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之道》是2011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幼彬。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建築之道
- 作者:侯幼彬
- ISBN:9787112128327
- 頁數:368頁
- 定價:108.00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4-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尺寸:27.8 x 21.4 x 2.4 cm
- 重量:1.1 Kg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建築之道》是建築史學家侯幼彬系統解讀中國建築的一部專著。作者從老子哲學中關於“有、無”的論述出發,構築了建築的本體論與建築的藝術論,進而深入剖析了中國建築中不同層次的“有、無”特徵,揭示了中國建築的獨特性所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老子》論“有、無”
一 老子與《老子》
二 “當其無”與“當其無有
三 現象界“有、無”與超現象界“有、無”
四 釋“鑿戶牖”
五 河上公·岡倉天心·賴特
六 講空間關係是從老子開始的
第二章 建築之道:“有”與“無”的辯證法
一 建築形態:三種“有、無”構成
(一)兩種建築空間: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
(二)建築三型:有內有外、有內無外、有外無內
(三)三型的中介與交叉
二 建築矛盾:“有”與“無”的對立統
(一)術語釋義:空間與實體的相關概念
(二)圍與被圍:空間與實體的內在制約
(三)有無相生:空間與實體的矛盾運動
三 建築系統結構:“有”+“無”
(一)漁網的啟示
(二)中西建築:兩種系統結構
(三)建築形式:“追隨功能”與“喚起功能
第三章 建築之美:植根“有、無”的藝術
(一)建築藝術載體與建築表現手段
(一)建築的“藝術定位
(二)構件載體與建築形式要素
二 建築“物質堆”與建築“精神堆
(一)藝術美學視野中的建築“物質堆”
(二)技術美學視野中的建築“精神堆”
三建築語言與建築外來語
(一)建築符號品類
(二)建築符號的語義信息和審美信息
(三)建築語言+文學語言
(四)建築的抽象語言與具象語言
第四章 木構架建築:單體層面“有、無”
一 基本型:一明兩暗
(一)追溯“伯牛”宅屋
(二)“一堂二內”與“一宇二內”
(三)“一明兩暗”:從原型到基本型
二 程式鏈與系列差
(一)實體程式鏈
(二)模件系列差
三 程式“單體”與非程式“單體”
(一)程式建築I:通用型
(二)程式建築Ⅱ:專用型
(三)非程式建築:活變型
第五章 木構架建築:其他層面“有、無”
一 建築組群“有、無”:屋與庭
(一)庭院:內向的外部空間
(二)庭院舞台與建築行當
(三)程式“院”與非程式“院
二 建築界面“有、無”:實與虛
(一)外檐立面:亦隔亦透
(二)內里空間:亦分亦合
(三)庭園邊沿:不儘儘之
三 建築節點“有、無”:榫與卯
(一)榫卯:木構件的智巧連線
(二)斗棋:榫卯的大集結
第六章 高台建築:“有”的極致
一高台榭美宮室
……
第七章 北京天壇:用“無”範例
後記
創作背景
《中國建築之道》是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作品影響
2013年,該書入選第四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科學技術類圖書。
作者簡介
侯幼彬,1932生,福建福州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我國建築歷史與理論領域著名學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兼學術委員,中國建築師學會建築理論與創作學術委員會委員,《華中建築》名譽編委,《城市一建築》編委會主任。著有《中國建築美學》、《中國古代建築歷史圖說》、《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建築藝術全集20宅第建築(一)北方漢族》等專著。其中,《中國建築美學》曾獲“1999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等。並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推薦為“研究生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