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第四卷

中國文學史第四卷

《中國文學史第四卷》是1999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行霈。本書主要介紹了明清代及近代文學的發展及演變歷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學史第四卷
  • 作者:袁行霈
  • ISBN:9787040063899
  • 類別:中國文學
  • 頁數:585
  • 定價:42.70元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8
  • 裝幀:平裝
  • 叢書:中國文學史
作品目錄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緒 論……………………………………………………………………3
第一節 商業經濟的繁榮與城市文化形態的形成………………4
工商業的發展與城市的繁榮 市民的壯大 新的
讀者群的形成 新的內容與新的形象 審美趣味
的轉變 文學的商業化
第二節 王學左派的興起及其對文學創作的推動………………8
政治思想由高壓趨向失控 王學左派的興起與禪宗
思想的廣泛滲透 張揚個性和對人慾的肯定 新
思潮的先天不足
第三節 俗文學的發展與對文學特性認識的深化………………12
小說、戲曲等俗文學地位的提高及其繁榮 對於文
學特性認識的深化 雅文學與俗文學的交融
第四節 眾多的文學群體及文學的論爭…………………………18
不同文學群體的形成 明代文學論爭的特點文
學論爭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第一章 《三國志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24
第一節《三國志演義》的成書、作者與版本…………………………24
三國故事的長期流傳與發展 關於羅貫中《三
國志演義》的成書時間《三國志演義》的主要版本
第二節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歷史…………………………………26
《三國志演義》的主旨 政治上嚮往“仁政”人格
上注重道德 才能上崇尚智勇 關於“擁劉反曹”
在悲愴和迷們中追尋傳統
第三節 波瀾壯闊、氣勢恢弘的歷史畫卷…………………………31
虛與實的結合 非凡的敘事才能 全景式的戰爭
描寫 特徵化性格的藝術典型 歷史演義體語言
第四節《三國志演義》的影響………………………………………34
歷史演義的繁榮 列國系統的小說 隋唐系統的
小說 明末的時事小說 對於社會文化生活的廣
泛影響《三國志演義》在國外
第二章 《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45
第一節《水滸傳》的成書過程與作者……………………………45
水滸故事的流傳與發展 作者問題《水滸傳》的
版本
第二節 奸逼民反與替天行道……………………………………48
一曲“忠義”的悲歌 “忠義”觀的形成及其複雜性
豐富的思想內涵《水滸傳》與農民起義
第三節 用白話塑造傳奇英雄的群像……………………………52
白話語作成熟的標誌 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傳
奇性與現實性的結合 連環勾鎖、百川入海的結構
第四節《水滸傳》的影響……………………………………………55
《水滸傳》的社會影響《水滸傳》的文學地位《楊
家府演義》、《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等《水滸傳》在國外
第三章 明代前期詩文……………………………………………62
第一節 明初詩歌與散文……………………………………………62
高啟:抒寫時代與個人命運的孤吟者 楊基、袁凱詩
中的亂世悲音 宋濂、劉基的散文創作
第二節 台閣體與茶陵派……………………………………………70
台閣體的特徵 台閣本與時局及作家遭際的關係
李東陽與“茶陵派”
第三節 明代的人股制義文…………………………………………74
八股文與科舉的關係 八股文的體制與特徵 八
股文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79
第一節 李夢陽與前七子的文學復古……………………………79
前七子的復古主張 時政題材中的危機感與批判意
識 民間生活的顯現
第二節 王世貞與後七子的文學復古……………………………83
法度格調的強化與具體化 格調說中的重情色彩
後七子的詩歌創作
第三節 前後七子文學復古的得失與影響………………………86
