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報(北京1912)

《中國學報(北京1912)》於1912年11月創刊於北京,屬於學術類刊物,月刊。該刊由中國學報社編輯發行,編輯人為劉申叔,發行人為唐窘,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印刷。1913年7月停刊,共出九期,1916年1月復刊,同年5月停刊,共出五期。《中國學報(北京1912)》作為一部強調傳統文化保存研究的學術類刊物,每期內容豐富,且有較多學界知名大師在該刊中發表文章,這使得該刊對民國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較為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學報(北京1912)
  • 類別:學術類刊物
  • 創刊時間:1912年
  • 出版周期:月刊
辦刊宗旨,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中國學報(北京1912)》是以保存國粹為主旨的學術類刊物,其宗旨是“保存國粹,論發新知”。

刊登內容

該刊是由旅居北京的湖南人創辦的,該刊原定名稱為船山學報,後因一些人認為船山學報範圍太狹,於是改名為《中國學報》。11月正式出版,大32開,每期200頁左右,編輯部和總發行所都只有中國學報社之名,實則由劉異在湖南約請宿儒王闓運為總裁,鄭沅、王式通等人為編輯。鄭沅是長沙人,喜歡金石學,並精通經、史、文學。王式通後來當了袁世凱政事堂機要局長。汪精衛亦為此報寫了一篇發刊詞,蔡元培也對此報給予關注,寫信建議所刊文章按科學部類排。刊物的主要撰稿人有江瀚,王樹柵,陳衍,宋育仁,廖平,李天懷等,多為著名國學大師。但從整體上看,該刊的組成人員是一個新舊人物的混合體,他們的思想也是新舊混雜,他們以“保存國粹,倡導國學”為己任,實際上主要是闡明孔學,精研古義,還有所謂規導政治。卷首常刊登大師手跡字畫,古董文物等,文章內容包括先秦諸子考據、經說、官制、掌故、金石、輿地風俗等。

文化傳統

《發刊辭》
維共和改步之第一年,同人既發起學報於金陵,未成立而南北統一。繼復賡續於北京,同人喜斯報之竟獲成立,而古學將復興與也,迺屬兆命為之辭曰,嗟夫,學術之與替豈不以時哉,昔者希臘肇與。勃氏秉國,以民政導先路,文學美術,騰郁一時,梭格拉底柏拉圖希羅多他猶利普得之倫,講學授徒。衣被百代,白東羅馬滅亡後,典籍散佚,碩果無存,而亞拉伯人猶稍稍以國語譯希臘文書。古學困微,僅存一錢,十字軍與。收奪圖書,罔羅放失,而斯科氏中古學派,郁為大宗,號曰古學復興時代,稱極盛焉,而額里什義大利卒得光復舊物。學術發揚之功,實際操中權,彼胠廬羅甸之學。為術不宏,得其時而修明之,尚能食其賜也若此。矧以數千年古國,而學術淵宏什伯之者邪。嗟乎,吾讀歐史至中古黑暗之際,而不禁感慨嘆吾國學術之厄數也。蓋由東西之感焉,自倉史肇與,六書迺著,發言攄志,著述斯繁,皇古以前,書闕有間……自羅馬覆亡至十一褀之初,中更千年而復興,吾國學術,自周秦以至今日,中更四千餘年而如故也,制愈久,其發愈宏,然則取中國舊有之學術發輝而光大之,斯科氏之偉業,不在今日哉,吾國學術,發軔於倉史軒轅,集成於文周孔孟,磅礴於周秦諸子,由周秦至今日,雖幾經帝政之大厄,在朝之學,雖未大行,而在野之學,究未廢絕,山崖屋壁之中……郁為國光,其功豈在抱守殘缺已哉,然則同人區區學報之刊布,烏可已耶,刊既成,迺書之以弁簡端,且為承學之士助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