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探索》是2017年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俊豪、丁月牙、蘇紅。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探索
- 作者:張俊豪、丁月牙、蘇紅
- ISBN:9787105148851
- 頁數:188頁
- 定價:28元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是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為少數民族教育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具有不同的經濟形態和文化模式。基於因材施教的思想,面對多元的文化背景,少數民族教育由此而生,並歷經時代和社會變遷,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今日國民教育體系中獨具特色的教育體系。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融教育的特性和民族特性於一身,與普通教育體系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與國外少數民族教育相似而又具有自身的特徵。少數民族教育的使命是為了促進少數民族的人才培養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在關注於少數民族的文化特性、語言特性、地域特性等方面。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包含民族學前教育、民族基礎教育、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成人教育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特性主要體現在其教育主體和教育內容上。由於許多少數民族民眾聚居在邊遠地區,經濟不發達,文化基礎薄弱,在接受教育上面臨著一些特殊的困難。因歷史、自然等原因,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發展仍面臨一些特殊困難和突出問題,整體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在少數民族地區開辦的學校必然就會面臨在文化基礎、經濟基礎,語言基礎等方面都處於相對不利的受教育群體,因此在辦學和教學形式上就出現了寄宿制模式、雙語教學模式、預科教育模式、民族班模式等;在教學內容上則增加了民族語言、民族文化、民族歷史等方面的特殊內容。各類民族學校因此成為培養少數民族人才,保護、傳承和創新少數民族文化,推動民族團結教育,促進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場所。少數民族教育在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民眾受教育權利,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鑒於少數民族教育的特殊意義和作用,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發展少數民族教育。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專門設立了民族教育司,專職負責全國少數民族教育事務。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也設定了相應的機構負責本地少數民族教育發展事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已先後召開了6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對不同時期的少數民族教育發展戰略目標、任務、措施進行全面部署。2015年,又頒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整體水平和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中國少數民族教育迎來新的重要發展機遇。
少數民族教育在穩步發展過程中也伴隨了不少爭議和不解,特別是在雙語教育、民族院校功能和地位、多元文化傳承教育、民族高等教育定位等方面。固然有外界不了解不理解的因素,也有民族教育自身的因素。要理解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特殊意義和作用,理解少數民族教育的特殊本質和內涵,就必須站在全球化的視野、站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視角、站在教育發展規律的視角、站在時代和社會變遷的視角來看待少數民族教育。少數民族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遵循國家統一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在辦學方向、教育目標、教育基本內容、教育基本要求、教育基本形式等方面,與普通教育相同。
圖書目錄
論民族高等教育的定位
引言
一、民族高等教育本質論
二、民族高等教育的傳統模式和現有類型
三、民族高等教育的定位
結語
論民族學院的特殊功能
一、導論
二、民族學院的政治功能
三、民族院校的經濟功能
四、民族學院的文化功能
五、民族學院的教育功能
結語
涼山彝族一類雙語教學模式學生的漢語水平考察
——教師的視角和問題反思
一、研究概況
二、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政策背景簡介
三、涼山彝族一類模式雙語教育概況
四、一類模式大學生的漢語水平調查
五、一類模式中學生的漢語水平調查
六、一類模式小學生的漢語水平調查
七、一類模式學生漢語水平的教師視角
八、一類模式漢語教學改革探索
九、一類模式教師角色的反思
十、一類模式雙語教育的若干思考
結語
後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