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傳統、社會變遷與人的全面發展》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克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文化傳統、社會變遷與人的全面發展 王克嬰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9787201056562
- 作者:王克嬰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定價:59.23 元
- ISBN:9787201056562
《中國文化傳統、社會變遷與人的全面發展》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克嬰
《中國文化傳統、社會變遷與人的全面發展》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克嬰...
社會變遷除了最終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之外,還取決於自然環境、人口、社會制度、觀念、社會心理、文化傳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它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特點: 群體性 必然性 全面性 前進性 非直線性 理論 進化論 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漸進的過程。表現為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此及彼地...
中國古代文化,是指中國古代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起源 中國古代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和中國古籍記載,相傳經歷了遠古文化之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先秦史》云:“吾國開化之跡,可征者始於巢、燧、羲、農。”;到中國第一...
主要的改變是廢除了封建社會的性別歧視、大漢族主義、中國中心主義、階級壓迫、專制制度、奴隸等。中央人民政府以修訂國語而成的國語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準漢語,而其他的漢語方言及少數民族仍可繼續於日常中使用。1964年,簡化字總表被公布,簡化後的漢字對文化的發展和掃盲運動起到了一定作用。蘇聯與中國為同一...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主,以漁獵業為輔的原始氏族社會,其中出土的龜甲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類同和相似之處,是中國乃至世界發現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當華夏文明在中原發展的時候,中國疆域內還...
社會現代化(social modernization)是指用現代科學技術全面改造人們生存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涉及政治、法律和社會精神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整體社會變遷的過程。是傳統社會變為現代社會的過程。其內容包括國家的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政治民主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第2版)》是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廣林。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第2版)》編者在綜論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歷程、類型特點、價值取向及其與外來文化互動交融的基礎上,從物態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個層面入手,對中國傳統文化做了全面而簡明的論述,吸收和採納...
社會結構變動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它是指一種整體的和全面的結構狀態過渡,而不僅僅是某些單項發展指標的實現。社會轉型的具體內容是結構轉換、機制轉軌、利益調整和觀念轉變。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社會形態變遷 即“指中國社會從...
有的考古學文化的發展反映出從史前向“文明”的過渡,甚至從中還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國家的出現,但大多數考古學文化則是伴隨著社會歷史的“文明化”進程發展,被先進的考古學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極少數考古學文化的發展趨於“石化”,近代的民族學資料可以提供這方面的許多生動例證。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
文化變遷對於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徵。當人類社會發展建立了合理規則,徹底脫離了叢林法則和弱肉強食的獸性,文明才真正意義上產生。文明社會是叢林法則和弱肉強食法則的對立面。如中國歷史學家呂振羽《中國歷史...
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後來,綜藝體、整塊體、浮雲體、變體等各種字型紛紛誕生,將中國文化的繁榮展現在世人面前,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發展歷程 商代之前 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一說,這是因為最早的文字來源就是圖畫,書與畫好比是兄弟,同根...
當代一些非儒學者根據民間口頭評論將儒釋道三家對中國發展貢獻做出如下評論:“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入亂是儒家。”歷代變遷 漢朝以後,儒學在魏晉時期演變成玄學。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佛教和道教。宋代時發展為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所說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發展,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題,為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於2017年02月23日印發。規劃發布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快文化發展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規劃內容...
編者充分吸收和採納了當今考古學、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多種學科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綜論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歷程、類型特點、價值取向及其與外來文化互動交融的基礎上,從物態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個層面入手,對中國傳統文化作了全面而簡明的論述。重點介紹了中國古代哲學、宗教、...
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兼顧結構性和歷時性的分析視角,全面剖析了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基本發展狀況和變遷特徵,從而拓展和提升了對該研究議題的層次性和動態性;其二,兼顧關涉老年人社會參與的主體之維與客體之維,探索和檢驗了蘊含於其中的關鍵影響變數及其作用機制,所因循和操作化的分析框架更符合中...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對社會主義提出了他們的理論體系,亦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社會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成就。2021年6月,《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發表。理論發展 空想社會主義 參見:空想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的最初形態是空想...
進一步完善社會活動的組成結構與文明和諧社會建設應有的物質條件,滿足人的全面發展對生存環境的物質要求,解決產業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缺憾,重新設定物質價值取向,為人們精神文化、物質生活及其品位含量的追求設定新的起點;樹立新的奮鬥目標。特性 “新理念”具有開拓性內涵,這是將理論深化的指導功能和社會實踐...
第一節 什麼是文化 一、“文化”界說 二、文化的結構與分類 三、文化的特徵 四、文化與文明 第二節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一、中國文化 二、中國傳統文化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發展的自然和社會歷史條件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地理環境 一、地形、地貌和近萬年以來的環境變遷 二、地理、氣候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
所謂“文化自覺”,是借用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費先生曾說:“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