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庫·科技文化類:科學家談21世紀》內容簡介:30年後,50年後,在世界上,科學技術將出現怎樣的奇蹟?人類將怎樣生活?怎樣深入地下、海底去開礦?機器人怎樣管理整個工廠的生產?怎樣跟相隔幾千里外的朋友面對面談話?那時的房屋、道路、橋樑、交通工具……又是什麼樣子?怎樣……怎樣……在李四光等編寫的這本《中國文庫·科技文化類:科學家談21世紀》里,二十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給我們回答了以上這些問題,他(她)們給我們描繪了一幅21世紀美好的圖畫。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而且可以啟發我們更好地去想像未來的科學世界,引導我們樹立遠大的科學理想,為人類美好的未來而發憤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庫•科技文化類:科學家談21世紀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122頁
- 開本:32
- 品牌:商務印書館
- 作者:李四光 等
-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8612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文庫·科技文化類:科學家談21世紀》是1959年國慶節前,李四光、華羅庚、茅以升等25位著名科學家共同撰寫的一部科普作品集,首次出版後又多次修訂再版,是一部在廣大青少年讀者中產生廣泛影響的科普名著
作者簡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地質學家、教育家,1889年10月26日生於湖北省黃岡市。1950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等職。他對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科學和地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主要著作有《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冰期之廬山》、《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摘要》及小提琴曲《行路難》(1919年)等。
圖書目錄
題辭
看看我們的地球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周年的時候
橋樑遠景圖
下海、入地、上天
戈壁灘上的家鄉
音樂世界
讓自然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我們將吃些什麼、能活到幾歲
醫生的好助手——能幹的細菌
化學纖維的燦爛遠景
地球上將沒有寒帶
叫天聽話
無線電的新世界
原子能事業的壯麗前景
半導體的將來
電子科學技術將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明天的電影
海上旅行
未來的飛機
旅行在明天
新時代材料的“霸主
合成材料時代
人類衣著的美好前景
在新興的城市裡
未來的房屋
看看我們的地球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周年的時候
橋樑遠景圖
下海、入地、上天
戈壁灘上的家鄉
音樂世界
讓自然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我們將吃些什麼、能活到幾歲
醫生的好助手——能幹的細菌
化學纖維的燦爛遠景
地球上將沒有寒帶
叫天聽話
無線電的新世界
原子能事業的壯麗前景
半導體的將來
電子科學技術將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明天的電影
海上旅行
未來的飛機
旅行在明天
新時代材料的“霸主
合成材料時代
人類衣著的美好前景
在新興的城市裡
未來的房屋
後記
這本書原是在1959年出版的,當時深受廣大少年讀者們喜愛,曾多次重版。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幫”的文化專制主義的統治下,被誣衊為大毒草,禁錮了十多年。
自從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粉碎“四人幫”以後,廣大讀者和教師紛紛來信要求重新出版。
現應廣大讀者要求,為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培養青少年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優良風尚,我們重新修訂出版了這本書。
十多年來,世界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當年科學家們所幻想的,有些巳成為現實;有些科學項目又有了新的發展。因此,在這次修訂中,作者已作了補充修改,增添了新的內容。但如李四光、梁恆心和郭沫若等同志已先後去世,我們照登了他們的原文和題辭,以示紀念。
由於我們編輯水平有限,這本書可能還存在不少缺點,我們誠懇地希望廣大少年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1978年10月
自從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粉碎“四人幫”以後,廣大讀者和教師紛紛來信要求重新出版。
現應廣大讀者要求,為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培養青少年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優良風尚,我們重新修訂出版了這本書。
十多年來,世界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當年科學家們所幻想的,有些巳成為現實;有些科學項目又有了新的發展。因此,在這次修訂中,作者已作了補充修改,增添了新的內容。但如李四光、梁恆心和郭沫若等同志已先後去世,我們照登了他們的原文和題辭,以示紀念。
由於我們編輯水平有限,這本書可能還存在不少缺點,我們誠懇地希望廣大少年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1978年10月
序言
“中國文庫”出版前言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加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面的優秀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國百餘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啟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傳之久遠。“中國文庫”收集百餘年來的名著分類出版,便是以新世紀的歷史視野和現實視角,對20世紀出版業績的巨觀回顧,對未來出版事業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大凡名著,總是生命不老,且歷久彌新、常溫常新的好書。中國人有“萬卷藏書宜子弟”的優良傳統,更有當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要求,中華大地讀書熱潮空前高漲。