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調查資料

中國基督教調查資料

本書是基督教(新教)1901—1920年在華傳教事業的統計資料,內容豐富翔實,其範圍大大超出了宗教狀況。它不但是了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社會歷史的一面鏡子,而且是帝國主義利用教會收集我國情報的歷史證明。但在客觀上,作為全面了解當時中國國情的資料,它具有絕無僅有的文獻資料價值。書內對我國20世紀初期各省的行政區域、面積、邊界、城市人口、地勢、山川、民族、語言、氣候、物產資源、經濟狀況、交通、郵電、教育、醫療設施等以及傳教史和宗教活動情況等,都進行了極其周密的調查研究,其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傳教的範圍。因此,本書不僅是研究中國基督教史非常難得的珍貴文獻,更是研究中國近代社會歷史狀況的第一手資料性工具書。

基本介紹

  • 書名:1901-1920年中國基督教調查資料
  • 作者:中華續行委辦會調查特委會
  • 原版名稱:原<中華歸主>修訂版
  • ISBN:9787500400073
  • 頁數:1664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9-1
  • 開本:16
內容簡介,再版希言,書籍目錄,重印後記,

內容簡介

《中華歸主——中國基督教事業統計1901-1920》(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是由“中華續行委辦會”(China Continuation Committee)下設的“特別調查委員會”主持,由全中國各基督教差會會長和幹事,以及150 多名通訊員歷時三年多,對中國各方面的情況進行詳盡的實地調查後編成的一部書。主編為“特別調查委員會”幹事美國傳教士司德敷(Milton Theobald Stauffer)。
該書為介紹20世紀初20年中基督教在我國開展傳教活動情況的珍貴資料,內容全面豐富,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以及基督教在華傳教史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儘管本書原出版意圖是為了在周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速在華傳教事業的發展,但在客觀上,卻為我們留下了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寶貴資料。
1922年,該書在上海同時出版了英文版(The China Continuation Committee出版)和中文版(商務印書館出版),但中文版僅為節譯。198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曾組織人力“重新校訂舊譯本,補譯了全書約二分之一的未譯部分和刪削部分,訂正了改動部分,重新修訂了全部譯文,並增加外國傳教士譯名表等”(見宗懷德跋),1985年2月由北京外國語學院(今稱北京外國語大學)印刷廠承印了上冊,1987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印製並內部發行了中、下兩冊。但是由於印量有限,出版時間先後等原因,今天的讀者已很難買到全帙。
出於促進學術研究,搶救史料的考慮,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再次重印全書,改為上、下兩冊,仍為內部發行。
本書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均問世於1922年,英文版題名為“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基督教占領中國》),中文版題名為《中華歸主》。這部書的英、漢本不同。英文本有導言、序言、正文十四編、附錄九篇、索引一篇。原漢文譯本只有正文六編(把第三編分為兩編。名為七編)、附錄三篇。漢譯本對照英文本,文字有刪削和改動。這部書是了解1921年前基督教在中國活動的重要資料,也是了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社歷史的資料。

再版希言

《中華歸主——中國基督教事業統計1901-1920》是基督教(新教)1901—1920年在華傳教事業的統計資料,內容豐富翔實,其範圍大大超出了宗教狀況。該書曾分別於1922年和1987年在國內出版。現改名為《1901-1920年中國基督教調查資料》,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印再版,內部發行。
此書為當時中國基督教會(新教)的一級組織“中華續行委辦會”出於傳教及摸底等目的執行的一次對全中國的基督教發展狀況的調查。調查年限是1900-1920年,調查開始於1918年,整理成書問世在1922年,當時中英文同時出版,中文書名為《中華歸主》,但其內容只節譯了英文版的一半。80年代中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為了學術研究需要,組織人員重新翻譯英文版全書,並斥資印刷少量。198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的中下卷,並將宗教所自印的上卷包裝配套,著作權頁寫“內部發行”。當時三卷總計1760千字,標準16開。這本書不但是了解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社會歷史的一面鏡子,而且是研究當時中國基督教傳教狀況的最全面的資料。迄今為作止,作為全面了解當時中國國情的資料,它具有絕無僅有的文獻資料價值。當時印量有限,早已售完難尋,雖一直有廣泛的需求,但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重印。
書內對我國20世紀初期各省的行政區域、面積、邊界、城市人口、地勢、山川、民族、語言、氣候、物產資源、經濟狀況、交通、郵電、教育、醫療設施等以及傳教史和宗教活動情況等,都進行了極其周密的調查研究,其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傳教的範圍。因此,本書不僅是研究中國基督教史非常難得的珍貴文獻,更是研究中國近代社會歷史狀況的第一手資料性工具書。原書中有大量的圖表,地圖320幅,其他圖表125幅,圖表多為手繪。由於當時的印刷工藝,有些圖表不是很清楚。這次重印,譯者修訂了原版中存在的一些錯漏;內容經過重新編排、校對,印刷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全書16開精裝,分上下兩冊。仍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作為學術研究資料重印,“內部發行”。

