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禪學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禪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禪學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33頁
  • 開本:16
  • 作者:杜永剛 金開誠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4155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金開誠、杜永剛編著的《中國禪學》是《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之一。本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圖書目錄

一、禪、禪定及禪宗
二、中國禪學的傳承體系
三、中國禪學的特點及影響

文摘

(一)禪的含義和由來
禪,也稱禪那,是梵語Dhyana的音譯。鳩摩羅什將其譯為“思維修”,即對思維活動的修持;玄奘譯為靜慮,繫念寂靜而正審思慮的意思。
為什麼要進行“思維修”呢?為什麼要進行“靜慮”呢?《俱舍論》中說:“依何義故立靜慮名?由此寂靜能審慮故。審慮即實了知義。”
“禪”一般與“定”並稱。定是由梵語Samadhi即“三昧”“三摩地”譯來的,也稱“等念”。《大智度論》中說:“善心一處不動,是名三昧。”
唐朝著名的禪學家宗密說:“禪是天竺之語,具雲禪那,中華翻為思維修,亦名靜慮,皆定慧之通稱也。源者,是一切眾生本覺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稱為禪那。此性是禪之本源,故云禪源,亦名禪那。……今時,有但目真性為禪者,是不達理行之旨,又不辨華竺之音也。然亦非離真性別有禪體。但眾生迷真合塵,即名散亂;背塵合真,方名禪定。”
宗密提出“定慧通稱為禪那”,定是指禪定,慧即指由禪定引發的“性上無漏智慧,一切妙用,萬德萬行,乃至神通光明”。
對此,隋朝天台宗智凱更進一步闡明說:“……當知此之二法,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故經云:‘若偏修禪定福德,不學智慧,名之日愚;偏學智慧,不修禪定福德,名之日狂。狂愚之過雖小不同,邪見輪轉蓋無差別。若不均等,此則行乖圓備,何能疾登極果?”’
智凱認為,只有定慧一體,才能稱之為禪,否則就會有所偏頗,墜於邪見,非愚即狂。
“禪”最早出現於印度最古老的典籍《吠陀經典》中。《吠陀經典》是雅利安民族所崇奉的聖典,是公元前1300年前的古文獻,所載多為讚頌神明的歌曲,包括祭祀咒語、祈福消災等內容。
雅利安民族南下印度河,留居在今稱之為“旁遮普”的地方,成為印度遠祖,並孕育出了印度文化,這些印度河流域土生土長的先民基於聖典而創立的聖書,有《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奧義書》,約為公元前六七世紀的產物。全集有九卷,總計六種。其中就特別注重對宇宙本源與人的本性,從哲理上加以探討和實踐上加以總結,標舉“梵我合一”“靜慮禪定”“輪迴解脫”等等。它那豐富的思想內容和龐大的理論體系,在當時印度上層社會引起很大反響,並被學術界視為印度哲學史的真正開端,各種學派秉承《奧義書》的旨意而自成一格。P3-6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