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弱自然壟斷行業績效評價研究是白雲飛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f Chinese weak natural monopoly industri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論文作者
白雲飛著
導師
馬樹才指導
學科專業
統計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自然壟斷 資源配置 技術進步 經濟績效
館藏號
F121
館藏目錄
2009\F121\3
中文摘要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電信、電力、民航、鐵路行業屬於自然壟斷行業,他們都具有極強的資產專用性和強烈的排他性,由此產生了強自然壟斷性,即產業的需求條件決定了在該產業在一個區域內只能存在一家企業,否則會出現規模不經濟的效果。據此,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具有強自然壟斷特性的自然壟斷行業不適宜在行業內部展開競爭,只能在政府的監管下實施壟斷經營。所以在我國,屬於自然壟斷行業成為了這些行業中的壟斷企業抗拒市場化改革進程、維護自身壟斷利益的最好藉口。可是,國外同類行業的成功改革經驗及我國20多年的改革實踐都清楚的證明,隨著技術進步和管理方法的創新,這些自然壟斷行業的所謂強自然壟斷性特徵並不能成為展開市場競爭的阻礙。我國的這些行業實際上屬於弱自然壟斷行業,即它們的進入壁壘主要由行政管制構成,一旦政府的行政管制取消,這些行業必將成為競爭性行業。事實上,破除壟斷、實現市場化競爭正成為自然壟斷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自改革以來,以電信、電力、鐵路、民航為代表的我國弱自然壟斷行業進行了長期的、大規模的改革。改革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全行業績效,因此行業績效的變動情況是檢驗這些行業改革成敗的最主要標準,也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通過對弱自然壟斷行業改革以來的績效進行縱向對比及行業間的橫向對比,就可以對改革政策做出客觀的評價,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本文的選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確定的。 根據反壟斷與管制經濟學的定義,行業綜合經濟績效分為資源配置效率和技術進步率兩部分。本文分別套用尋租理論中的塔洛克模型(Tullock)和因子分析法測算了我國主要弱自然壟斷行業改革以來的資源配置效率和技術進步率,套用基於非參數的Malmquist指數法測算了這些行業技術進步率的主要代表指標—— TFP的變動情況。通過SE-DEA模型測算了這些行業的綜合經濟績效。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主要弱自然壟斷行業的改革總體上是成功的,改革使這些行業的績效不斷得到提高;引入競爭機制是促進壟斷企業提高績效的最有效手段。以增強行業內部的競爭性為目地的改革措施產生了巨大競爭壓力,促使壟斷企業積極尋求改進效率、增加產出的方法,全行業的績效因此得以提高。在提高績效的具體手段方面,是技術的不斷進步(包括管理方法的更新)而不是加大的資源投入推動這些行業績效的提高。弱自然壟斷行業的每一次快速發展都伴隨著重大改革政策的出台,因此,體制創新是弱自然壟斷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通過這些行業績效的橫向對比可以發現,市場競爭越充分的行業,如電信業,其行業績效也提升的較快;而行政保護過多、改革步伐遲緩的行業,如鐵路,其行業績效提升則十分緩慢。實證分析結果還表明,我國的弱自然壟斷行業仍處於粗放型增長階段。因此,如何儘快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弱自然壟斷行業未來發展需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 由於我國弱自然壟斷行業企業競爭力較弱以及“入世”後壟斷行業對外資開放日期日益臨近,使這些行業不可能再走西方國家開放管制——企業數量激增— —兼併重組——寡頭壟斷的老路,因為這樣的競爭成本太高、耗時過長,客觀條件不允許。根據產業經濟學理論的重大發展——可競爭市場理論,一個行業的總體績效並不一定與企業數量成反比關係,只要該行業的進入門檻足夠低,行業外資本隨時可以進入,哪怕行業內只有一家企業,潛在的競爭壓力也會迫使該企業像處於完全競爭市場中那樣行事,不敢行使壟斷行業的特權。因此,只要我國政府放鬆對弱自然壟斷行業進入管制,扶持行業內新進入企業和弱勢企業,壟斷企業在競爭的壓力下就會提高績效,社會福利將增加而又避免了大量企業進入後惡性競爭所導致的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