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編年:清代卷

中國學術編年:清代卷

《中國學術編年:清代卷》是華師大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樟華 / 毛策 / 姚成榮。

基本介紹

  • 作者:俞樟華                       /            毛策                       /            姚成榮
  • ISBN:9787561793923
  • 頁數:1224
  • 定價:600.00
  • 出版社:華師大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7-1
  • 裝幀:精裝
  • 叢書:  中國學術編年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中國學術編年》是迄今為止學術界以編年的形式首次對中國歷代學術發展史進行綜合性的系統梳理、還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圖站在21世紀新的學術制高點上全面綜合與總結以往學術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時也是一部兼具研究與檢索雙重功能的大型工具書。《編年》的出版不僅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學術界的文化積累,它的編撰代表著一代學人的學術思考與總結,而且對21世紀國學的研究與復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學術編年》的出版,中國學術史的敘述,第一次不再局限於中原文化的中心論、不再局限主流階層的官方學,不再局限於單純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於近代以來幾成范型的哲學史的學術史模式。《編年》吸收了最新的史學方法論的成果,明確提出,華夏文化孕育於中國文化之母體,受到多元民族與區域文化的滋養而走向獨立與興盛,並在不同時期呈現為不同的主流形態與演變軌跡。而中國學術之所以生生不息,與時俱進,也就在於其同時兼具自我更新與吸納異質學術文化資源的雙重能力,在縱橫交匯、融合中吐故納新,衰而復盛。因此,《編年》開闢了從“文化—學術”、“傳統—現代”、“本土—世界”這樣三個維度,重新審視中國學術史的歷史進程與演變規律,大致重新劃分為華夏之融合、東方之融合與世界之融合三個歷史時段,並在這個背景下,梳理了中國學術史在這三個歷史時段中的主導形態及其與世界的關係發生的依次變化,即分別從華夏之中國到東方之中國,再到世界之中國。這完全不同於其他所有的學術史的寫作方式,是一種全新的歷史敘述語言。以如此之眼界,《編年》終得以開拓出中國學術通史的新境界。

作者介紹

總主編 梅新林,浙江工業大學校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文學遺產》、浙江省社聯副主席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浙東學派編年史及相關文獻整理與研究》等國家、省部級項目10餘項,著有《中國文學地理形態與演變》、《紅樓夢哲學精神》、《辛亥日誌》等8部學術著作,主編《江南文化世家研究叢書》,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新華文摘》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與三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署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圖書獎各1項,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俞樟華,浙江師範大學學術期刊社社長、教授,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研究資料索引和論文專著提要》、《中國文獻學》、《王學編年》、《辛亥日誌》,主編《中國學術編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桐城派編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浙東學派編年史及相關文獻整理研究》中的《浙東學派編年史》。在《文學評論》、《新華文摘》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獲第二屆全國古籍優秀圖書三等獎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社科成果二等獎等多項獎項,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其成果在美國、日本、韓國等有一定影響和好評。

作品目錄

上卷
清世祖順治元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南明福王弘光元年) 甲申 1644年
清順治二年(南明唐王隆武元年) 乙酉 1645年
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 魯王監國元年 唐王紹武元年) 丙戌 1646年
清順治四年(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魯王監國二年) 丁亥 1647年
清順治五年(南明永曆二年 魯王監國三年) 戊子 1648年
清順治六年(南明永曆三年 魯王監國四年) 己丑 1649年
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 魯王監國五年) 庚寅 1650年
清順治八年(南明永曆五年 魯王監國六年) 辛卯 1651年
清順治九年(南明永曆六年 魯王監國七年) 壬辰 1652年
清順治十年(南明永曆七年 魯王監國八年) 癸巳 1653年
清順治十一年(南明永曆八年) 甲午 1654年
清順治十二年(南明永曆九年) 乙未 1655年
清順治十三年(南明永曆十年) 丙申 1656年
清順治十四年(南明永曆十一年) 丁酉 165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