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分上中下三篇,總計12章。重點論述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對城市核心涵義與“城鎮型政區”的本質進行分析,對城市發展與政區演變的互動關係展開論述,並對“行政區經濟”理論及其對“城鎮型政區”空間格局和政府治理的影響展開說明;將中國“城鎮型政區”的發展放在東亞各國家和地區的比較研究的背景下展開說明和評析;對中國“城鎮型政區”的古代、近代與現代、當代的發展進行概括,並重點分析近代以來“市制”的產生背景和發展狀況;對中國當代各類“城鎮型政區”的發展狀況、存在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對其改革提出思路,尤其是論證基層政區的中心鎮、特大鎮改革問題和創新“縣下轄市”體制的必要性;提出對“城鎮型政區”全面改革的總體思路。
目錄結構
0 引言 /1
0.1 本書選題的動因與意義 /1
0.1.1 選題的動因 /1
0.1.2 選題的意義 /3
0.2 國內外“市制”研究現狀的簡要評述 /3
0.3 寫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5
0.3.1 寫作思路 /5
0.3.2 研究方法 /6
0.4 全書的結構和內容 /6
上篇 概念·理論·比較
1 “市制”及其相關概念與中國當代的“市”、“鎮”建制 /9
1.1 “市制”及其相關概念 /9
1.1.1 行政區劃(政區)的概念與類型 /9
1.1.2 “市制”(城鎮型政區)的概念與現實含義 /11
1.2 中國當代的“市”、“鎮”建制 /14
1.2.1 行政區域的劃分及其市、鎮建制的設定狀況 /14
1.2.2 目前的市、鎮類型概述 /18
1.2.3 關於“較大的市” /19
2 “市制”模式形成發展的理論基礎及其中國表現 /22
2.1 新時期“市制”模式形成發展的理論基礎:城鄉統籌發展 /22
2.1.1 城市(城鎮)的本質及其類型 /22
2.1.2 城市化(城鎮化)的本質和道路 /26
2.1.3 城鄉統籌發展之含義與對行政區劃體制的要求 /27
2.2 “城市發展與政區演變的互動關係”論 /29
2.2.1 政區與城市、政區體系與城市體系的同源關係 /29
2.2.2 政區體系與城市體系的互動關係——“同構”與“異構” /30
2.2.3 中國當代行政區劃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與重點所在 /31
2.3 “行政區經濟”理論及其對中國當代政區治理結構的影響 /33
2.3.1 “行政區經濟”的理論要點 /33
2.3.2 “行政區經濟”對政區治理結構的影響和中國當代“城鎮型政區”的空間結構模式 /37
3 韓國、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的“市制”及經驗借鑑 /43
3.1 世界各國“市制”的一般狀況 /43
3.2 韓國:三級體制,模式轉換 /46
3.2.1 現當代行政區劃體制的形成、變遷與格局 /46
3.2.2 當代建制市的設定標準及設定概況 /52
3.3 日本:兩層管理,“縣”下轄“市” /54
3.3.1 現行行政區劃的基本情況 /54
3.3.2 當代“城鎮型政區”的類型與狀況 /54
3.4 台灣地區:分屬三層,多為狹域 /58
3.4.1 行政區劃體系的演變 /58
3.4.2 市、鎮設定狀況 /59
3.5 中國和東亞國家(地區)“市制”的異同比較——以韓國為例 /65
3.5.1 中韓行政區劃及其調整、改革的共同點與差異性 /65
3.5.2 中韓兩國“市制”改革績效差異的深層原因 /77
中篇 演變·路徑·格局
4 中國傳統的城鎮化道路與古代的“市制” /82
4.1 中國與西方國家城鎮化的不同道路 /82
4.2 中國古代的“市制”及城鎮型政區的建置情況 /85
4.2.1 古代“市制”的一般狀況:實體層面的“郡縣治所城市”及自發性的“市鎮” /85
4.2.2 古代嚴格意義上的“城鎮型政區”:宋遼金元的準制度層面的“建制城市” /87
4.2.3 古代時期“城鎮型政區”的特例:雙嶼港與澳門的制度層面的“自治市” /94
5 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城鎮化進程與“市制”的發展、變革 /99
5.1 外來影響下的城鎮化進程與“市制”(城鎮型政區)的出現(1840—1949年) /99
5.1.1 二元權力體制制約下的近代城鎮化進程 /99
5.1.2 市制的變遷:從“自治市”到“(準)行政市” /100
5.2 現代一元權力制約下的城鎮化進程與“市制”的變異(1949年至今) /114
5.2.1 一元權力體制制約下的現代城鎮化進程 /114
5.2.2 市制的變遷:“行政市”的確立及從“城鄉分治”到“城鄉合治” /116
6 中國現當代“城鎮型政區”設定的標準、模式與類型 /129
6.1 1949年以來設定市、鎮建制的標準與模式的演變 /129
6.1.1 “設市”、“設鎮”標準 /129
6.1.2 設市模式 /141
6.2 1949年以來“城鎮型政區”的演變與類型 /142
6.2.1 “市”、“鎮”設定的演變過程 /143
6.2.2 現有“城鎮型政區”的類型 /148
下篇 探索·改革·展望
7 中央“直轄市”:適度增設,空間最佳化 /152
7.1 發展概況與存在問題 /152
