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是秀威資訊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可訓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 作者:於可訓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
- 頁數:428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9863260066
- 叢書:現當代華文文學研究叢書
- 售價:NT$550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是秀威資訊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可訓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是秀威資訊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可訓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論述從一九四九年到二○○○年後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和重要文學思潮、創作現象與作家作品。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論述一九四九──一九七六年間的文學,中編論述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年間的文學,下編論述一九八九...
該書是迄今為止時間跨度最長,覆蓋大陸、台港、澳門四地,編排體例新穎、論述視角獨特的單卷本中國當代文學史。該書的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體例安排獨具特色。全書將1949年以來六十餘年文學分為五編進行闡述。而目前國內出版的當代文學史鮮有將60年代中直至“文革”結束和新世紀文學單獨列編或章的,...
《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版》是2007年6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子誠。內容提要 本書評述了20世紀50—90年代的中國大陸文學。涉及內容主要包括:中國當代文學的產生;當代文學的分期和時期特徵;文學體制和文學生產方式;文學思潮的演化;各時期的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類的狀況;當代文學主要作品的評述等。本...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版)》評述了20世紀50-90年代的中國大陸文學。涉及內容主要包括:中國當代文學的產生;當代文學的分期和時期特徵;文學體制和文學生產方式;文學思潮的演化;各時期的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類的狀況;當代文學主要作品的評述等。目錄 修訂版序 前言 上篇 50—...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下)《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下)》是1999年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古遠清。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修訂版)》這本書系統敘述了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初這一歷史時段的文學史,對這一時段中的文學現象、文學思潮、重要的作家作品等有非常深入獨到的分析。 該書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也是唯一被台灣地區大學中文專業採用為教科書的大陸相關專業教材。主要內容 目錄 緒論 一、當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下第2版》是2018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玉。內容簡介 高玉主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下第2版)》以新的內容、全面的視野、發展的文學史觀觀照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內容包括上下兩冊,本書打破傳統的文體或者思潮模式,而按照階段性劃分來進行編寫。在時間上,上冊從1895年到1949年...
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占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傷痕》。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產生的“傷痕文學”,作為開啟新時期文學大幕的重要文學現象,用以指稱同時期出現的以反映那段特殊時期為內容的具有悲劇性色彩的文學作品,以小說...
《民族·國家與文學史地理:1950-1980中國當代文學史敘述形態》是2014年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希東。內容簡介 《民族·國家與文學史地理:1950-1980中國當代文學史敘述形態》主要以政治地理、文學史地理為切入點,在民族、國家的視域下,對1950-1980大陸、港台以及海外中國現代文學史敘述形...
他們的詩歌報刊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跨校組織的大型社團創辦的詩歌報刊:如黑龍江省大學生詩歌聯合會1984年創辦的《大學生詩壇》,重慶近二十家大學生詩社文學社1985年3月聯合創辦的《大學生詩報》,《這一代》(1979),《中國當代詩歌》(1986),《我們》(1980),《現代詩報》(1985),《南十字星》(1985)等。第...
全書凡12卷,550萬字,以編年形式著錄1949-2009年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各類文獻資料,包含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海外的批評史料,包括出版和發表的著作、論文,會議、活動的信息,相關政策檔案、領導人或領導機構的重要指示與報告,報刊、出版物中的相關資料等,以及與文學批評密切關聯的各種文學史現象。
第一章 新中國的政治格局與文學狀況 第一節 1950—1970年代:大陸文學的發展與曲折 第二節 新時期:大陸文學的復興 第三節 台、港地區的文學狀況 第二章 共和國時期的小說(一)第一節 “十七年”時期和“文革”時期的小說 第二節 路翎、茹志鵑、宗璞、王蒙的短篇小說 第三節 孫犁、歐陽山、曲波的“革命史...
目前,儘管不少文學史研究者對諸如“現代”、“當代”的劃分提出質疑,淡化這種時期劃分,從整體把握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新詩的構想,也肯定會成為文學史(新詩史)寫作的前景。但是,作為一種“過渡”,也為著更深入彰顯“當代”的文學、詩歌問題,把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的文學(新詩)作為相對獨立的時期來處理,仍有其...