書籍目錄

上卷
出版說明高望之(1)
漢譯本新版序言榮孟源(1)
宣教會工作的定義(1)
導言(1)
序言(9)
譯名釋要(21)
基督教宗派名稱釋要(24)
中國基督教差會機關名稱釋要(25)
第一章調查工作的一般背景(36)
第一節中國的地理與政治區域(36)
第二節中國的語言區域和語言的發展(52)
第三節中國的人口(61)
第四節中國的交通(71)
第五節中國人民經濟生活的變化(87)
第六節正在健全的工廠制度(102)
第七節基督教以外的中國宗教(107)
第二章近二十年來中國基督教運動的改革與進步(1900—1920)(120)
第一節教會周圍環境的變化(121)
第二節教會地位的改變與進步(125)
第三節教會範圍的擴大(125)
第四節教會人才的增長(128)
第五節教會生活的變化與進步(131)
第六節教會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改革(135)
第七節合作事業的發展(137)
第八節睦誼感情的增長(137)
第九節教會重點事業的變化(139)
第三章各省基督教事業概況(144)
第一節安徽(皖)(148)
第二節浙江(浙)(167)
第三節直隸(直)(河北省)(187)
第四節福建(閩)(217)
第五節河南(豫)(237)
第六節湖南(湘)(263)
第七節湖北(鄂)(289)
第八節甘肅(甘)(318)
第九節江西(贛)(333)
第十節江蘇(蘇)(360)
第十一節廣西(桂)(397)
第十二節廣東(粵)(419)
第十三節貴州(黔)(465)
第十四節山西(晉)(485)
第十五節山東(魯)(509)
第十六節陝西(秦)(544)
第十七節四川(蜀)(567)
第十八節雲南(滇)(597)
第十九節東北三省(奉天、吉林、黑龍江)(621)
第四章特別行政區與無基督教工作地區(647)
第一節西南各省(647)
第二節甘肅省的廣大未開闢地區(649)
第三節內外蒙古(656)
第四節新疆(677)
第五節川邊(681)
第六節青海(683)
第七節西藏(685)
第五章各省宣教事業的比較(698)
第一節宣教師駐在地建立的先後次序(698)
第二節宣教師駐在地的基督教事業(704)
第六章各大宣教會宣教地及宣教事業的比較(782)
第一節宣教地(783)
第二節差會總堂歷史(784)
第三節外國職員(789)
第四節中國職員(798)
第五節基督教教育(817)
第六節學校及醫院方面的協作事業(839)
第七節宣教會公務所(844)
第八節宣教地(845)
下卷
第七章大宗派宣教地及工作之比較(849)
第一節導言(849)
第二節大宗派宣教地(853)
第三節概論(866)
第八章各國宣教師宣教工作的比較(884)
第九章特殊階層中的基督教事業(892)
第一節中國西南部的土著民族(892)
第二節傣族中的基督教事業(896)
第三節客家人中的基督教事業(900)
第四節中國穆斯林中的基督教工作(907)
第五節海外華僑中的基督教工作(917)
第六節中國國立學校學生與基督教(931)
第七節中國的盲人(939)
第八節華南船上居民中的宣教事業(947)
第九節郵電職工中的宣教事業(948)
第十節人力車夫中的基督教事業(950)