重視文學的獨立性和對文學本質的新理解 文學主
張與創作實踐的距離 對後世文壇的影響
第四節 歸有光與唐宋派…………………………………………88
宗法態度的變化與差異 文以明道說的延續 創
作中的文學意味 歸有光的散文成就
第五章 明代雜劇的流變………………………………………94
第一節 明初宮廷派劇作家的雜劇創作………………………95
皇家貴族朱權、朱有說的雜劇創作 御前侍從賈仲
明、楊訥的雜劇創作 劉東生的《嬌紅記》
第二節 明代中後期的雜劇轉型………………………………97
轉型期雜劇的特點 王九思與康海的雜劇《一
文錢》等諷刺雜劇 愛國題材雜劇與愛情題材雜劇
第三節 徐渭及其諷世雜劇…………………………………………100
“ 狂人”徐渭 《四聲猿》與《歌代嘯》 徐渭在劇壇
上的影響
第六章 明代傳奇的發展與繁榮……………………………………106
第一節 明初傳奇概述………………………………………………106
傳奇的淵源及體制 明初傳奇的道學氣和八股化
《精忠記》、《金印記》、《千金記》、《連環記》
第二書 明代中期三大傳奇………………………………………109
李開先的《寶劍記》 四大聲腔與崑腔的發展 梁
辰魚的個《浣紗記》 署名王世貞等人的《鳴鳳記》
第三節 明代後期傳奇的繁榮……………………………………113
明後期傳奇概述 高濂的《王簪記》 孫仁孺的
《東郭記》 周朝俊的《紅海記》
第四節 吳江派群體與玉茗堂風格影響下的劇作家…………117
沈王景的崑腔創作 “沈湯之爭” 吳江派戲劇家群
體 玉茗堂風格的劇作家 孟稱舜的《嬌紅記》
第七章 湯顯祖………………………………………………………127
第一節 湯顯祖的生平與思想……………………………………127
坎坷的仕途 徘徊於儒、道、釋之間 人生的“至
情”論
第二節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31
《牡丹亭》的題材淵源 人物性格衝突 浪漫主義
風格 文化警示意義
第三節 “臨川四夢”中的另外三部戲……………………………137
《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 “四夢”之比

第四節 湯顯祖的影響………………………………………………143
湯顯祖影響下的劇作家 湯劇的社會影響 “臨
川四夢”的演出與傳播
第八章 《西遊記》與其他神怪小說…………………………149
第一節 《西遊記)的題材演化及其作者…………………………149
玄奘取經題材的神化與孫悟空形象的演化 作者問
題 吳承恩 《西遊記》的版本
第二節 寓有人生哲理的“遊戲之作”……………………………152
戲筆中存至理 對人性自由的嚮往和自我價值的肯
定 呼喚著有個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 整
體性寓意與局部性象徵
第三節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與詼諧性……………………………157
極幻與極真 物性、神性與人性的統一 多角度、
多色調描繪的形象 戲言寓諸幻筆
第四節 《封神演義》等其他神魔小說……………………………160
神魔小說流派的形成 《封神演義》 《西遊記》等
神魔小說的影響
第九章《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168
第一節 《金瓶梅》的創作時代及其作者…………………………168
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 成書的時代 作者之
謎 《金瓶梅》的版本
第二節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畫………………………………170
由一家而寫及天下國家 從暴露社會的矛盾走向剖
視扭曲的人性 《金瓶梅》悲劇性 關於性描寫
的問題
第三節 白話長篇小說發展的里程碑……………………… 174
寄意於時俗 從歌頌到暴露 人物性格的立體化
網狀結構 妙在家常回頭語
第四節 《金瓶梅》的續書及其影響………………………………178
《續金瓶梅》等續書 《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說發展
的基礎《金瓶梅》在國外
第十章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182
第一節 白話短篇小說的繁榮………………………………182
清平山堂話本》及“熊龍峰刊行小說四種” 馮夢龍
與“三言”凌像初與“二拍”《型世言》以明末其
他白話短篇小說集
第二節 市民社會的風情畫………………………………………186
商人成為時代的寵兒 婚戀自主和女性意識的張揚