7.1.1 對中央直轄市行政區劃體制的研究綜述 /152
7.1.2 我國當代四大直轄市的演變與發展狀況 /155
7.1.3 現行中央直轄市政區空間組織存在的問題 /166
7.2 直轄市巨觀層面改革的戰略思考 /170
7.3 直轄市中心城區“兩級政府、三級管理”與區級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 /174
7.3.1 “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模式的形成過程 /174
7.3.2 中心城區“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下區級行政管理體制的特點 /174
7.3.3 現階段我國大城市區級政區職能轉變利弊分析 /175
7.3.4 新時期“兩級政府、三級管理”與區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177
7.3.5 中心城區“兩級政府、三級管理”與區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77
8 省(自治區)和自治州轄“市”:直管分等,區域治理 /180
8.1 一般“建制市”的研究概況與存在問題 /180
8.1.1 對一般“建制市”行政區劃體制的研究綜述 /180
8.1.2 一般“建制市”行政區劃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81
8.2 當代各類“市制”的發展與演變 /187
8.2.1 較大的市、計畫單列市、副省級市的設定與行政體制 /187
8.2.2 地級市與市領導縣體制的形成與發展 /188
8.2.3 當代縣級市的設定與“省直管縣(市)”、“撤縣(市)設區”的改革 /195
8.3 “較大的市”的模糊與“市管縣(市)”體制的爭議——關於“市領導縣”體制的分析 /204
8.3.1 市領導縣的設定模式考察 /206
8.3.2 由地區行署到市領導縣體制引發的論爭 /209
8.3.3 對市領導縣體制的深入剖析 /212
8.4 從“切塊設市”到“整縣改市”——關於縣的意義與縣級市體制的分析 /216
8.4.1 “縣”在中國政區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與“合法性”意義 /217
8.4.2 縣級市現狀評價及改革構想 /221
8.4.3 基於縣制保護的“撤縣設市”方案和設市標準研究 /227
8.5 市轄區的演變、現狀與改革 /232
8.5.1 市轄區制度沿革與問題 /233
8.5.2 市轄區制度的改革方向 /240
9 縣轄“鎮”:縣下轄“市”,城鄉統籌 /245
9.1 基層“城鎮型政區”的發展概況與存在問題 /245
9.1.1 鄉鎮行政區劃體制改革的研究綜述 /245
9.1.2 縣轄“城鎮型政區”的發展與演變 /249
9.1.3 當代縣轄“城鎮型政區”的存在問題 /262
9.2 東部地區“中心鎮”、“特大鎮”設市探索 /265
9.2.1 概念梳理與基本情況 /265
9.2.2 中心鎮行政區劃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設市的必要性 /272
9.2.3 中心鎮設市的模式分析:三種可能方式及其比較 /291
9.2.4 不同模式下的設市標準討論 /292
9.3 縣轄“市”、鎮制度的改革思路 /312
9.3.1 新形勢下對我國縣轄政區的重新定位 /313
9.3.2 對縣轄政區體制改革方向的思考 /316
10 各類“經濟開發型”的“準政區”的發展及特殊類型“城鎮型政區”的設定 /318
10.1 各類“經濟開發型”的“準政區”的發展及其向正式政區的轉化 /318
10.1.1 各類“開發區”管理體制研究的概述 /318
10.1.2 城市地區各類“開發區”的發展 /319
10.1.3 “開發區”類型的“準政區”的管理體制及其變化 /320
10.1.4 城市的擴張模式與一般“開發區”向“城鎮型政區”的轉化 /329
10.2 1949年後中國的特殊類型“建制市” /330
10.2.1 特殊類型建制市的含義與界定 /330
10.2.2 近年來關於“特殊建制市”的研究概述 /332
10.2.3 1949年以來“特殊建制市”的設立和類型 /336
11 餘論與思考 /341
11.1 中國“市制”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需要有新思路 /341
11.1.1 中國的“市制”仍然面臨的矛盾 /341
11.1.2 全面認識“市制”改革的作用,把握好改革的原則 /343
11.1.3 新時期中國“市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345
11.2 新時期中國“市制”需要實施多模式發展與漸進式轉換戰略 /348
11.2.1 中國“市制”模式的曲折演進 /348
11.2.2 “撤縣設市”模式需要控制發展 /349
11.2.3 新型城鎮化需要重點推行“撤鎮設市” /351
11.2.4 中國“市制”體系建設需要實踐“縣下轄市” /354
11.2.5 中國“市制”模式改革的戰略走向:多模式共存,漸進式轉換 /356
主要參考文獻 /358
圖片來源 /363
表格來源 /364
後記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