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傳統與現當代文學

抒情傳統與現當代文學

《抒情傳統與現當代文學》是2018年12月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艷,本書是“文化自信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叢書”中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抒情傳統與現當代文學
  • 作者:劉艷
  • 出版社: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6389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抒情傳統與現當代文學》是“文化自信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叢書”中的一種。《抒情傳統與現當代文學》從20世紀中期由陳世驤先生提出的,後得到了高友工及諸多學者的持續關注的抒情傳統這一概念出發,在古典文學、美學研究領域中業已形成的互有關聯、又有差異的學術話語譜系當中,將中國現代、當代作家的小說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陳世驤和高友工、沈從文等關於抒情傳統的立論作為參照系,參考陳平原的研究,通過對郁達夫、沈從文、蕭紅、汪曾祺、遲子建等作家的個性氣質和創作理念,與抒情傳統分別做出不同維度和層面的對接,細述中國現當代文學目前抒情傳統賡續和擴展的流脈。(由蔣述卓、陳劍暉、賀仲明主編的“文化自信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叢書”,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再發現,將其有價值和有現實針對性的精神資源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期望能以此推進“文化自信”這一重大命題的理論與實踐,為中國夢提供有益、有效的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和出版價值。在獲得2017年廣東重點出版物暨“百部好書”資助後,該叢書又入圍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8年廣東省原創精品出版項目。)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章郁達夫小說的抒情性特徵——“沉淪”卻又不甘沉淪的孤獨者的寫作
節抒情傳統與郁達夫小說敘事結構轉變
第二節“零餘者”形象與現代性主體建構
第三節深自懺悔、孤獨感傷生命基調與抒情性特徵
第四節郁達夫小說的抒情結構與作家不甘沉淪的反抗
第二章“情緒的體操”與“抽象的抒情”——抒情傳統與沈從文的小說
節從潛心探究藝術美到“抽象的抒情”
第二節抒情傳統與沈從文的短篇小說
第三節《邊城》:“向生命的神性凝目”的抒情性
第三章抒情傳統與蕭紅的創作
節“生命邊界的孤獨者”寫作的抒情性特徵——從《生死場》到《呼蘭河傳》
一、“生命邊界的孤獨者”寫作
二、“無主名”的生命悲寂體驗
三、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第二節限知視角與限制敘事的小說範本——蕭紅《呼蘭河傳》再解讀
一、隱含作者、敘事結構、情節性以及限制敘事的可能性
二、童心和詩心的意向結構與非成人視角的敘事策略
三、如入化境的限制敘事:“我的人物比我高”
第三節固定人物的限知視角與限制敘事——以《呼蘭河傳》小團圓媳婦婆婆形象為例證
一、轉換性人物有限視角和固定人物有限視角
二、固定人物的限知視角與限制敘事
三、固定人物限知視角與限制敘事裡的敘述轉換
第四章作為抒情詩的散文化小說——抒情傳統與汪曾祺的小說
節抒情傳統與“汪氏文體”特徵
第二節敘事與抒情:貼近人物敘述
第三節道是無情卻有情——以《異秉》《受戒》《歲寒三友》《大淖記事》等為例
第五章抒情傳統與遲子建“小說的叢林”
節抒情傳統的賡續和擴展:童心與詩心的文學書寫——以蕭紅、遲子建為例
一、童心、赤子之心燭照下的景物描寫
二、童心、詩心與物我兩忘的文學書寫
第二節神性書寫與遲子建小說的散文化傾向
一、神性書寫中的風景、人性與“抒情傳統”
二、沿循著文學的路寫歷史與構建日常生活美學
三、神性書寫:小說素材與情節性、故事性向抒情性的轉化
第三節最是滄桑顯溫情——以遲子建中篇小說《候鳥的勇敢》為例
附錄謝有順:《“70後”寫作與抒情傳統的再造》
後記有情的歷史,有情的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