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庫:科學家談21世紀

中國文庫:科學家談21世紀

30年後,50年後,在世界上,科學技術將出現怎樣的奇蹟?人類將怎樣生活?怎樣深入地下、海底去開礦?機器人怎樣管理整個工廠的生產?怎樣跟相隔幾千里外的朋友面對面談話?那時的房屋、道路、橋樑、交通工具……又是什麼樣子?怎樣……怎樣…… 在李四光等編寫的《科學家談21世紀》這本書里,二十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給我們回答了以上這些問題,他(她)們給我們描繪了一幅21世紀美好的圖畫。 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而且可以啟發我們更好地去想像未來的科學世界,引導我們樹立遠大的科學理想,為人類美好的未來而發憤學習。 《科學家談21世紀》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庫:科學家談21世紀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 頁數:122頁
  • 開本:32
  • 品牌:商務印書館
  • 作者:李四光 等
  •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861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黃岡人。著名地質學家,我國地質力學的奠基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科學家談21世紀》是1959年國慶節前,李四光、華羅庚、茅以升等25位著名科學家共同撰寫的一部科普作品集,首次出版後又多次修訂再版,是一部在廣大青少年讀者中產生廣泛影響的科普名著。本書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年最新出版。

圖書目錄

題辭
看看我們的地球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周年的時候
橋樑遠景圖
下海、入地、上天
戈壁灘上的家鄉
音樂世界
讓自然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我們將吃些什麼、能活到幾歲
醫生的好助手——能幹的細菌
化學纖維的燦爛遠景
地球上將沒有寒帶
叫天聽話
無線電的新世界
原子能事業的壯麗前景
半導體的將來
電子科學技術將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明天的電影
海上旅行
未來的飛機
旅行在明天
新時代材料的“霸主
合成材料時代
人類衣著的美好前景
在新興的城市裡
未來的房屋

文摘

我們將吃些什麼、能活到幾歲
沈昭文
這是2049年,一群孩子在出神地聽著老師講述前一個世紀的情況。老師說:
“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和我們現在的大不相同,很多我們已經習慣了的事情,在那個時代根本沒有。那時絕大部分的地區種著‘莊稼’,其中有的是水稻,有的是麥子、玉米、大豆、棉花……跟我們現在長滿了花果的田園大不相同。”
老師每講到一種“莊稼”,教室的電視屏上就出現一幅幅布滿了水稻、麥子、玉米的田野景像。
“為什麼那個時候必須種這些東西呢?這是因為在那個時代,以及以往的很多年代,人類的食物完全依賴著動物和植物。他們不得不經常地和自然災害作鬥爭。在前一個世紀的80年代和90年代,我們在農業上摸索出了一套豐產的辦法,產量一下子提高了好幾倍,從此我們就不愁農食,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但是這不過是一個開端,儘管我們在此後完全用機械代替了農業上的手工操作,節省了很多勞動力,但並沒有能夠擺脫對於農產品的依賴;尤其是在食物方面,因為那個時候人們吃的還是動物和植物。”
“老師!那時候的人,是不是像動物園裡的老虎吃雞一個樣,咬得雞呱呱地叫?”一個大眼睛的孩子站起來問。
“不完全是那樣。”老師說,“那個時候,人們先把豬啊、牛啊、羊啊、雞鴨啊……宰殺了放在市場上供應給大家,此後還要加料煮熟了再吃。”
鼉是的,我爺爺說過,他吃過這樣的東西。”一個叫小牛的孩子搶著說。
“多么奇怪的吃法!”另一個接著嚷。
老師繼續講著:
“人類像現在這樣生活,還不過是本世紀的事情。在20世紀的末期,我們開始住在不用木料蓋的房屋裡,穿著全部由合成纖維做的衣裳。到了21世紀初,由於生物化學家和化學家的努力,人類第一次掌握大規模製造蛋白質和其他複雜物質的方法,開始在工廠里用簡單的原料,像空氣、水、碳一類的東西來製造食物。最初,這些食物是攙和到天然食品里用的,因為那個時候製造的食物,還不能符合美味可口的要求。但是這些缺點不久就都改正了。現在我們不但能夠模仿天然食品,而且還能生產一些比天然食品更完美的東西,像上星期剛出廠的248號濃湯,是特別為孩子們製造的營養豐富的食品,你們吃過沒有?”
好幾個小手同時舉起來。有的說,很喜歡這種湯;有的說,味道很好,就是太濃了些,沖稀些更好。忽然一個響亮的嗓子搶著說:
“爸爸前天告訴我,他們的廠里正在設計一種隨身帶的食品製造箱,可以在旅行的時候用,隨便去什麼地方都可以製造食物。他說要趕上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獻禮!”
“你們看,我們的時代多么幸福!真像是神仙的世界,要什麼就有什麼!”老師接著說,“說到神仙,就使我們想起,在大約兩百年以前,剝削階級中還有人在求仙問道,想要長生不老,但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他們吃的丹藥太多,中毒致死。最近幾十年來的科學成就,給我們帶來了真正的長壽。早在20世紀末期,傳染病如結核、麻瘋和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已經從中國土地上消除了;就是那可怕的癌症,也已經給我們搞清楚,可以預防,即使發生了,也可以控制。還有各種先天性的缺陷症,很多不僅已經知道它的起因,而且可以補救,有的甚至可以根治。另外,一些促使人們衰老的病變,可以推遲,像我們學校里謝老師那樣一百多歲的人到處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上一個世紀裡,能活到九十歲已經是難得的了。
“我們得到這樣的成績,主要是依靠最近一百年來我們在生物學上很大的進步。我們很清楚地了解了生物的規律,同時我們在技術上也有很大的進步,例如,我們現在用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人體有哪些部位不正常,並且可以準確地斷定不正常的原因,進行治療。這就是說,現代的——21世紀的——診斷學,不需要再用從前那種可憐的半猜半摸的檢查方法,治療起來,也不需要使用那些令人感到痛苦的器械和藥物了。
“有了這樣靈敏的診斷方法,我們就可以很好地進行合理的預防。在沒有傳染病的今天,最容易發生的是各種不平衡症。因為我們身體裡經常進行著很多活動,很多變化,它們互相影響著,必須配合得很好,如果配合不當,就會引起失調,好像生產上不協調會造成障礙一樣。”
“啊!我知道了!”一個小胖子忽然嚷起來,“那天大夫說我的身體裡缺少了什麼東西,因此容易堆積肥肉,他說這是一種不平衡病,要給我做調節治療。”
“對啦!”老師接著說,“調節治療,這就是現代的預防治療法,套用了這些方法以後,我們得病的機會就非常少了;除了一些意外事情,任何威脅我們生命的東西都不存在。我們雖然不能阻止自然的衰老,但是已經能夠使衰老延遲,延長壽命了。”
P30-36