對於貪官酷吏的抨擊和清官的市民化 “情”與“理”
的矛盾與向“禮”的回歸
第三節 “無奇之所以為奇”…………………………………………191
將平凡的故事寫得曲折工巧 細緻入微的寫心藝術
體式和語言的變化
第四節 明代的文言小說…………………………………………194
《剪燈新話》與其他傳奇小說 不同類別的文言筆記
小說專集與叢書的大量刊行 明代文言小說的地位
和影響
第十一章 晚明詩文…………………………………………………203
第一節 李贄…………………………………………………204
價值觀念中的叛逆色彩 “童心說” 犀利坦直的
文風
第二節 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206
以“性靈說”為核心的文學主張 直寫胸臆的抒情特
征 清新經逸的藝術風格 淺率化的流弊
第三節 以锺惺、譚元春為代表的競陵派………………………209
公安派文學主張的繼承與變異 幽深奇僻的藝術境
界 晚明文學思潮的回落
第四節 晚明小品文………………………………………………211
小品文的興盛 小品文的創作特色 小品文的
影響
第五節 明末文壇………………………………………………214
復社與幾社 陳子龍、夏完淳詩歌創作的時代特徵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與民歌……………………………………219
第一節 明代散曲………………………………………………219
相對沉寂的明初散曲 弘治正德年間散曲的重新興
盛 嘉靖後散曲創作的繁榮
第二節 明代民歌………………………………………………225
明代民歌創作的繁榮《山歌》與《掛枝兒》
第八編 清代文學
緒 論……………………………………………………………………233
第一節 文化專制下的學術和文學………………………………233
文化專制:獨尊程朱理學 編書與禁書 日益嚴
苛的文字獄 漢學的興盛 桐城古文正宗的確立
文學的滯化現象
第二節 清代人文思潮與文學………………………………………237
清初的學術轉向 理欲之辨的深化 文學社會功
用的強調 文學批評理論的發展 文學中的人文
意識
第三節 清代文學的歷史特徵……………………………………242
集歷代文學之大成 文學古典形態的再度輝煌
新興文體的飛躍 演變的趨勢
第一章 清初詩文的繁榮與同學的復興……………………248
第一節 遺民詩人……………………………………………………248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屈大均和吳嘉紀 其
他遺民待人
第二節 古文三大家………………………………………………253
清初散文 侯方域 魏格 汪琬 其他古
文家
第三節 錢謙益與虞山詩派………………………………………256
錢謙益心的跡與心態 前期的詩作 宏偉沉鬱典
麗的《後秋興》 虞山詩派
第四節 吳偉業和“梅村體”敘事詩………………………………259
吳偉業的身世 觀照歷史興亡 痛失名節 梅
村體――歌行體的新境界
第五節 詞的中興和納蘭性德…………………………………………262
詞的中興 陳維崧和陽羨詞派 朱彝尊和浙西詞
派 納蘭性德和“京華三絕”
第六節 王士滇與康熙詩壇…………………………………………268
“錢王代興” 王士滇的神韻說和其神韻詩 入蜀
使粵詩的變化 康熙朝的其他詩人
第二章 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276
第一節 清初戲曲………………………………………………………276
吳偉業和尤侗寄託心曲的抒情劇 李玉等蘇州劇作
家的新編歷史劇 李漁的風情喜劇
第二節 《長生殿》……………………………………………………283
洪升生平 天寶遺事的歷史底蘊 《長生殿》的重
史意識與楊貴妃形象 化長恨為長生的意蘊 藝
術風格
第三節 《桃花扇》……………………………………………………288
孔尚任的際遇與《桃花扇》的創作 歷史反思與徵實
精神 下層人物形象 國家至上的思想 戲劇
結構 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 清初白話小說……………………………………………295
第一節 小說續書與《水滸後傳》…………………………295
清初的小說續書 兩種續法:仿造和假借 陳忱
的行跡 假“水滸”人物以寫心小說的抒情性
第二節 《醒世姻緣傳》………………………………298
作者與成書年代 獨創的長篇世情小說 荒唐的
因果報應模式 鮮活的社會眾生相 宿命外殼中
的真實內蘊 敘事的幽默與喜劇風格
第三節 李漁的短篇小說…………………………………………302
清初的擬話本小說 李漁的小說創作 演繹個人
經驗和情趣 專斷的敘述與敘述的機巧 諷諭和
娛樂
