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歷史:兩晉南北朝史

中國大歷史:兩晉南北朝史

《中國大歷史:兩晉南北朝史》是2016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思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大歷史:兩晉南北朝史
  • 作者:呂思勉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 頁數:1536 頁
  • 定價:60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821613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宙捉囑鴉現代史學四大家之一呂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斷代史的第三部,為其畢生學術功力真正之所在,備受史學界所推崇,是研究兩晉南北朝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本書分前後兩部分,上半部敘述政治歷史的變革,包括王朝的興衰,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各個時代的政治設施及其成敗得失,以及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及鄰國的關係等;下半部對該時代的社會文化作了全面而系統的敘述,實際上是一部廣義的社會文化史,涉及社會組織、社會等級、農工商業、衣食住行、人民生計、政治制度、學術宗教等方面。先生遜言:“論古史虹煉犁民材料,古史年代,中國世族起源及西遷,古代疆域,宦學制度,自謂甚佳。”
  本書充分體現了呂思勉的歷史研究方法,從始至終,充斥著各種讀史法門、史學觀點,索隱鉤沉,縱橫開闔,史料充足,然後鞭辟入裡,一針見血,又極喜翻案,閱讀之下,或者豁然開朗,或者瞠目結舌。每一小節,都足以成就一篇重大論文。民國期間,就被列為齊魯大學國學院的專著彙編,之後更成為全國高校的歷史必讀教材。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
  現代史學四大家之一。字誠之,江蘇常州人,15 歲入縣學,20 歲自學古史典籍;早年執教於常州學堂,負笈從學的就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後任教於上海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呂思勉讀書廣博,治學嚴謹,通貫各時代,周贍各領域,蔚為一代史學宗師,代表著作有《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斷代四史,及《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呂思勉讀史札記》《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總論 1
第二章晉初情勢 10
第一節政俗之敝 10
第二節戎狄之患 18
第三節封建之制 28
第三章西晉亂亡 33
第一節齊獻王爭立 33
第二節八王之亂(上) 40
第三節八王之亂(下) 49
第四節洛陽淪陷 58
第五節長安傾覆 66
第六節巴氐據蜀 73
第七節張氏據河西 82
第八節鮮卑之興 84
第九節荊揚喪故盼享亂 93
第四章東晉初年形勢 105
第一節元帝東渡 105
第二節北方陷沒 107
第三節東晉初年內亂 126
第四節成、康、穆間朝局 141
第五章東晉中葉形勢(上) 147
第一節劉、石興亡 147
第二節後趙盛衰 155
第三節冉閔誅胡坑凳整 164
第四節庾氏經營北方 173
第五節桓溫滅蜀 178
第六節殷浩、桓溫北伐 182
第七節桓溫廢立 198
第六章東晉中葉形勢(下) 203
第一節秦滅前燕 203
第二節秦平涼州、仇池 207
第三節秦平鐵弗氏、拓跋氏 211
第四節肥水之戰 219
第五節後燕、後秦之興 226
第六節秦、涼分裂 236