後記

這本書原是在1959年出版的,當時深受廣大少年讀者們喜愛,曾多次重版。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幫”的文化專制主義的統治下,被誣衊為大毒草,禁錮了十多年。
自從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粉碎“四人幫”以後,廣大讀者和教師紛紛來信要求重新出版。
現應廣大讀者要求,為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培養青少年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優良風尚,我們重新修訂出版了這本書。
十多年來,世界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當年科學家們所幻想的,有些巳成為現實;有些科學項目又有了新的發展。因此,在這次修訂中,作者已作了補充修改,增添了新的內容。但如李四光、梁恆心和郭沫若等同志已先後去世,我們照登了他們的原文和題辭,以示紀念。
由於我們編輯水平有限,這本書可能還存在不少缺點,我們誠懇地希望廣大少年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1978年10月

序言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加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面的優秀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國百餘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啟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傳之久遠。“中國文庫”收集百餘年來的名著分類出版,便是以新世紀的歷史視野和現實視角,對20世紀出版業績的巨觀回顧,對未來出版事業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大凡名著,總是生命不老,且歷久彌新、常溫常新的好書。中國人有“萬卷藏書宜子弟”的優良傳統,更有當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要求,中華大地讀書熱潮空前高漲。“中國文庫”選輯名著奉獻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出版人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百城,與睿智的專家學者對話,以此獲得豐富學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為此,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要求,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的廣闊視野,披沙揀金、露鈔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賾索隱的嚴謹態度,投入到這項規模宏大的出版工作中來。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分列於6個類別,即:(1)哲學社會科學類(哲學社會科學各門類學術著作);(2)史學類(通史及專史);(3)文學類(文學作品及文學理論著作);(4)藝術類(藝術作品及藝術理論著作);(5)科技文化類(科技史、科技人物傳記、科普讀物等);(6)綜合·普及類(教育、大眾文化、少兒讀物和工具書等)。計畫出版約1000種,分輯出版。自2004年以來,已先後出版四輯,每輯約100種,分精平裝兩類。2011年時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將“中國文庫”第五輯作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輯推出,主要收選民國時期原創性人文社科類名著。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有少量品種因技術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調整,大多數品種則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庫,千種書籍,莊諧雅俗有異,版式整齊劃一未必合適。況且,版式設計也是書籍形態的審美對象之一,讀者在攝取知識、欣賞作品的同時,還能看到各個出版機構不同時期版式設計的風格特色,也是留給讀者們的一點樂趣。
“中國文庫”由中國出版集團發起並組織實施。收選書目以中國出版集團所屬出版機構出版的書籍為基礎,並邀約其他數十家出版機構參與,共襄盛舉。書目由“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審定,中國出版集團與各有關出版機構按照集約化的原則集中出版經營。編輯委員會特別邀請了我國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領導同志擔任顧問,以確保我們的事業繼往開來,高質量地進行下去。
“中國文庫”,顧名思義,所收書籍應當是能夠代表中國出版業水平的精品。我們希望將所有可以代表中國出版業水平的精品盡收其中,但這需要全國出版業同行們的鼎立支持和編輯委員會自身的努力。這是中國出版人的一項共同事業。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志存高遠且持之以恆,這項事業就一定能持續地進行下去,並將不斷地發揚光大。
“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