第十一節中國青少年中的基督教工作(952)
第十二節中國基督教青年會(958)
第十三節中國基督教女青年會(971)
第十四節司徒布道基金(976)
第十五節在華外籍人員中的宗教工作(979)
第十六節本章譯註(982)
第十章中國教會(991)
第一節會社教堂(991)
第二節自立的中國教會(995)
第三節中國教牧現狀(999)
第四節基督教在大城市中的事業(1013)
第五節中國教會的宣教活動(1016)
第六節教會、學校和家庭中的宗教教育(1029)
第七節夏令會(1045)
第八節中國的娼妓問題(1047)
第九節中國的酒害問題(1051)
第十節本章譯註(1055)
第十一章教育事業(1057)
第一節國立學校教育現狀(1058)
第二節中國基督教教育(1071)
第三節關於中國中學的資料和評論(1078)
第四節師範學校和師資訓練班(1096)
第五節聖經學校(1108)
第六節神學教育(1124)
第七節中國教會大學(1129)
第八節農業宣教會(1134)
第九節教會學校的職業教育(1142)
第十節中國現代醫藥教育(1144)
第十一節宣教師華語學校(1150)
第十二節外國兒童學校(1153)
第十二章醫藥事業(1160)
第一節教會醫院的科學效率(各宣教會比較)(1160)
第二節教會醫院科學效率研究的摘要(各省比較)(1174)
第三節中國的衛生教育(1176)
第四節中國結核病的一些情況(1181)
第五節中國的麻風病(1188)
第六節非法販毒(1191)
第七節羅氏醫社的活動(1195)
第八節在華宣教師家庭健康情況——摘要(1199)
第十三章基督教文字事業(1203)
第一節中國基督教文字事業調查(1203)
第二節基督教中文書籍的實際需要(1210)
第三節基督教文字事業的出版和發行機構(1227)
第四節中國的《聖經》翻譯和發行工作(1236)
第五節推銷宗教書籍的活動(1246)
第六節白話文宗教報刊(1248)
第七節報紙和報紙布道(1251)
第八節羅馬天主教教會的文字事業(1254)
第十四章羅馬天主教會與俄羅斯正教會(1258)
第一節羅馬天主教會在中國的傳教活動(1258)
第二節中國的俄羅斯正教會(1275)
附錄一各省基督教事業統計表(1281)
附錄二郵政地圖(1415)
附錄三羅馬天主教會中外神甫駐在地(1431)
附錄四每一萬人口中國立國小學生平均數(1447)
附錄五宣教師駐在地建立年表等(1461)
宣教師駐在地建立年表(1462)
五年內擬建立的總堂(1919—1924)(1476)
教會中學分布表(1479)
教會醫院分布表(1487)
五年內擬建的教會醫院(1919—1924)(1493)
附錄六睦誼協約宣言(1495)
宣言(1496)
睦誼協約宣言的採納(1500)
附錄七中國城市人口估計表(1507)
附錄八中國基督教宣教會1920年統計資料(1513)
附錄九基督教在印度支那(1575)
外國宣教師譯名表(英—漢)(1584)
外國宣教師譯名表(漢—英)(1599)
專有名詞譯名表(英—漢)(1614)
專有名詞譯名表(漢—英)(1634)
中國基督教差會機關名稱表(中文譯名—英文簡稱)(1654)
跋宗懷德(1660)
譯後記文庸(1661)
重印後記文庸(1663)

