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代選舉制度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代選舉制度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郭強編著的《中國古代選舉制度》為叢書之一,介紹了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科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科舉制度的鼎盛和終結等內容。 《中國古代選舉制度》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代選舉制度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34頁
  • ISBN:9787546349718
  • 作者:郭強 金開誠
  •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選舉制度既是選拔人才的制度,同時又是一種選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經歷了遠古時代的“禪讓制”、封建貴族的“世襲制”、兩漢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舉制”等發展階段。大致分為以隋唐為分界線的“薦舉”與“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的兩種制度。郭強編著的《中國古代選舉制度》介紹了科舉制度的創立、發展、改革完善、科舉制度的鼎盛和終結等內容。

圖書目錄

一、選舉制度的淵源
二、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
三、科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四、科舉制度的鼎盛和終結

文摘

中國古代選舉制度既是選拔人才的制度,同時又是一種選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經歷了遠古時代的“禪讓制”、封建貴族的“世襲制”、兩漢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舉制”等發展階段。大致分為以隋唐為分界線的“薦舉”與“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的兩種制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九品中正制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科舉制,始於隋,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棄於清末,作為一種曾經“最不壞”的官僚選拔制度,歷經一千三百餘年,其歷史之長,影響之大,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對於社會的穩定,各民族的團結和融合,中華文明的傳播和建設,特別是對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進和發展都曾產生過巨大影響。
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蘊涵著輝煌燦爛的政治文明,選舉制度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與西方現代選舉制度相比,作為培養、選拔和任用士人為政府官員的中國古代選舉制度,是獨特的完整的有機體系。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其特定的模式,而且,這一模式總隨著社會歷史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前進。在近現代中國歷史進程中,西方現代選舉制度和中國古代選舉制度在衝突、碰撞和融合中共同推動著制度改革和社會發展。今天,對中國古代選舉制度進行研究,仍然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兩漢以前的選舉制度
我國古代的選舉制度,因時代不同,方法各異。如果將原始社會推舉首領也列人其中的話,可以說原始社會實行的是“選賢任能”的民主制度;夏、商、周時期,實行的是所謂“世卿世祿”制,但有些統治者也採取“舉賢才”的特殊措施;戰國時期,各國國君採取的是“軍功”和“養士”的辦法;選舉制度正式開始於漢代,主要通過“徵辟”和“察舉”兩種方式選拔人才;魏晉南北朝時期,採用的是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都實行科舉制度,即所謂“開科取士”。它們之間均有淵源關係。
1.原始社會的“選賢任能”
在“天下為公”的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決定了必須實行集體勞動和生產資料、生產產品公有制。當時,社會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氏族和部落。出於社會分工的需要,人們推選富有生產經驗的勞動能手和具有指揮才能的人充當部落的組織者、管理者和保衛者。即部落的首領必須賢(賢德)能(能力)兼備並由民主選舉產生。如果他們工作不稱職,民眾可以罷免他。這就是原始社會“選賢任能”的民主制度。著名的堯、舜、禹禪讓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2.夏、商、周時期的“世卿世祿”和“舉賢才”
夏、商、周時期,大同之治轉為小康之治,‘公天下”轉為“家天下”。在奴隸制的夏、商、周時代,奴隸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將所有官吏由奴隸主貴族按自己親屬血緣關係的遠近來加以分封,當時主要官吏都是世襲的,這種官吏的任用方法叫做“世卿世祿”制。由於這種制度有很大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而成為國家機器中的腐蝕劑,所以有些統治者為了要使國家機器有效地運轉,便採取“舉賢才”的特殊措施,從才華出眾的平民和奴隸中選拔人才,讓他們補充到政權中來。商代著名的丞相伊尹就是以奴隸身份被任用為官的。
3.戰國時期的“軍功”和“養士”
戰國時期,中國逐漸進入封建社會,代表新興地主階級政治力量的“士”階層已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他們雖然出身不同,但都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熟悉當時形勢,敏銳果斷,敢於擔負革新政治、經濟、軍事和處置外交政策的重任。各國國君為了在大動盪中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勢力,莫不以“禮賢下士”的姿態招攬人才。
當時國君選用官吏,主要採取兩種途徑,一是“養士”,一是“軍功”。國君平時常招集一批有學問有才幹的人,供養在自己身旁。這些人,一般都是貴族出身,稱為“士”,國君供養他們,就叫做“養士”。國君隨時可以從這些“士”中選取適當的人,分派官職。
P3-9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