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足石刻》是淑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慶瑜
基本介紹
- ISBN:9789575311384
- 作者:王慶瑜
- 出版社:淑馨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1年
- 定價:NT$ 960
- 裝幀:精裝本
《中國大足石刻》是淑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慶瑜
大足石窟,建於公元1179—1249年間。石窟簡介 談起中國古代的石窟藝術,過去人們習慣於把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石窟,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其實,重慶大足縣的大足石刻,在藝術上並不遜色,規模也宏大,完全可以與莫高龍門、雲岡三窟...
大足石刻博物館,位於重慶市大足區龍崗街道北山路7號,占地面積58.5公頃,建築面積18000平米,屬藝術類石刻藝術專題博物館。大足石刻博物館主要陳列有北山石窟、寶頂山石窟、石門山石窟、南山石窟等。截至2019年末,藏品總計有614件/套。1...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是位於中國西南部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以千手觀音為主體景觀的大足石刻精品景區,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規模宏大、藝術精湛、內容豐富...
大足石刻地藏十殿閻王龕,地藏菩薩,作比丘裝,頭後發出兩道毫光,毫光匯集成祥雲,袒胸,胸下貼身著僧祇支,外著廣袖袈裟,左腿盤於座上,右腿彎曲下垂,足踏座下前並蒂蓮上,左手置於腹前,右手結說法印。其左右立一比丘,身著...
大足石刻佛祖寺是研究大足寶頂石刻歷史的重要佛教史跡,沒有神秘古老、飽經滄桑的佛祖寺,就沒有趙智鳳,就更沒有今馳名海內外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歷史發展概況 佛祖寺原名古佛岩,始建於公元855年(唐宣宗皇帝大中九年),地處大足...
圓覺洞,位於重慶市大足石刻大佛灣內, 圓覺洞深十二米,寬九米,高六米,是大佛灣內最大的洞窟造像。 在洞壁的兩側儼然整齊地排列著文殊、普賢、普眼等十二位覺行圓滿的 菩薩。大足石刻是位於重慶市,以大足縣、潼南縣、 銅梁縣、...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便與傳統文化的儒、道相互融合從而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後世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該龕正壁中為佛祖釋迦牟尼,雙眼微頜下視,寬額頰豐,跌坐於蓮台之上,沉穩平靜,展示佛爺容貌無限的“相好”。...
石門山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城區東面20公里的石馬鎮,開鑿於北宋紹聖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間(公元1094——1151年)。造像崖面全長71. 8米,高3.4——5米,通編為16號,其中有造像12龕窟。石門山石刻為釋、道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
大足石刻寶頂山位於重慶大足區是大足區境內摩崖造像的總稱,始於初唐盛於南宋。文物評價 大足石刻寶頂山是公元9至13世紀中國石窟藝術史上最為壯麗輝煌的代表作成為繼敦煌莫高窟之後中國第二個石窟類的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
2024年3月26日-5月9日,2024大足石刻國際旅遊文化節舉行,歷時45天。本屆旅遊文化節以“精美的石刻會說話”為主題,將推出15項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大足風的精彩活動,力爭為廣大遊客呈現出一場文化的盛宴、旅遊的盛會、產業的盛典。2...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館)黨委副書記、院(館)長:蔣思維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被國家衛生健康委授予“2020年全國敬老文明號”。2021年8月,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九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相關活動 2018年國慶長假前,...
大足石刻釋迦涅槃聖跡圖為寶頂山第11龕,俗稱臥佛。佛像慧眼微閉,神態安詳,右側而臥,下半身隱入崖際,右肩陷於地下,佛半身臥長3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身臥佛造像,具有突出的歷史、藝術、科學、宗教價值。簡介 由於臥佛暴露在露天...
《中國大足石刻》是淑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慶瑜 內容簡介 大足石刻位於四川省大足縣,是中國著名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其特點是涉及宗教信仰的石刻尤為豐富,數量特別多,噪向達五萬餘驅,佛、到、儒三教造像俱全。伴隨造像出現的...
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
名稱“馬頭觀音”。公元元年前後,又將“馬頭觀音”改作男子身。佛教傳入中國後,隨著時代環境、風土人情、審美意識,以及信仰心理因素等原因,觀音逐漸演變為女性化,至宋代時基本定型。大足石刻中的觀音幾乎全是女性形象。釋迦牟尼佛龕 釋...
《大足石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宣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於2002年6月18日發行的,志號為2002-13的特種郵票。《大足石刻》郵票全套4枚,分別描繪了大足北山石刻中的日月觀音、普賢菩薩、華嚴三聖、三皇洞造像。發行...
並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大足石刻 保護研究”。在文物研知方面,撰著出版了《大足石刻》、《中國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內容總錄》、《大足石刻研究》、《大足石刻銘文錄》、《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大足石窟藝術》、《大足石刻...
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
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今天的大足石刻已不再年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如何更好地進行科學保護大足石刻,一直是中國文物修復界不斷探討研究的一個課題。2011年4月18日,一項舉世矚目的文物修復工程圍繞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像展開了。作為中國石質...
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
大足石刻是西南地區唐宋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代表著我國晚期石窟藝術的輝煌。大足石刻摩崖造像以保存完整、藝術風格獨具特色、造像內容豐富,融佛教道義、儒家思想、中國傳統文化及時風時俗等於一體而聞名於世。1999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102處摩崖造像的總稱,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處,這五處也在1999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繼莫高窟之後,中國洞窟石刻類文物第二次入選。南山山頂上原有道現,名玉皇...
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大足石刻中的北山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17年,北山摩崖造像168號窟搶救性保護工程於2017年被列入國家文物局重大風險項目...
寶頂山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北角, 距縣城15公里。寶頂山以南宋造像居多, 是我國石刻造像走向衰落時期出現的宗教造像力作, 也是世界罕見的佛教密宗道場。造像保存完好, 規模宏大, 雕刻精美, 布局連貫, 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有機結合, 民族化...
石篆山位於重慶市大足區西南行25公里三驅鎮佛會村,這裡的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石篆山山上有廟,名佛惠寺。寺外有石窟,是隱蔽的石刻區,集中於佛灣(母子殿)和千佛岩兩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