警惕,又有對新世紀底層詩歌寫作的反思,而對新世紀詩歌出現的新十四行詩、以及史詩化傾向、與傳統的結合等問題,也進行了研究。在第三部分,則通過余華的小說《兄弟》,趙德發的《雙手合十》等作品,探討新世紀小說的民族國家想像問題,以及內在邏輯的悖論。第四部分,則通過對新世紀文學影視代表作品的分析,探討幾種敘事機制在影像中的變形。
作者簡介
房偉,文學博士,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山東文藝評論家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山東藝術學院特聘研究員,山東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曾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詩刊》、《山花》、《人民日報》等發表文藝理論、文藝批評及詩歌、小說計130餘萬字,作品曾被《新華文摘》、《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等刊物轉載,著有《批評的表情》、《文化悖論與文學創新》等學術著作,並著有歷史專著《屠刀下的花季——南京1937》、長篇新歷史主義小說《屠宰場的潘金蓮》等。曾獲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獎,國家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第19屆世界詩人大會銅獎等,曾任山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室副主任,現執教於山東師範大學*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
圖書目錄
總論新生活視野下的新世紀文學的現代性
第一章 新世紀文學的內在文化邏輯
第一節 生成語境:文學的經典化及其困境
第二節 生產策略:文學體制與作家身份認同
第三節 焦點症候:原創力的缺失與尋找的焦慮
第二章 復古與創新:新世紀詩歌的發展軌跡
第一節 形象的淪喪與書寫的難度:消費視域下的新世紀詩歌
第二節 被剽竊的衝動與被強暴的表達:對底層詩歌的質疑
第三節 地方性書寫:新世紀山東詩歌的審美嬗變
第四節 浪漫的繼承:石靈的十四行詩解讀
第五節 史詩化傾向:新世紀的“海嘯詩歌”現象
第六節 古典主義轉型:《習經筆記》與新世紀詩歌的傳統想像
第三章 新世紀小說的多元化發展
第一節 新世紀小說革命敘事的三張面孔
第二節 獨特的“中國經驗”:評趙德發小說《雙手合十》
第三節 從張悅然的創作看新世紀80後文學走向
第四節 破裂的概念:來自《兄弟》的症候式分析
第四章 眾生喧譁的新世紀影視文學
第一節 中國新世紀電視劇中的民族國家敘事策略
第二節 新世紀語境下的《武林外傳》的江湖世界
第二節 《鬼子來了》:殖民地微觀政治學的奇觀與誤讀
第三節 趙本山的小品帝國與政治農民神話
第四節 《太陽照常升起》:後革命語境下的浪漫狂想
後記
第一章 新世紀文學的內在文化邏輯
第一節 生成語境:文學的經典化及其困境
第二節 生產策略:文學體制與作家身份認同
第三節 焦點症候:原創力的缺失與尋找的焦慮
第二章 復古與創新:新世紀詩歌的發展軌跡
第一節 形象的淪喪與書寫的難度:消費視域下的新世紀詩歌
第二節 被剽竊的衝動與被強暴的表達:對底層詩歌的質疑
第三節 地方性書寫:新世紀山東詩歌的審美嬗變
第四節 浪漫的繼承:石靈的十四行詩解讀
第五節 史詩化傾向:新世紀的“海嘯詩歌”現象
第六節 古典主義轉型:《習經筆記》與新世紀詩歌的傳統想像
第三章 新世紀小說的多元化發展
第一節 新世紀小說革命敘事的三張面孔
第二節 獨特的“中國經驗”:評趙德發小說《雙手合十》
第三節 從張悅然的創作看新世紀80後文學走向
第四節 破裂的概念:來自《兄弟》的症候式分析
第四章 眾生喧譁的新世紀影視文學
第一節 中國新世紀電視劇中的民族國家敘事策略
第二節 新世紀語境下的《武林外傳》的江湖世界
第二節 《鬼子來了》:殖民地微觀政治學的奇觀與誤讀
第三節 趙本山的小品帝國與政治農民神話
第四節 《太陽照常升起》:後革命語境下的浪漫狂想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