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藝術》是2017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戲曲藝術
- 作者:梅衛東、梅瑋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4月1日
- 頁數:285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325196
《中國戲曲藝術》是2017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戲曲藝術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審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劇藝術等等,作為文化的觀念層面,構成某一種文化特色的價值體系。戲曲對於中國文化,意義尤其重大:不僅一般地形成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而且最終鑄成中國文化的詩性特徵和人格魅力。主要特點 古代戲曲在我國文學藝術園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國粹,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民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占有獨特的位置,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歷史沿革 起源 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
是當時民間演出的歌舞、戲曲、雜技、雜耍節目的總稱。戲曲就孕育在這種“百戲雜陳”的演出環境中,它吸取了各種姐妹藝術的長處,在母體中形成自己的基因。綜合而成說 李剛《試論中國戲曲藝術綜合性的特點及其規律》一文云:“中國戲曲藝術既然是包括歌唱、念白、舞蹈、樂隊伴奏種種因素的綜合性藝術……這幾種藝術各有...
京劇繼承了皮簧戲的藝術成就及其豐富的劇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調、撥子等屬於二簧系統的劇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戲曲工作者和廣大戲曲演員相互合作,共同進行整理修改,其中優秀的劇目作為民族文化藝術遺產列入中國新文化藝術林苑而被保留下來,繼續在舞台上廣泛流傳。這類劇目據估計大約有200餘出,...
1956年,《搜書院》由粵劇藝術宗師馬師曾與紅線女共同主演,在北京大眾劇場演出,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美譽。社會活動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上,粵劇參與其中。2019年6月7日至6月10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在廣州舉行。
豫劇藝術長期受中原文化特別是黃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影響,它在演出劇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樂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獨特的河南地方風格,帶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中國民族戲曲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傳承狀況 由於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和審美風尚發生了巨大變化,豫劇的生存開始出現危機。觀眾數量急遽縮減,...
秦腔臉譜繪製風格古典獨特,體系完整,與京劇臉譜、川劇臉譜並稱中國三大臉譜系統,且對國粹京劇臉譜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深遠。秦腔臉譜,作為秦腔戲曲藝術的固有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一套完整體系,多年來一直保持。服飾 秦腔的服飾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規律性的程式,尺寸的大小、質地的優劣、紋飾的...
安徽省安慶市截至2012年已經舉辦了六屆黃梅戲藝術節,起到了一定影響。其中,第五屆黃梅戲藝術節於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安慶舉行,本屆黃梅戲藝術節由中國文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戲劇家協會、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廣電局、安慶市人民政府承辦。藝術節中除推出安徽省內外16台黃梅新戲之外,還舉辦了一...
戲曲表演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戲劇的表演。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念做打,綜合了對白、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不同於西方將歌劇、舞劇、話劇。簡要介紹 戲曲程式化、戲劇化的歌舞表演,綜合運用“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等多種表現手段以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戲曲的藝術...
長沙花鼓戲是中國具有地方特色及影響力的地方戲曲之一,它反映了歷代湖南人民的日常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具有研究價值。傳承狀況 觀眾對於戲曲藝術情感的不斷淡化,戲曲編創隊伍的蕭條,傳媒工具多樣化等因素讓長沙花鼓戲面臨較大的生存危機。傳承人物 歐陽覺文,男,漢族,1942年12月出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其中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分類 晉劇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出現於明代的蒲州梆子逐步發展成為如今的山西的四大劇種: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晉劇,中國地方戲曲,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國傳統戲曲。因產生於山西省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
從此,“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梨園戲以其古老典雅的風姿,蜚聲海內外,在中國戲曲界贏得了卓著聲譽。一九五五年、一九五九年、一九八五年、一九八八年、一九九六年、一九九八年等劇團多次奉召晉京,先後以優秀傳統劇目與新創劇目獲文化部藝術局嘉獎。其中新編梨園戲《節婦吟》獲首屆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出獎、第四屆全國...
花鼓戲,中國地方戲曲劇種,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陝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劇種。在眾多名為“花鼓戲”的地方戲曲劇種中,屬湖南花鼓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打銅鑼...
中國戲曲藝術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早的傳統戲曲種類。以其發展衍變地域和時期的不同,又可分為宋雜劇、金院本和元雜劇。就其音樂——北曲來說,則是一種早期的以曲牌體為特色的重要聲腔系統。它吸收、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優秀成果,對當時的南戲和明代以來南北各種地方聲腔劇種給以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中國戲曲藝術發展...
