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現代化和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各國都經歷了大量的人口內部遷移。作為人口數量□多的國家,中國同樣經歷了大規模的人口內部遷移。隨著流動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一部分流動人口選擇將子女帶入遷入地接受教育,而另一部分則選擇讓子女留守在家,由此形成了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問題。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受到家庭,班級和學校的多重影響,因此教育融入的結果也與家庭,班級和學校多重因素緊密相關。因此研究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有現實意義。
使用中國教育追蹤調查數據,本書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現狀、影響因素進和作用機制進行探究。首先分析中國大陸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現狀,發現流動人口子女整體教育融入水平不高,在認知和非認知能力上與本地子女具有較大差距。其次,從家庭視角出發,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對不同類型家庭遷移對流動人口子女認知和非認知能力的影響效應進行評估後發現,家庭遷移有助於促進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不同的遷移類型對流動人口子女認知和非認知能力的影響並不相同。再次,基於班級視角,本書結合隨機分班和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班級流動人口子女同伴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影響。結果發現,流動人口子女同伴負面影響流動人口子女的部分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負面的同伴影響可能主要來自同伴互動,班級氛圍與教學方法的改變。□後,回歸學校視角,使用多層線性模型,分析了社經地位隔離和戶口隔離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學校平均SES正面預測流動人口子女的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城市流動兒童比例對流動人口子女的認知能力具有負面影響,而農村流動兒童比例則對流動人口子女的非認知能力具有正面影響。兩類學校隔離的影響可能主要來自學校資源結構和同伴效應的差異。
本書首次從家庭、班級和學校三個層面分析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結果,並試圖對其中的作用機制進行探究,這有助於深化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的理解,因而具有一定理論意義。本書的結論同樣具有一定的實踐政策啟示。根據書結論,本書首先提出完善戶籍制度,以促進流動人口的家庭遷移。其次,改革義務教育財政供給□□,為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就讀提供財政保障。□後,促進學校整合降低學校隔離,加快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進程。本書適合的對象為對中國流動人口子女相關研究感興趣的家長、教育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
圖書目錄
第1章引言1
11概念闡述2
111流動人口子女2
112教育融入結果3
12研究背景6
121現實背景6
122政策背景13
13研究問題16
14研究意義17
141實踐意義17
142理論意義18
第2章政策與實踐20
21中央政策演變20
211戶籍制度與財政分權20
212“兩為主”政策的形成21
213強化地方政府責任22
214中央政府承擔部分責任23
215小結24
22地方政策實踐24
221城市公辦學校25
222流動兒童學校26
223小結27
23本章總結28
第3章文獻綜述30
31理論基礎30
311影響22決策的相關理論30
312影響22融入的相關理論35
313理論部分總結44
32實證研究綜述45
321家庭遷移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影響45
322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影響因素51
323實證研究部分的總結61
33本章總結62
第4章研究設計65
41研究架構65
42研究數據71
421數據來源71
422變數選擇73
43具體設計80
431家庭遷移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影響80
432班級同伴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影響83
433學校隔離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影響85
44本章總結87
第5章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現狀89
51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融入結果的現狀89
511不同來源流動人口子女的認知和非認知能力91
512不同區域流動人口子女的認知和非認知能力92
513不同代際流動人口子女的認知和非認知能力94
52本章總結96
第6章家庭遷移與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結果98
61描述性統計(1)98
62估計結果101
621研究方法假設檢驗101
622基準模型匹配結果111
623異質性模型匹配結果118
63本章總結124
第7章班級同伴與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結果126
71描述性統計(2)126
72估計結果131
721研究方法假設檢驗131
722基準模型回歸結果133
723異質性模型回歸結果136
724班級同伴的中介分析143
73本章總結146
第8章學校隔離與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入結果147
81描述性統計(3)147
82估計結果153
821基準模型回歸結果153
822異質性模型回歸結果160
823學校隔離的中介分析166
83本章總結173
第9章總結174
91研究結果175
92理論回應182
921對家庭遷移相關理論的回應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