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蕨

中國工蕨

植物體直立部分,高約 20 cm,早期陸生植物。

該植物呈簇狀,由地上(莖軸和孢子囊穗)和地下(根系)兩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蕨
  • :植物界
  • 亞門:真蕨亞門
  • :中國蕨科
  • :工蕨屬
  • :中國工蕨
  • 分布區域:中國廣西省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分類,物種區別,

植物學史

工蕨類植物(zosterophyllopsid)是早期陸生維管植物中一個重要而獨特的類群,其在早泥盆世廣泛分布,是我國南方區早泥盆世植物群中的優勢類群。在我國南方區早泥盆世植物的研究中,此前學者根據滇東地區的化石材料做了大量研究,而對於在古地理上屬於華夏古陸的桂東地區,儘管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有過多種工蕨類植物的報導,但缺乏較為細緻的研究。對桂東地區以工蕨類為主的植物化石開展綜合研究對於植物演化、植物群對比以及古地理等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

形態特徵

植物體矮小,簇狀叢生。莖柔弱,多枝,常作等二歧式分叉,植株高可達25厘米,上部露出水面,下部復體分枝常呈H或K形,與漢字中的“工”字相似而得名。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石橋群中下部,早泥盆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廣西蒼梧縣石橋。

物種分類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徐洪河研究員、王懌研究員、傅強副研究員和碩士研究生汪瑤等對廣西蒼梧早泥盆世中國工蕨(Zosterophyllum sinense)的模式標本開展了新研究,並從該標本模式產地新採集了大量標本,對這些化石材料開展了深入研究。對中國工蕨的根系、孢子囊穗、孢子囊開裂模式等方面形成了新的認識,對中國工蕨這一經典種的種征進行了修訂,並對植物整體進行了復原重建。地下部分可見各向延伸的密集根系,地上部分的莖軸光滑無葉,近地面處常出現K型或不等二歧分枝。莖軸末端可見螺旋疏鬆排列的孢子囊構成孢子囊穗,孢子囊正面觀通常呈梨形或扇形,側面觀呈紡錘形至橢圓形。孢子囊沿凸起邊緣開裂為不等的兩瓣,遠軸瓣通常大於近軸瓣。
模式標本(左)和復原重建圖(右)模式標本(左)和復原重建圖(右)

物種區別

在古地理上,廣西屬於華南板塊中華夏塊體,此前早泥盆世植物群化石記錄主要是基於雲南等地,後者在古地理上屬於華南板塊中的揚子塊體。華夏和揚子兩個陸塊在古生代時儘管距離接近,但是卻被陸表海所分隔。本研究的植物化石資料顯示出兩個陸塊在植物區繫上可能存在明顯的差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