第七節拓跋氏再興 247
第八節後燕分裂滅亡 253
第九節秦、夏相攻 264
第七章東晉末葉形勢 270
第一節道子亂政 270
第二節孫恩之亂 278
第三節桓玄篡逆 281
第四霸姜整節宋武平南燕 291
第五節宋武平盧循、譙縱 295
第六節宋武翦除異己 300
第嘗懂烏七節宋武暫平關中 305
第八節魏並北方 315
第八章宋初南北情勢 330
第一節宋初內釁 330
第二節拓跋氏坐大(上) 340
第三節拓跋氏坐大(下) 348
第四節宋初與魏兵釁 355
第五節義民抗魏(上) 360
第六節義民抗魏(下) 367
第七節魏太武南寇 374
第九章宋、齊興亡 386
第一節元兇弒逆 386
第二節孝武世諸王之禍 390
第三節前廢帝之敗 398
第四節子勛敗亡 410
第五節宋失淮北 416
第六節明帝誅戮宗室大臣 426
第七節宋治盛衰 431
第八節後廢帝之敗 434
第九節齊高篡宋 443
第十章齊、梁興亡 449
第一節齊武、文惠猜忌殺戮 449
第二節鬱林王之敗 454
第三節明帝誅翦高、武子孫 461
第四節齊治盛衰 467
第五節東昏時內櫃罪外叛亂 472
第六節梁武代齊 480
第十一章元魏盛衰 493
第一節馮後專朝 493
第二節孝文遷洛 501
第三節齊魏兵爭 511
第四節梁初與魏戰爭 517
第十二章元魏亂亡 532
第一節魏政荒亂(上) 532
第二節魏政荒亂(下) 542
第三節北方喪亂 548
第四節爾朱榮入洛 560
第五節梁武政治廢弛 566
第六節梁納元顥 577
第七節孝莊帝殺爾朱榮 585
第八節齊神武起兵 593
第九節魏分東西 602
第十節東西魏爭戰 611
第十三章梁、陳興亡 617
第一節侯景亂梁(上) 617
第二節侯景亂梁(中) 624
第三節侯景亂梁(下) 632
第四節江陵之變 641
第五節陳武帝卻齊師 654
第六節陳平內亂(上) 662
第七節陳平內亂(中) 668
第八節陳平內亂(下) 674
第十四章周、齊興亡 682
第一節齊篡東魏 682
第二節文宣淫暴 690
第三節孝昭、武成篡奪 701
第四節武成、後主荒淫 709
第五節周篡西魏 724
第六節周、齊兵事 730
第七節陳取淮南 735
第八節周滅北齊 738
第九節陳失淮南 746
第十五章南北統一 750
第一節隋文帝代周 750
第二節陳後主荒淫 763
第三節隋並梁、陳 768
第十六章晉、南北朝四裔情形 775
第一節東方諸國 775
第二節南方諸異族之同化 789
第三節林邑建國 808
第四節海南諸國 815
第五節海道交通 825
第六節北方諸異族之同化 835
第七節羌、渾諸國 842
第八節西域諸國 854
第九節柔然、突厥興亡 874
第十節東北諸國 882
第十七章晉、南北朝社會組織 888
第一節昏制 888
第二節族制 909
第三節戶口增減 923
第四節人民移徙 935
第五節各地方風氣 943
第十八章晉、南北朝社會等級 955
第一節門閥之制(上) 955
第二節門閥之制(下) 971
第三節豪右、遊俠 991
第四節奴、客、部曲、門生 997
第十九章晉、南北朝人民生計 1012
第一節物價、工貲、貲產 1012
第二節豪貴侈靡 1031
第三節地權不均情形 1041
第四節侈靡之禁 1051
第五節借貸、振施 1055
第二十章晉、南北朝實業 1062
第一節農業 1062
第二節工業 1073
第三節商業 1079
第四節錢幣(上) 1088
第五節錢幣(下) 1098
第二十一章晉、南北朝人民生活 1110
第一節飲食 1110
第二節倉儲、漕運、糴糶 1121
第三節衣服 1130
第四節宮室 1146
第五節葬埋 1163
第六節交通 1180
第二十二章晉、南北朝政治制度 1200
第一節政體 1200
第二節封建 1205
第三節官制 1209
第四節選舉 1228
第五節賦稅 1252
第六節兵制 1274
第七節刑法 1289
第二十三章晉、南北朝學術 1317
第一節學校 1317
第二節文字 1342
第三節儒玄諸子之學(上) 1354
第四節儒玄諸子之學(下) 1363
第五節史學 1378
第六節文學美術 1402
第七節自然科學 1416
第八節經籍 1429
第二十四章晉、南北朝宗教 1448
第一節舊有諸迷信 1448
第二節佛教流通 1471
第三節道教建立1501
第七節拓跋氏再興 247
第八節後燕分裂滅亡 253
