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是2011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戲劇
- 作者:傅謹
- 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8519265
《中國戲劇》是2011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戲劇(China Drama) 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
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Beijing Opera)中國國粹之一,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的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
戲曲表演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戲劇的表演。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念做打,綜合了對白、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不同於西方將歌劇、舞劇、話劇。簡要介紹 戲曲程式化、戲劇化的歌舞表演,綜合運用“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等多種表現手段以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戲曲的藝術...
20世紀30年代,在商業競爭的市場背景下,粵劇曾在廣州、香港、澳門等大城市的劇場演出中一度出現運用聲、光、電和機械技術製作的“機關布景”。當中,有與劇情結合較好者,起到了烘托氣氛,增強舞台表現力的作用,但更多出於標奇立異,招徠觀眾,成了背離戲曲藝術規律的景物堆砌。新中國成立後,粵劇的布景在粵劇界“...
其中,第五屆黃梅戲藝術節於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安慶舉行,本屆黃梅戲藝術節由中國文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戲劇家協會、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廣電局、安慶市人民政府承辦。藝術節中除推出安徽省內外16台黃梅新戲之外,還舉辦了一系列其他活動,如由中國中央電視台和安慶電視台共同製作的紀錄片《大戲...
李漁平生創作了十個崑曲劇本,還撰寫了在中國戲劇理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閒情偶寄》。他在藝術上有很多新穎的見解,但政治思想卻偏於保守,認為劇作家應該藝術地處理作品的意識形態內容,以使觀眾在審美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封建倫理道德思想的薰陶。李漁崑曲創作的代表作是《風箏誤》,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
精心培育後一代。他的學生遍布省內外。著名小生演員桂寶芬(“桂派”女小生創始人)、楊振邦、劉小樓都是他的高徒。1956年獲哈爾濱市勞動模範稱號。1961年當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黑龍江省分會副主席。還是政協黑龍江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早期流派創始人 李金順(1902—1953),評劇女演員,工旦行,“李派”創始人。她是...
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有兩條主要線索,一是從西周末年的俳優滑稽表演到西漢百戲中的角牴戲,再到唐代的參軍戲,故事表演日漸豐富,逐漸成為戲劇的主體。另一條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九部樂”的制定,再到唐代代面、缽頭、踏搖娘等歌舞戲的演出,民間歌舞藝術獲得極大的發展,為戲曲官調、曲牌、聲韻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
《西廂記》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為元代王實甫作,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鐘情,經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幾百年來,它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即...
1949年7月中國戲劇工作者協會(後改名中國戲劇家協會)在北京成立,中國話劇開始了新的發展階段。黨和政府重視話劇事業的發展,先後成立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以及各省、自治區、大軍區的專業話劇團。《龍鬚溝》《茶館》(老舍)、《蔡文姬》(...
要演出全本戲,既費時費人又費事,所以到後來慢慢就不演全本戲,只演其中相對完整而集中突出,還能展示演員水平的幾齣折戲。流傳的以折子戲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從內容上看,好的折子戲矛盾衝突尖銳激烈,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故事情節相對完整,其思想觀點有較強的人民性;而在結構安排上,往往別出心裁...
至於外來說,則屬不清楚中國影戲傳統的少數學者之見。成熟時期 中國影戲在宋代進入成熟時期。其與說唱藝術結合,能夠演出複雜的煙粉、靈怪、傳奇和歷史故事,如三國紛爭之類。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九“影戲”條記載了宋仁宗朝(1023~1063)就有人以影人表演魏、吳、蜀三分戰爭之像。“三國戲”至今是影戲較難演的...
中國戲劇萌芽於先秦,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到了宋元時期才成型,成熟則從元雜劇算起,經明清的不斷發展漸至成熟,歷經八百多年,成為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中國戲劇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先後出現了先秦“俳優”、漢代“百戲”、唐代“參軍戲”、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代戲劇等。元稱...