“中國文庫”選輯名著奉獻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出版人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百城,與睿智的專家學者對話,以此獲得豐富學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為此,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要求,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的廣闊視野,披沙揀金、露鈔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賾索隱的嚴謹態度,投入到這項規模宏大的出版工作中來。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分列於6個類別,即:(1)哲學社會科學類(哲學社會科學各門類學術著作);(2)史學類(通史及專史);(3)文學類(文學作品及文學理論著作);(4)藝術類(藝術作品及藝術理論著作);(5)科技文化類(科技史、科技人物傳記、科普讀物等);(6)綜合·普及類(教育、大眾文化、少兒讀物和工具書等)。計畫出版約1000種,分輯出版。自2004年以來,已先後出版四輯,每輯約100種,分精平裝兩類。2011年時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將“中國文庫”第五輯作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輯推出,主要收選民國時期原創性人文社科類名著。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有少量品種因技術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調整,大多數品種則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庫,千種書籍,莊諧雅俗有異,版式整齊劃一未必合適。況且,版式設計也是書籍形態的審美對象之一,讀者在攝取知識、欣賞作品的同時,還能看到各個出版機構不同時期版式設計的風格特色,也是留給讀者們的一點樂趣。
“中國文庫”由中國出版集團發起並組織實施。收選書目以中國出版集團所屬出版機構出版的書籍為基礎,並邀約其他數十家出版機構參與,共襄盛舉。書目由“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審定,中國出版集團與各有關出版機構按照集約化的原則集中出版經營。編輯委員會特別邀請了我國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領導同志擔任顧問,以確保我們的事業繼往開來,高質量地進行下去。
“中國文庫”,顧名思義,所收書籍應當是能夠代表中國出版業水平的精品。我們希望將所有可以代表中國出版業水平的精品盡收其中,但這需要全國出版業同行們的鼎立支持和編輯委員會自身的努力。這是中國出版人的一項共同事業。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志存高遠且持之以恆,這項事業就一定能持續地進行下去,並將不斷地發揚光大。
“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加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面的優秀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國百餘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啟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傳之久遠。“中國文庫”收集百餘年來的名著分類出版,便是以新世紀的歷史視野和現實視角,對20世紀出版業績的巨觀回顧,對未來出版事業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大凡名著,總是生命不老,且歷久彌新、常溫常新的好書。中國人有“萬卷藏書宜子弟”的優良傳統,更有當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要求,中華大地讀書熱潮空前高漲。“中國文庫”選輯名著奉獻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出版人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百城,與睿智的專家學者對話,以此獲得豐富學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為此,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要求,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的廣闊視野,披沙揀金、露鈔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賾索隱的嚴謹態度,投入到這項規模宏大的出版工作中來。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分列於6個類別,即:(1)哲學社會科學類(哲學社會科學各門類學術著作);(2)史學類(通史及專史);(3)文學類(文學作品及文學理論著作);(4)藝術類(藝術作品及藝術理論著作);(5)科技文化類(科技史、科技人物傳記、科普讀物等);(6)綜合·普及類(教育、大眾文化、少兒讀物和工具書等)。計畫出版約1000種,分輯出版。自2004年以來,已先後出版四輯,每輯約100種,分精平裝兩類。2011年時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將“中國文庫”第五輯作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輯推出,主要收選民國時期原創性人文社科類名著。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有少量品種因技術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調整,大多數品種則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庫,千種書籍,莊諧雅俗有異,版式整齊劃一未必合適。況且,版式設計也是書籍形態的審美對象之一,讀者在攝取知識、欣賞作品的同時,還能看到各個出版機構不同時期版式設計的風格特色,也是留給讀者們的一點樂趣。
“中國文庫”由中國出版集團發起並組織實施。收選書目以中國出版集團所屬出版機構出版的書籍為基礎,並邀約其他數十家出版機構參與,共襄盛舉。書目由“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審定,中國出版集團與各有關出版機構按照集約化的原則集中出版經營。編輯委員會特別邀請了我國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領導同志擔任顧問,以確保我們的事業繼往開來,高質量地進行下去。
“中國文庫”,顧名思義,所收書籍應當是能夠代表中國出版業水平的精品。我們希望將所有可以代表中國出版業水平的精品盡收其中,但這需要全國出版業同行們的鼎立支持和編輯委員會自身的努力。這是中國出版人的一項共同事業。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志存高遠且持之以恆,這項事業就一定能持續地進行下去,並將不斷地發揚光大。
“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