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

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

《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是2014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世驤、張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
  • 作者:陳世驤、張暉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 頁數:412 頁
  • 定價:45.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8050496 
  • 副標題:陳世驤古典文學論集
  • 叢書:三聯文史新論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內容試讀,

內容簡介

中國的文學傳統從整體而言是一個抒情傳統,有別於西方的史詩和戲劇傳統。陳世驤率先提出的“抒情傳統”論,成為中國文學最重要的研究範式之一。本書是陳世驤相關論著的翻譯、結集,首次完整地呈現了抒情傳統論的全貌,將為中國文學和藝術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動力。

圖書目錄

代序:“抒情傳統”以前——陳世驤早期文學論初探 / 陳國球
輯一 抒情傳統與早期詩學
論中國抒情傳統
尋繹中國文學批評的起源
中國文學的文化要義
中國詩歌及其民間本源
中國“詩”字之原始觀念試論
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
輯二 《楚辭》與《文賦》
論時:屈賦發微
《楚辭·九歌》的結構分析
以光明抵抗黑暗:《文賦》英譯敘文
關於《文賦》疑年的四封討論信 / 陳世驤、逯欽立
姿與Gesture——中西文藝批評研究點滴
輯三 理解中國詩的諸角度
中國詩學與禪學
時間和律度在中國詩中之示意作用
中國詩之分析與鑑賞示例
——1958年6月7日在台大文學院第三次講演辭
附:《八陣圖》圜論提要
中國詩歌中的自然
中文意象之重塑
輯四 人物透視
顧愷之傳
對著鏡子觀看,歷歷可見
——阿瑟·魏理之中國傳記術
附錄:
六松山庄訪陳世驤教授問中國文學 / 商禽
柏克萊:懷念陳世驤先生 / 楊牧
桃李成蹊南山皓:悼陳世驤教授 / 史誠之
斷竹·續竹·飛土·逐穴 / 謝朝樞
——陳世驤教授談詩經、海外、楚辭、台港文學
編後記 / 張暉

作者簡介

陳世驤(1912—1971),字子龍,號石湘。河北灤縣人。1935年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畢業,留校任講師。抗日戰爭爆發後離開北平,在長沙湖南大學任教,1941年赴美,在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從事教研工作,1945年起受聘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任該校東方語文學系系主任。著名中國文學和比較文學專家,他有關“抒情傳統”的論述和對於《詩經》、《楚辭》、《文賦》、杜詩等經典文本的探討,對美國、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等地的中國文學研究,產生了至今不衰的深遠影響。
張暉(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博士、台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龍榆生先生年譜》(2001)、《清詞的傳承與開拓》(合著,2008)、《中國“詩史”傳統》(2012)、《無聲無光集》(2013)、《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2014)、《張暉晚清民國詞學研究》(2014)等。

內容試讀

中國文學的文化要義(節錄)
漢語以“文”來指稱文學,最初完全是以之來形容中華民族所構想出的人類文化的整體。這一概念也可被視作最根本的審美觀念。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呈現紋理縱橫交錯之形。至於其起源,究竟是如一些學者所言來自老虎身上的炳蔚之紋,又或是因觀測到天地之間相似的圖案而激發了更為廣闊的觀感,進而衍化出字形,已經無法判明。可以這么說,從《易經》到六世紀傑出的文學批評家劉勰的著作,這兩...
編後記 / 張暉
陳世驤先生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東亞系的已故教授,是著名的中國文學和比較文學專家。他一生著述甚多,但多以英文發表,中文著作僅《陳世驤文存》(有志文出版社1972年、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兩版,後者較前者略有增補)一種。陳先生是最早向歐美讀者介紹中國現代詩的詩人,也是較早向國內讀者介紹存在主義的學者。這種溝通中西的胸懷和視野,使得他在中國古典詩的研究上同樣取得了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