重印後記

《中華歸主——中國基督教事業統計(1901—1920)》的中文全譯本於1987年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印行,當時我深感惶恐,因為當時我手中的有關資料早已於“文革”中付之一炬,各圖書館中的有關資料尚未完全開放,查閱困難,僅憑個人已經荒疏了30多年的有限的基督教知識承擔這項重任,先天既不足,後天又失調,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付印時,我在“譯後記”里說:譯文肯定有不少失誤,“願在有生之年糾正這次翻譯中的缺點和錯誤”。從那時到現在已經過去20年了,在這不算短的20年中(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前期)我陸續收到了許多對本譯本的反應:有鼓勵,有批評,有質疑,有糾正,有商榷,有建議;有信徒,有非信徒,有國內的(包括港、台),有國外的,有專家學者,有一般讀者;有專業方面的,有資料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有印製方面的等等,我把這些寶貴的指教都分別注錄在手頭的譯本上供修訂之用。這些信息使我既感到鼓舞與欣慰,又感到慚愧與鞭策,更產生了一種“負債感”——渴望兌現當初“願在有生之年糾正這次翻譯中的缺點和錯誤”的承諾。此外還有一個始料未及的情況:由於本書篇幅較大,我們決定分冊印製,上冊由北京外國語學院(今稱北京外國語大學)印刷廠承印,1985年2月印成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曾將一部分書分贈給有關研究單位或個人,沒有銷售。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中、下冊於1987年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印製並內部發行,宗教所沒有像上冊那樣分贈。這樣一來就出現了本書難以配套的問題:有了上冊的讀者或單位不知道或不願意購買中、下冊,而買到中、下冊的讀者或單位卻找不到上冊,給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不少朋友托我尋找上冊,我則愛莫能助了。
鑒於上述情況,近十幾年來我為出版本書的修訂版曾四處求助,都苦於找不到出版經費而望洋興嘆。直到2006年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關同志認為本書對學術研究有重要史料價值,出於促進學術研究,搶救史料的考慮,願意重印,這當然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於是我提出對本書做些力所能及的“修補”——“修補”不是“修訂”,修訂是全面的,“修補”只是局部的。
一、改換書名:本書的英文名稱TheChristianOccupationOfChina可直譯為《基督教占領中國》,這個書名明顯地具有強烈的帝國主義侵略中國色彩,中文版書名《中華歸主》淡化了英文書名的侵略色彩,也更符合本書的內容及當時編輯的初衷。“歸”字通“皈”,即“歸依”,原來是個佛教名詞,是指宗教信仰的歸依、歸順,但具體使用到基督教事業方面來則仍然是一個引人反感的名詞。所以我們把原標題《中國基督教事業統計》稍作修改作為重印版的書名,因為這樣更能文題相符。
二、改正幾個“用詞不當”的名詞:最典型的是(基督教)“勢力”。查“勢力”一詞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的釋文是“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力量”;《辭源》的釋文是“權力、威力”。它本是一個中性名詞,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它來組成一些貶義詞組,如“惡勢力”、“反動勢力”、“帝國主義勢力”等,一提“勢力”二字,人們會立刻聯想到它是個貶義詞。而且本書中的(Christian)Occupation、(Christian)Forces實際是指(基督教)事業或工作,所以我們都改譯成(基督教)“事業”,以避免誤解。
三、改正譯錯的傳教士的中文名字: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特別感謝南京大學歷史系的特木勒教授。我在1987年的全譯本“譯後記”里曾提到:來華傳教士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中文名字,即使是譯音,也是固定的中文寫法,忽略這一點而另譯一個名字是容易出錯的。所以1987年的全譯本中的傳教士中文名字都是以1922年的節譯本為根據。特木勒教授發現我們把曾在內蒙古地區傳教的傳教士JamesGilmour錯譯成“葛雅各”(節譯本中的譯音),於是撰文研究其中文名字及筆名,根據可靠的檔案資料考證出JamesGilmour的正式中文名字是“景雅各”。在特木勒教授的啟發下,我們又查了些資料,先後發現GeorgeClayton(克萊頓)還有一個中文名字“雷振華”,JMPlanchet(普朗什)的中文名字是“包士傑”。在此,我們再一次向特木勒教授表示感謝,並希望有關方家、讀者能在這方面給我們更多的幫助與指教,糾正本書中的錯誤,以免自誤誤人。
四、本書的“附錄一、五”中有許多外國差會的英文名縮寫,1987年的全譯本沒有譯成中文,讀者反映使用不便,此次重印都改成了中文譯名。
五、本書是一本調查報告,以統計數據為主,用數據說明問題,特別是“附錄一、八”幾乎全是數據。1987年出版時,我們感到版面不大,密密麻麻,排版、校對都相當困難,只好採用照相、掃描等辦法,但使用的英文版藍本字型也很小,有些數據本來就沒印清楚。這次重版,對書中表格都重做重排了,比原先清晰許多,但仍有部分圖表只能在1987年版基礎上照相、掃描。儘管我們盡力校對,錯誤仍肯定不少,望讀者引用時多加小心。
六、本書1987年全譯本分上、中、下三冊,讀者反映使用不便,所以與出版社商議,重印本改為上、下兩卷。
此次重印使我能在耄耋之年有機會對本書1987年版全譯本中的部分失誤做了改正,了卻我的一大夙願,快慰之情難以言表。在此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有關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後能否還有這種良機,就不敢再有奢望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