劇學月刊》,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等,為戲曲藝術的經驗總結、史料彙編和演員培訓,作出了一定貢獻。這時也出現了齊如山這樣的戲曲研究家和評論家。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戲曲開始傳布到國外。從1919~1935年,梅蘭芳、白駒榮(粵劇)、韓世昌(崑劇)、程硯秋等或應邀出國演出,或專程出國考察,將京、昆、粵劇藝術傳播到日本...
從而與戲曲、話劇、影視等表演藝術的“角色扮演式表演”大異其趣,即所謂“說法中現身”與“現身中說法”之別。藝術特徵 作為中國最具民族特點和民間意味的表演藝術形式集成,曲藝具有這樣幾個主要的藝術特徵:首先,曲藝表演是以“說”和“唱”為主要表現手段,所以要求它的語言必須適於說或唱,一定要生動活潑,...
冀南皮影戲是河北省地區的戲曲藝術之一。源遠流長,據傳是北京宮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於河北南部,並影響到冀中、冀北等地區,特別是以邯鄲市肥鄉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區。肥鄉縣是冀南皮影的發祥地,肥鄉當地將皮影稱為“牛皮影”、“皮子戲”、“戳皮戲”、“一隻眼戲”。肥鄉皮影造型以中國傳統戲劇為依託...
瓦舍勾欄各種伎藝集中表演,招徠觀眾,它們互相觀摩,互相競爭,也互相吸收,逐漸匯合,這就促進了戲曲的形成。起源於滑稽戲的宋雜劇就是在瓦舍勾欄中吸收了各種伎藝而形成的綜合性戲曲藝術。 宋雜劇與金院本 宋雜劇是中國最早的戲曲形式。金院本與宋雜劇實同而名異,但藝術上有所發展,它是從宋雜劇過渡到元雜劇...
一看到塗紅畫綠的臉譜,你一定會想到戲曲;或者一提到戲曲,你一定會想像到舞台上勾畫五彩臉譜、身著各色戲衣的人物形象。臉譜是中國戲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戲曲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戲曲特點 中國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舞台藝術,它融匯了文學、音樂、舞蹈、武術、雜技、美術等多種因素。從舞台上呈現給觀眾的...
《中國戲曲藝術》是201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潛。內容簡介 《中國戲曲藝術》以知識點為話題的圖書中,我們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中國戲曲藝術》就是基於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和普及而策劃的。我們想通過這套圖書把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的...
崑曲——中國戲曲之母,又稱“崑腔”、“崑劇”、“崑曲”,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產生於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江蘇崑山。明中葉後開始盛行,當時的傳奇戲多用崑曲演唱。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明、清之際,他成為全國最大劇種,主宰劇壇200餘年。我國現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幾乎都受過崑劇藝術的影響,因此有“...
京劇臉譜,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國內外都很流行,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識...
高州木偶像頭雕刻精巧,表演技藝精巧,偶像可作眨眼、噴煙噴火、殺頭等高難度動作;木偶藝人集唱、做、念、打和奏樂於一身,是一門融會了雕刻、服裝、表演、劇本、音樂諸元素的民間戲曲藝術,是優秀的人類精神文化遺產,是中國民間藝術瑰寶。"先有傀戲,後有人戲"。高州木偶戲對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民族民俗文化...
就其音樂──南曲來說,則是一種重要的漢族戲曲聲腔系統,為其後的許多聲腔劇種,如海鹽腔、餘姚腔、崑山腔、弋陽腔的興起和發展的基礎,為明清以來多種地方戲的繁榮,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中國戲曲藝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歷程 南戲產生後,很快向南北流布,衍變為海鹽腔、餘姚腔、崑山腔、弋陽腔等“南戲...
1952年9月,桂劇代表團參加在武漢舉行的中南區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1956年5月,廣西省桂劇藝術團在南寧桂劇院公演 1965年7月1日至8月15日,桂劇代表團在廣州參加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榮譽表彰 1952年,尹羲在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中,因扮演《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獲得一等演員獎。1952年,...
1953年10月,民鋒遷蘇州,屬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系民營公助劇團。1954年青鋒亦遷蘇州,翌年春與民鋒合併;秋,青鋒又分出(1985年集體轉業)。1954年,民鋒團與浙江杭州的國風團聯合排演《醉歸》、《竇公送子》,以江蘇省代表團名義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演出獎。莊再春和蔣玉芳、龔祥甫分獲...
所以藏戲的演出格式和戲劇結構,還保持了很多說唱藝術的特點,這與中國古典戲曲代言體和敘事體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十分相似。藏戲的唱腔除了吸收民間音樂、宗教音樂而形成的“仲古”等特殊裝飾音之外,還有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幫腔伴唱,沒有弦管笛等樂器伴奏,只有一鼓一鈸配合動作和舞蹈的節奏。 廣場戲藏戲多不在舞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