《中國戲劇》創刊於1954年,月刊,是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戲劇藝術專業期刊。曾用名《戲劇報》《 人民戲劇》。辦刊條件 主要欄目 《中國戲劇》主要有戲劇沙龍、戲曲現代戲創作、切·格瓦拉筆談、劇評、首屆王國維紅曲論文獎獲獎作品選登、流派藝術、導演手記、演員手記等欄目。報導內容 《中國戲劇》主要報導中國國內外...
劇種,即戲劇的種類。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有275個劇種,如崑曲、京劇、豫劇、評劇、越劇、黃梅戲、川劇、粵劇等。其中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依次為五大戲曲劇種。解釋 指中國民族戲曲的種類,有話劇、戲曲、歌劇、舞劇等。分類 京劇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從全國300多個...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范瑞娟提議上海越劇界向中國人民志願軍捐獻一架戰鬥機。8月10日~9月中旬,在大眾劇場舉行聯合大義演。參演劇目有《杏花村》《梁祝哀史》及傳統劇折子戲等。越劇老一輩藝術家將演出所得的17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獻給志願軍空軍部,使得名為“越劇號—魯迅戰鬥機”由此誕生。1951年國慶節,...
川劇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式,尤以小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小生行一般指俊扮劇中青年男性者,表演中均不掛“須”;旦角行不再統稱小旦,而且絕大多數皆為女性...
晉劇即為山西梆子,是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戲劇劇種,也叫中路戲,中國傳統戲曲。因興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陽、孝義、祁縣、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晉劇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2006年5月20日,晉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地方劇就是有地方特色的戲劇,其中又分為河北梆子 石家莊絲弦 保定老調 唐山唐劇 武安落子 高腔 深澤墜子 威縣亂彈 曲劇 越調 二夾弦 宛梆 棗梆 山東梆子 呂劇 滇劇 眉戶戲 滬劇 太康道情 河南墜劇 薌劇 花鼓戲 莆仙戲 梨園戲 上黨梆子 蒲劇 晉劇 北路梆子 粵劇 二人轉 漢劇 川劇 秦腔 中國名劇種 京劇、評劇、...
十年動亂時期桐柏皮影戲遭到了嚴重摧殘,影人、劇目、戲台被毀之一炬,班社被迫解散,但一部分對皮影戲有著炙熱情感的藝人隱姓埋名在城鎮、山村的角落裡默默為民眾演出,對皮影戲進行傳播與傳承。清末民初,中國的皮影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很多皮影藝人子承父業,數代相傳,能人輩出。無論從影人造型製作、影戲...
肥鄉皮影造型以中國傳統戲劇為依託,以民間剪紙的樣式出現,是典型的冀南皮影代表。浙江皮影 浙江海寧皮影戲位於錢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寧市境內,至今流傳著具有南宋風格的古典劇種——海寧皮影戲。海寧皮影戲自南宋傳入,即與當地的“海塘鹽工曲”和“海寧小調”相融合,並吸收了“弋陽腔”等古典聲腔,改北曲為南腔,...
漢民族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 劇種繁多,表演形式載歌載舞,又說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中國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
顧其事至簡,與其謂之戲,不若謂之舞之為當也。然後世戲劇之源,實自此始。” 戲曲受印度梵劇影響而形成 許地山在《梵劇體例及其在漢劇上底點點滴滴》中,從文心和文體(即內容和形式)上對中國戲曲與印度梵劇進行了比較研究,認為:①梵劇並不是純正的悲劇,凡事至終要團圓,“團圓主義可以概括梵劇底文心”...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戲曲開始傳布到國外。從1919~1935年,梅蘭芳、白駒榮(粵劇)、韓世昌(崑劇)、程硯秋等或應邀出國演出,或專程出國考察,將京、昆、粵劇藝術傳播到日本、美國、蘇聯和歐洲一些國家,使中國獨特的戲劇文化在國際舞台上享有盛譽。其中梅蘭芳更有首倡之功,他在15年間4次出國。由於他精深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