第四節 才子佳人小說……………………………………………306
一種小說類型 作家的創作底蘊 才子佳人的婚
姻夢想 順乎情而不悖科禮 故事的模式化及其
演變
第四章 《聊齋志異》………………………………………………312
第一節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的成書……………………………312
大半生在科學中掙扎 塾師生涯 徘徊於雅俗文
化之間 《聊齋志異》的創作與成書
第二節 狐鬼世界的建構……………………………………………315
一書而兼二體 用傳奇法以志怪 神怪、夢幻的
藝術 形式化 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
第三節 狐鬼世界的內涵………………………………………320
創作的抒情表意性 科舉失意的心態 落寞生活
中的夢幻 刺貪刺虐 現實倫理與精神超越
崇高與庸俗並存
第四節 文言短篇的藝術創新…………………………………325
多種小說模式 情節的豐美 小說詩化傾向
敘述語言平易簡潔 人物語言多樣
第五節 《聊齋志異》的餘響……………………………………331
文言小說的再度蔚興 順隨與抗衡 《子不語》等
《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在國外
第五章 《儒林外史》…………………………………………………336
第一節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的創作……………………………336
科第興盛的家族 科舉失意與覺醒 取材於現實
士林
第二節 科舉制度下的文人圖譜………………………………339
命意在批判科舉 科舉扭曲的社會和文人 科舉
派生的“名士”
第三節 理想文土的探求…………………………………………345
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內涵 “真儒”與實學思想 金
陵市井奇人與理想人格
第四節 《儒林外史》的敘事藝術……………-…………………349
長篇結構的新形式 敘事藝術的新特點 諷刺藝
術的新成就
第六章 《紅樓夢》……………………………………………………356
第一節 曹雪芹的家世與《紅樓夢》的創作………………………356
“生於繁華,終於淪落”的一生《紅樓夢》的版本
高鶚和程偉元
第二節 賈寶玉和《紅樓夢》的悲劇世界…………………………358
寶黛釵愛情婚姻悲劇和大觀園的毀滅 封建大家族
沒落的悲劇 賈寶玉和人生悲劇
第三節 《紅樓夢》的人物塑造……………………………………365
人各一面 性格內涵的豐富性 展示出心靈
第四節 《紅樓夢》的敘事藝術……………………………………368
寫實與詩化融合 渾融一體的網狀結構 敘事視
角的變換 個性化的文學語言
第五節 《紅樓夢》的影響…………………………………………377
續書蜂出 反覆改編 對創作的深遠影響
紅學
第七章 清中葉詩文詞多元發展的局面……………………381
第一節 流派紛呈的詩壇和袁枚……………………………381
詩壇多元格局 袁枚及性靈派詩人 盛世中的哀
唱:鄭燮、黃景仁
第二節 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388
桐城派的出現 義法說和雅潔的審美標準方
劉、姚三祖 桐城派以外的散文
第三節 駢文的復興和汪中……………………………………393
駢文復興及其文化背景 駢文八家與汪中 李兆
洛《駢體文鈔》
第四節 浙派詞的嬗變和常州詞派的興起………………………395
浙派詞的嬗變 常州調派興起的背景 《詞選》和
張惠言 比興寄託的詞風
第八章 清中葉的小說戲曲與講唱文學……………………402
第一節 《鏡花緣》和其他長篇小說………………………………402
長篇小說的多樣化 李汝珍的《鏡花緣》 寄寓理
想、諷刺現實、炫鬻才藝
第二節 案頭化的文人戲曲創作…………………………………406
傳奇、雜劇創作的最後階段 蔣士銓等劇作家
《雷峰塔傳奇》等
第三節 地方戲的勃興和京劇的誕生……………………………409
“花部”與“雅部”之爭 皮簧腔與京劇 地方戲的
優秀劇目
第四節 講唱文學的盛行……………………………………………412
源流、演變和發展 彈詞與《再生緣》鼓詞和子
弟書
第九編 近代文學
緒論……………………………………………………………………421
第一節 西學東漸的狂飆…………………………………………422
“歐風美雨”的時代潮 新式學堂的湧現 踏出國
門 翻譯事業的發達 現代化傳媒的發展
第二節 作家主體的轉型…………………………………………424
新舊作家的分野 作家知識結構的漸次變化 進
步與落伍的交替錯綜
第三節 文學觀念與作品形態的變化……………………………428
翻譯文學的發展 文學觀念的變化 作品形態的
