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中的結構變遷與代際流動

中國城市中的結構變遷與代際流動由高勇所著,劉世定指導的一篇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城市中的結構變遷與代際流動
  • 論文作者:高勇
  • 導師:劉世定指導
  • 學科專業:社會學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高勇著
導師
劉世定指導
學科專業
社會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北京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城市 社會結構 社會變遷
館藏號
D663
館藏目錄
2010\D663\4

內容簡介

可以把代際流動的當代文獻簡略地視為地位獲得模式與階級分析模式的爭論。在這一爭論背後,是他們對於社會結構的不同看法。在地位獲得模式看來,社會結構就等同於某種或某些資源的社會分布。在階級分析模式看來,社會結構並非是一種資源的分布,而是種種社會關係(生產關係或市場關係)界定出的不同群體。這兩種模式各有其利弊,也各有其可發展的地方。地位獲得模式忽略了處於分布中不同位置者流動機會的相對比率問題;而階級分析模式則簡單地認定,影響相對流動率的變化的因素只是或者主要是社會階級結構的開放度。 針對地位獲得模式忽視資源獲得機會在代際間傳遞的相對比率這一問題,本文分別從教育與收入兩個角度來探討中國城市中代際間流動機會的相對比率。針對階級分析模式只強調社會開放度的高低這一種量的變化的問題,本文以中國城市中管理精英與技術精英之間的代際繼承與代際轉換來說明,這兩個群體之間的代際流動關係無法以單純的社會開放度高低來說明,它受到更複雜的社會結構變遷因素的影響,它是社會流動模式的質的變化。利用“中國社會變遷研究調查”的數據,本文對於中國城市近三十年來的代際流動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模型分析,以達到前述研究目標。 結果表明,中國城市中近三十年來教育上的代際流動機會相對比率並未呈現下降趨勢,即並朱顯示出更為開放的態勢,其不平等程度反而有著逐漸擴展的趨勢;代際收入彈性係數也並未有下降趨勢。上述結果與市場轉型理論對於代際流動更為開放的預測並不相符,與制度主義解釋認為代際流動保持穩定態勢的預測也不相符。上述經驗結果促使我們必須對前述工業化轉型或市場轉型與代際流動程度之間的線性聯繫假設進行反思。本研究在人力資本理論指引下建立了教育和收入上代際流動相對比率的模型。這一模型表明,即使同樣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代際流動程度仍然存在著眾多變數,而決非大而化之的“市場轉型”就可以決定。 結果還表明,在中國城市中,“管理精英”與“技術精英”兩個群體之間由一種彼此分離的“二元路徑”轉變為彼此流動率較高的狀態。它的產生原因,一方面在於這兩類精英在經濟資源和社會聲望上的不斷接近,另一方面也在於這兩類精英在價值體系上彼此認同程度在不斷提高。這是不能簡單地歸結於社會開放度逐漸增加的。進而言之,這一結論的意義在於,在結構變遷與代際流動的分析中,除了重視社會開放度這一量的變化之外,更為重要的還要重視代際流動模式的質的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