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發展院是在學校領導下,組織、協調和管理學校科技工作的職能部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發展院
- 職能:組織、協調和管理學校科技工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發展院是在學校領導下,組織、協調和管理學校科技工作的職能部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發展院是在學校領導下,組織、協調和管理學校科技工作的職能部門。其主要工作職責有:1、貫徹落實黨和政府關於科技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2、組織編制學校科技發展規劃、年度科技工作計畫,擬訂、完善科...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簡稱地大,位於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48],是國家“雙一流” [41],“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東湖風景區,毗鄰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中國光谷”。學校有產權面積 112.54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教育、科研、學術氛圍濃厚,是一座集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學城。現代化的...
胡祥雲,1966年10月出生,祖籍江西吉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院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發展院常務副院長,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學科評議...
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是武漢市政府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創建的企業法人單位,是包含技術轉移、產品中試、產業孵化、技術服務、研發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平台。發展歷史 2013年5月27日,中國地質...
2018年3月至今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常委、副校長,分管本科教學、實驗設備、遠程與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等工作,聯繫材料與化學學院、珠寶學院。2018年5月兼任校科學技術發展院院長。主要科研方向 主要從事套用沉積學、層序地層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未來技術學院成立於2021年10月12日。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二級學院。學術研究 學院匯聚學校最優質的教學資源。邀請趙鵬大、殷鴻福、金振民、郝芳、成秋明等院士,以及外國科學院院士擔任導師團隊顧問。聘任王焰新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School of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二級學院,是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及"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所在地,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國地質大學(武漢)發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現有專職人員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8人。現有高等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在校研究生86人。 積極服務學校發展研究。一是積極研究學校發展中帶有全局性、戰略性和...
工程碩士專業:環境工程、水利工程、地質工程(包括勘查技術與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地下建築工程、港口航道、路橋工程地質方向)、礦業工程(安全工程方向)文化傳統 院徽 釋義: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院徽由核心圖案、中英文院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海洋地球物理教研室,是中國高校中最早發展海洋地質學科的單位之一,是教育部與原國家海洋局共建的17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海洋學院成立於2016年,擁有海洋科學“本科-碩士-博士”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198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組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在武漢。1997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主管。學校堅持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解決國家和人類社會面臨的資源環境...
我院成功主辦了“全國工程勘察信息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全國工程地質計算機套用技術交流會和第三屆工程地質計算機套用技術協作網網員大會”(2007年11月19-21日 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我院教師成功地舉辦了湖北省土地學會年會( 2007年...
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入選“111計畫”、“卓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由教育部、國土...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School of Earth Resource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二級學院。學院成立於1952年建校之初,是中國地質大學最早成立的學院之一。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
地熱能源與其它清潔能源綜合互補利用技術;地熱發電前沿技術;深部地熱熱儲工程技術;地熱供暖與發電運營管理系統。發展歷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熱開發研究所,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組建,擁有一批在地質學、地球物理探測、地球化學...
三、套用第四紀地質研究 1.地質災害機理預測與防治:主要是區域地殼穩定性預測、大河流域防洪減災研究、區域可持續性發展研究;2.國土資源規劃及城鄉資源環境設計;3.岩溶地貌與旅遊資源開發 四、生物找礦及生物選礦技術 五、海岸帶工程地基...
2010年至2014年,任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14年至2021年,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自動化學院院長。2019年11月,當選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2021年,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未來技術學院院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人工...
②在詳細分析地球層圈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揭示成礦作用的複雜性和成礦動力學;③在細緻剖析成礦系統及其控制因素的基礎上,把握礦產資源分布規律;④以現代地球探測手段和空間信息技術為支撐,發展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同時,研究所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與空間信息學院、資源學院、環境學院、機電學院、材化學院、工程學院、信息與工程學院等相關院系教學、科研的共享平台。行星科學研究所定位和發展目標:立足於月球和行星科學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結合...
2019年,成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珠寶教育專業委員主任委員和秘書長單位。學院介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是一所經原地質礦產部批准設立的以培養高級珠寶專門人才、推動珠寶科技進步、服務珠寶產業發展為己任的高等學府。1989年珠寶學院...
1999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探礦工程學院兩院合併成立工程學院,水文地質教研室更名為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古生物教研室生物學教學小組 1975年,武漢地質學院古生物教研室生物學教學組成立,後發展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美麗的東湖之畔,蒼翠的南望山下,毗鄰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中國光谷”,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科技博物館,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的高校。學校占地面積1133496平方米,建築面積772426平方米,...
李四光學院以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中國科協第一任主席李四光先生名字命名,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
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建的學院,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原信息工程學院、原地球科學學院地理科學系、原公共...
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的領導、共青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委員會的直接指導下,聯合校團委科技實踐部,依託各學院團委、學生會,各學術性社團及科研團隊開展工作。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是全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現設有軟體工程、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信息工程等五個本科專業;設有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碩士點)、計算機科學技術(一級碩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理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協會,機構組織。所獲榮譽 2022年8月,被授予“湖北省科協系統先進集 體”稱號。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浙江研究院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浙江省地質勘查局、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共同組建的一家綜合性研究院。簡介 浙江研究院以中國地質大學的技術、人才為依託,充分發揮和利用中國地質大學和浙江省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