第九節秦、夏相攻 264
第七章東晉末葉形勢 270
第一節道子亂政 270
第二節孫恩之亂 278
第三節桓玄篡逆 281
第四節宋武平南燕 291
第五節宋武平盧循、譙縱 295
第六節宋武翦除異己 300
第七節宋武暫平關中 305
第八節魏並北方 315
第八章宋初南北情勢 330
第一節宋初內釁 330
第二節拓跋氏坐大(上) 340
第三節拓跋氏坐大(下) 348
第四節宋初與魏兵釁 355
第五節義民抗魏(上) 360
第六節義民抗魏(下) 367
第七節魏太武南寇 374
第九章宋、齊興亡 386
第一節元兇弒逆 386
第二節孝武世諸王之禍 390
第三節前廢帝之敗 398
第四節子勛敗亡 410
第五節宋失淮北 416
第六節明帝誅戮宗室大臣 426
第七節宋治盛衰 431
第八節後廢帝之敗 434
第九節齊高篡宋 443
第十章齊、梁興亡 449
第一節齊武、文惠猜忌殺戮 449
第二節鬱林王之敗 454
第三節明帝誅翦高、武子孫 461
第四節齊治盛衰 467
第五節東昏時內外叛亂 472
第六節梁武代齊 480
第十一章元魏盛衰 493
第一節馮後專朝 493
第二節孝文遷洛 501
第三節齊魏兵爭 511
第四節梁初與魏戰爭 517
第十二章元魏亂亡 532
第一節魏政荒亂(上) 532
第二節魏政荒亂(下) 542
第三節北方喪亂 548
第四節爾朱榮入洛 560
第五節梁武政治廢弛 566
第六節梁納元顥 577
第七節孝莊帝殺爾朱榮 585
第八節齊神武起兵 593
第九節魏分東西 602
第十節東西魏爭戰 611
第十三章梁、陳興亡 617
第一節侯景亂梁(上) 617
第二節侯景亂梁(中) 624
第三節侯景亂梁(下) 632
第四節江陵之變 641
第五節陳武帝卻齊師 654
第六節陳平內亂(上) 662
第七節陳平內亂(中) 668
第八節陳平內亂(下) 674
第十四章周、齊興亡 682
第一節齊篡東魏 682
第二節文宣淫暴 690
第三節孝昭、武成篡奪 701
第四節武成、後主荒淫 709
第五節周篡西魏 724
第六節周、齊兵事 730
第七節陳取淮南 735
第八節周滅北齊 738
第九節陳失淮南 746
第十五章南北統一 750
第一節隋文帝代周 750
第二節陳後主荒淫 763
第三節隋並梁、陳 768
第十六章晉、南北朝四裔情形 775
第一節東方諸國 775
第二節南方諸異族之同化 789
第三節林邑建國 808
第四節海南諸國 815
第五節海道交通 825
第六節北方諸異族之同化 835
第七節羌、渾諸國 842
第八節西域諸國 854
第九節柔然、突厥興亡 874
第十節東北諸國 882
第十七章晉、南北朝社會組織 888
第一節昏制 888
第二節族制 909
第三節戶口增減 923
第四節人民移徙 935
第五節各地方風氣 943
第十八章晉、南北朝社會等級 955
第一節門閥之制(上) 955
第二節門閥之制(下) 971
第三節豪右、遊俠 991
第四節奴、客、部曲、門生 997
第十九章晉、南北朝人民生計 1012
第一節物價、工貲、貲產 1012
第二節豪貴侈靡 1031
第三節地權不均情形 1041
第四節侈靡之禁 1051
第五節借貸、振施 1055
第二十章晉、南北朝實業 1062
第一節農業 1062
第二節工業 1073
第三節商業 1079
第四節錢幣(上) 1088
第五節錢幣(下) 1098
第二十一章晉、南北朝人民生活 1110
第一節飲食 1110
第二節倉儲、漕運、糴糶 1121
第三節衣服 1130
第四節宮室 1146
第五節葬埋 1163
第六節交通 1180
第二十二章晉、南北朝政治制度 1200
第一節政體 1200
第二節封建 1205
第三節官制 1209
第四節選舉 1228
第五節賦稅 1252
第六節兵制 1274
第七節刑法 1289
第二十三章晉、南北朝學術 1317
第一節學校 1317
第二節文字 1342
第三節儒玄諸子之學(上) 1354
第四節儒玄諸子之學(下) 1363
第五節史學 1378
第六節文學美術 1402
第七節自然科學 1416
第八節經籍 1429
第二十四章晉、南北朝宗教 1448
第一節舊有諸迷信 1448
第二節佛教流通 1471
第三節道教建立15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