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比較研究

中國工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比較研究是李勝文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比較研究
  • 作者:李勝文
  • 導師:李大勝
  • 學科專業:農業技術經濟與項目管理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關鍵字:全要素生產率 經濟成長 技術進步 資源配置
  • 館藏號:F124.1
  • 館藏目錄:2009\F124.1\1
中文摘要
全要素生產率(TFP)是考察經濟成長質量與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指標,如何評價和提高TFP增長率成為研究人員的關注重點。國內外許多研究人員採用了Solow余值法、DEA法和SFA法等方法估算了中國的TFP增長,據以考察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可持續性。由於Solow余值法的前提條件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這與中國市場實際不相符;DEA法不允許誤差項存在,要求投入數據準確,目前的巨觀統計數據難以滿足要求;SFA法雖然允許誤差存在,但需要先驗設定函式形式,函式形式設定不恰當往往導致估算結果產生較大偏差。研究人員採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果也往往出現較大差異,因此研究人員在中國TFP增長態勢的問題上並未取得一致意見;同時研究人員對TFP的注意力主要集中於測算,疏於分析生產率增長的根源,尤其不能解釋中國部分年份TFP負增長的現象;而且研究人員過分著重區域間TFP增長的比較分析,忽略行業間TFP增長的對比研究。 本文針對數據的可獲得性、研究方法的優缺點及目前TFP研究的不足,採用SFA法建立三投入的Translog生產函式,同時以Cobb-Douglas生產函式和Translog生產函式的衍生函式作為備擇函式,並將TFP增長分解成技術進步、技術效率、規模效應、資源配置效率四個項的增長。在工業34個細分行業和農業4個細分行業1986-2005年面板數據基礎上,分別篩選出工農業其細分行業最終的生產函式形式來分析工農業及其細分行業TFP增長態勢。 結果顯示1986-2005年採掘業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具有更高的TFP增長率,而資本密集型製造業的TFP增長率相對較低;同期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的TFP增長率較高,而漁業近年來TFP呈現下降趨勢,從整體上看農業的技術進步、技術效率、規模效應、資源配置效率四個方面的提高幅度都比工業高;農業規模效應和資源配置效率改善幅度比工業高的原因是農業勞動投入產出彈性相對低,工業勞動投入產出彈性相對高,同時工農業勞動投入都減少。因此農業明顯比工業具有較高的TFP增長率;並且工農業TFP增長均表現出劇烈的波動,但農業波動幅度相對較低。 為了分析工農業TFP增長幅度變化大的原因,本文分析了工農業TFP的計算過程,發現工農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提高比較穩定,而規模效應和資源配置效率出現大幅波動,從而導致了工農業TFP增長的劇烈波動。 同時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和經驗檢驗發現:在目前中國的經濟社會條件下,同期的R &D是中國工業TFP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期的外貿、結構最佳化以及R&D、外貿、人力資本間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動工業TFP增長,而同期的工業資本深化水平和以價值衡量的人均人力資本存量提高將阻礙工業TFP增長;與工業不同,滯後一期的R&D和資本深化水平是農業TFP增長的主要源泉,滯後一期的外貿、結構最佳化和農產品需求與農業TFP增長也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 本文通過估算工農業TFP增長,揭示高科技或資本密集型行業不一定就擁有高TFP增長率,並且從理論和經驗上對中國工農業TFP增長,尤其是負增長作出一定程度的解釋,對生產率理論進行了補充,也為我國政府制定合理的工農業發展策略提供決策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