《中國當代詩歌史》是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全面、詳細地描述1949年至2000年間中國當代詩歌歷史進程。內容簡介 該教材在掌握大量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當代詩歌的重要事件為線索,以代表性詩人和作品為對象,敘述了它發展過程中的衝突、矛盾和規律,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做了充分展示和深入分析。對八九十...
王德威,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Henderson講座教授。內容簡介 《一九四九以後:當代文學六十年》講述了當代文學六十年的風流雲變。現代中文文學到了一九四九年出現前所未有的轉變和分流。中國大陸...
《全國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教材·中國當代文學》是2006年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教材?中國當代文學(第3版)》是為高師學生編寫的。考慮到適用對象的不同,《全國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教材?中國當代文學(第3版)》採用與一般通用文學史不同的體例編寫而成。在編寫過程中既吸收了文學史...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從政治、社會層面上還原“文革”的荒謬本質,並追溯到此前的歷史,從一般地揭示社會謬誤上升到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上,和傷痕文學相比,其目光更為深邃、清醒,主題更為深刻,帶有更強的理性色彩,被稱為“反思文學”。簡介 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在中國大陸文壇出現的一種令人矚目的...
現為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吉隆坡出版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台灣當代新詩史》《香港當代新詩史》《海峽兩文學關係史》《台灣新世紀文學史》《當代台港文學...
現為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文系台港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在海內外出版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台灣當代新詩史》、《香港當代新詩史》、《海峽兩岸文學關係史》、《幾度飄零——大陸赴台文人沉浮錄》、《台港文學概論》、《庭外...
《文學的常道》的出版,既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一個里程碑,更是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一次精神盛宴,也是從事當代文學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作者簡介 謝有順,男,1972年8月生於福建省長汀縣。先後在福建師範大學和復旦火學就讀大學本科和文學博士。歷任南方都市報編輯(1998年),一級作家(20134年),廣東省...
於是徵求我的意見,我那時也覺得向台灣學子介紹大陸現當代文學的狀況,似乎是自己義不容辭的一個責任,便慨然答允了,於是開設了《中國現代文學史》、及《大陸當代文學》兩門課程(後來在淡江大學中文系兼任時也開《大陸當代文學》一課)。這樣我便一腳踏入了現當代文學的研究領域。我雖非研究現當代文學出身,但在...
現為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湖北經濟學院藝術與傳播學系特聘教授。在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及吉隆坡出版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咬嚼”余秋雨》、《古遠清自選集》等著作。多次赴台港澳及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講學或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
半島是大陸的縴手,遙指海上的三神山。小樓已有。三面水,可看而不可飲的。一脈泉乃涌到庭心,人跡仍描到門前。昨夜裡一點寶石,你望見的就是這裡。用窗簾藏卻大海吧,怕來客又遙望出帆。臧克家是個出身農家的詩人,作品都帶著鄉土氣味,以苦吟出名,人稱為新詩界的孟郊、賈島。《失眠》一隻一隻生命的小船。全...
現為武漢中南財經大學教授,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台灣版)、《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當代詩論50家》、《詩歌分類學》(大陸版、台灣版)、《詩歌修辭學》(大陸版、台灣版)、《與青少年談詩》(台灣版)、...
5、《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綜史》下冊(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版)6、《中國當代文學史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3版)7、《中國當代文藝思潮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版)8、《二十世紀中國學術要籍大詞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版)9、《新潮學案》(上海三聯書店,1996版)10、《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
第三代詩人極其眾多,分布在中國大陸各地,魚龍混雜,各不相識,但是都以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參與了那個年代風起雲湧的詩歌進程,在中國當代文學的高原上,隆起了一座偉大的詩歌山系。第三代詩歌運動,是中國詩歌自朦朧詩以後的一次具有實質意義的深入,是中國詩歌的一個最值得關注的美學拐點。第三代人的藝術探索是多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