新變 吸收西方文學技法與民族形式
第四節 文化下移與文體革命………………………………430
社會思想啟蒙與文化的下移 散文文體的歷史性變
革與白話文運動 近代文體革命的實質及其複雜性
文體變革的歷史意義
第五節 近代文學流程…………………………………………434
近代文學的過渡性質 近代文學的分期 近代前
期文學的變化及其特徵 近代後期文學的發展及其
與新文學的接軌
第一章 龔自珍與近代前期詩文詞………………………439
第一節 龔自珍的思想與創作道路………………………………440
張揚個性與理性的“尊情”與“尊史” 以“史官”自處
的社會批判精神 睥睨“鄉愿”的‘怪魁”
第二節 龔自珍的散文……………………………………………… 441
清代散文的轉折 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抗爭 危機
與變革意識 個性解放的呼喊 “橫霸”之氣與震
撼力 詭異奇崛的風格
第三節 龔自珍的詩、詞…………………………………………… 443
封建本世的鏡子 呼喚風雷與人才 壓抑與解脫
童心的復歸 龔自珍的新詞風
第四節 反帝愛國詩潮………………………………………………448
廣泛洶湧的反帝愛國詩潮 魏源與林則徐
第五節 宋詩派、桐城派、常州派與近代前期詞………………450
宋詩派的形成與主要傾向 鄭珍詩的藝術開拓
桐城派的新趨向 姚伯門弟子梅曾亮的散文 曾國
藩的湘鄉派與曾門弟子的海外遊記 新體散文的萌
芽 周濟與常州詞派 傳統詞壇名家蔣春霖
鄧廷楨等人的愛國詞作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說與戲曲………………………………461
第一節 俠義公案小說…………………………………………461
俠義公案小說的基本趨向《三俠五義》 《兒女
英雄傳》《蕩寇志》《施公案》及其他
第二節 人情世態小說……………………………………………467
人情世態小說的發展趨勢 《品花寶鑑》 《花月
痕》 《海上花列傳》
第三節 近代前期的戲曲……………………………………………471
傳奇雜劇繼續衰落與嬗變中的作家與作品 地方戲
的發展與京劇的興盛 京劇的代表劇目及其成就
彈詞寶卷
第三章 黃遵憲、梁啓超與近代後期詩文詞………………477
第一節 黃遵憲與“詩界革命”……………………………………477
“詩界革命”與黃遵憲的新派詩 厚重的歷史現實內
容 反映新學理、新事物與“吟到中華以外天”
黃遵憲描寫藝術的拓展
第二節 梁啓超與新文體……………………………………………481
思想界的陳涉 資產階級文學革命的提倡者、鼓吹
者 別具魅力的新文體散文 新體散文的歷史意
義及其影響
第三節 近代後期散文………………………………………………483
近代後期散文概觀 康有為的政論文 譚嗣同沖
決羅網的筆鋒 嚴復與林紓 章炳麟的革命檄文
第四節 近代後期詩歌………………………………………………486
康有為的浪漫主義歌唱 丘逢甲的愛國歌聲 女
俠秋瑾 南社詩人柳亞子與蘇曼殊 同光體的詩
歌主張與創作 湖湘派與晚唐派
第五節 近代後閱詞…………………………………………………493
近代後期詞的創作傾向 “清季四大詞” 異軍
突起的文廷式
第四章 近代後期的小說與戲曲…………………………502
第一節 小說界革命與新小說的興起……………………………502
小說界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新小說的澎湃浪潮
構擬理想世界的藍圖 求新聲於異邦 歷史瘡痍
的反思 民族民主革命的鐸音 翻譯小說的繁榮
與小說審美意識的嬗替
第二節 《官場現形記》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505
封建社會崩潰前夕的官場解剖:《官場現形記》 光
怪陸離的社會諸相的寫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第三節 《老殘遊記》與《孽海花》…………………………………509
小說藝術由古典向現代的轉變:《老殘遊記》 深含
三重意蘊的《孽海花》
第四節 民初小說鳥瞰………………………………………………513
從開啟民智到徇世媚俗 鴛鴦蝴蝶派小說的淵源與
流變 蘇曼殊的哀情小說
第五節 戲劇改良運動與話劇的誕生………………………516
戲劇改良運動的勃興 “民族文學之偉著,亦政治劇
曲之豐碑”汪笑儂與京劇改良 中國早期話劇
的誕生
文學史年表………………………………………………………………524
研修書目…………………………………………………………… 562
後 記……………………………………………………………………58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