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時1938年4月14日代表中共中央向共產國際提交了書面報告大綱,1938年5月17日在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會議上作關於書面報告大綱的口頭說明和補充。2011年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五冊。...
抗日戰爭(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68] [167]),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是毛澤東1937年11月12日在延安中國共產黨活動分子會議上的報告提綱。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軍隊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民眾的全力支持下,在正面戰場同侵華日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由於不敢發動全民抗戰,幻想等待國際援助,致使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連連潰敗。11月8日,太原失守。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宣傳部起草的關於形勢與任務的宣傳鼓動提綱,為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陝北洛川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所通過。內容簡介 提綱分析了盧溝橋事變後全國性抗戰的總形勢,對國民黨轉變政策在抗戰問題上的進步表示讚許,稱讚所有前線的軍隊,不論陸軍、空軍和地方...
在根據地內, 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領導人民進行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建設。 為了使一切文化教育工作適應抗日救亡的要求,毛澤東在蘆溝橋事變的前兩月以及抗日戰爭開始後不久,曾多次指出必須實行國防教育政策。他認為這是全民族的緊急任務之一。因此,“在一切為著戰爭的原則下,一切文化教育事業均應使之適合戰爭...
在正面戰場,由於國民黨軍隊整編後的主力大部在西南大後方,前線部隊受豫湘桂戰役失敗的影響,實力尚未恢復。正面戰場雖然進行了局部反攻,如1945年3月湘西會戰取得勝利,以及春夏之際隨著日軍被迫戰略收縮將華南日軍主力撤退從而尾追日軍收復廣西,整體上由於抗戰形勢的迅速發展,未能展開。因此,中國戰場的大反攻任務主要落...
根據檔案,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妄圖3個月滅亡中國。中國共產黨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倡導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兩黨共同對敵。在日軍的強大攻勢下,國民黨軍廣大愛國官兵奮勇抗敵,但因軍事當局抗戰路線與作戰方針的失誤,作戰屢屢失利,國土大片淪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危急形勢下,挺進華北...
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七大準備工作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一日)中共中央為召集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告全黨同志書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日)三月政治局會議的總結(節錄)(一九三八年三月)中國抗日戰爭的形勢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和任務(節錄)(一九三八年四月十四日)中國抗日戰爭的形勢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第29軍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抗戰。中國共產黨面對民族危亡的...
進入抗日戰爭後,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與持久抗戰的需要,迅速培養大批既有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德才兼備幹部的任務,提到中國共產黨的面前。毛澤東對此十分重視,在延安親自領導開辦了各種類型的學校,並經常到這些學校作講演。《黨的文獻》雜誌2013年第6期刊發,1938年8月22日毛澤東講稿《當學生,當先生,當...
報告分八個部分:一、五中全會到六中全會;二、抗戰15個月的總結;三、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四、全民族的當前緊急任務;五、長期抗戰與長期合作;六、中國反侵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運動;七、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八、黨的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在敵占武漢、廣州後,必達...
該書系首次以專題專著的形式,用權威專家的視角,以豐富的史料為據,史論結合,集中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立場、抗戰主張、抗戰戰略、抗戰戰役以及抗戰成果等,全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最早抗戰、組織抗戰、領導抗戰、艱苦抗戰、勝利抗戰的史實,深刻論證了“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
《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與抗日戰爭》是2018年10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永中。內容簡介 本書以詳實的史料、真摯的語言,通過一個個故事,全面追溯了這場“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的抗戰的苦難與輝煌,以重大史實廓清了國內外對國共兩黨抗戰作用的謬論、誤區和不公...
第二十七章 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的艱苦抗戰 第一節敵後抗日根據地困難時期的形勢和任務 第二節 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反“掃蕩”、反“治安強化運動”、反“蠶食”的鬥爭 一、日軍華北方面軍推行“肅正建設三年計畫”和“治安強化運動”二、華北敵後軍民反“掃蕩”作戰 三、華北敵後軍民反“蠶食”鬥爭 第三節 華中...
第一節 抗日戰爭爆發 中國共產黨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 第二節 紅軍改編 八路軍的戰略部署 第一二九師的任務 第三節 第一二九師轉戰同蒲 正太沿線 第二章 晉冀魯豫區人民抗日運動的高漲 第一二 九師的大發展與根據地的創建(1937年11月―1938年10月) 第一節 上海 太原失陷後的抗戰形勢 第一二 ...
《簡論中國共產黨與抗日戰爭》是2005年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一平。內容介紹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抗戰老戰士蕭一平先生特將自己幾十年來研究抗日戰爭與有關問題所撰寫文章,編輯成冊。本書是作者參加八年抗戰的真實記錄,也是研究抗日戰爭史的主要成果。作品目錄 前言為實現獨立、自由、民主、...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率先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創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闢了敵後戰場,以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指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制訂並貫徹執行了一整套“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在這其中就包括孤軍苦鬥14年的...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促成全國抗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達成協定,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紅四方面軍第4、第31軍和陝北紅軍第29、第30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貢獻 紅四方面軍在土地革命戰爭中,戰鬥足跡遍及鄂、豫、皖、川、陝、甘、寧、青、新等省,...
本書按照時間發展的脈絡,從中國共產黨發起抗日的歷史背景講起,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所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作者認為:抗日戰爭是在國共合作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堅持的正面戰場組成世界反法西斯的中國戰場,並使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在這場深刻改變中國和影響世界歷史...
戰爭背景 1941年,抗日鬥爭形勢異常艱難。侵華日軍開始轉變軍事策略,在華北實施大規模的掃蕩行動,企圖摧毀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面對日軍瘋狂的軍事行動,抗日根據地軍民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鬥爭,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破襲戰等民眾性的游擊戰 法,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戰爭實例 抗戰時期,...
抗戰歷史中的重要戰役,是抗戰歷史中重要的敵後戰場。自1943年秋以後,敵後戰場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一系列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導下,在根據地軍民的無窮智慧和浴血奮戰下,敵後抗日根據地不僅渡過嚴重困難時期,而且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逐步對日軍展開攻勢作戰,開始局部反攻。敵後戰場的局部反攻分為幾...
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
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提出: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為了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出將“工農共和國”的口號改變為“人民共和國”。這次會議是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轉折時期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這次會議所...
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向大會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講到邊區的任務時說:“要支持長期抗戰,應付與日俱增的經濟困難,同時建立國防經濟基礎,改善人民生活,以加強抗戰力量,擴大生產運動,成為目前重要戰鬥任務之一。”此次參議會還通過了高克林等提議的“工作人員參加生產運動案”,交付邊區政府實行。26日中央書記...
第一章 抗日戰爭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新四軍誕生 第一節 抗日戰爭爆發後的形勢和中共中央的方針 第二節 南方紅軍游擊隊實行戰略任務轉變 第三節 新四軍軍部和各支隊組成並集結 第四節 建軍初期的部隊建設 第五節 新四軍駐各地辦事機構的工作和鬥爭 第二章 挺進大江南北,廣泛開展游擊戰爭 第一節 京滬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