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的解讀

本論文即是在這方面進行的初步嘗試,試圖對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的發展脈絡、所取得的成就與存在的不足、推動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發展的時代背景與內在動力等問題進行探討。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陸昕著
導師
王逸舟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關係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國際關係理論 理論研究 語境
館藏號
D80
館藏目錄
2010\D80\8

內容簡介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密切互動,無論是中國的對外交往,還是中國的國際關係研究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與此相比,人們對中國對外關係——特別是對中國國際關係研究本身——的研究尚顯不足。
有鑒於此,就此而言,本論文也是對中國國際關係研究學術史的一種探索。 實際上,影響與推動中國國際關係研究進展的因素是多樣的。從巨觀的視角來看,本論文認為,一方面,全球層次上的諸多變化和中國在內政外交方面的發展與進步是影響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的最重要的歷史因素;另一方面,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整個社會科學逐步轉型的大背景中,中國的國際關係研究也愈益重視與世界社會科學學術圈的交流與合作,國際關係學科內部的理論話語、分析工具等也由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上述兩個因素是影響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發展變化的最深層動力和源泉。因此,本論文的目的與主旨不僅僅在於展現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的成就和現狀,更在於揭示和展現社會背景和知識傳統究竟如何共同影響並塑造了中國的國際關係研究。這也是本論文的學術意義和創新點所在。 通過運用劍橋學派的“歷史語境”研究方法,本論文考察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語境對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的推動和塑造,展示了中國國際關係學術研究發展史的新圖景。具體地說,劍橋學派的“語境主義”方法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它不同於傳統的學術史研究方法,注重將思想家的文本(text)重新置於其當時所處的歷史語境(context)之中來進行考察,把歷史語境作為解讀思想家文本的前提和條件。實際上,影響和塑造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的語境構成是非常複雜的。為了研究的方便,本論文只選取了其中最為重要和方便操作的三個方面,將本文中的“歷史語境”定義為:推動一項研究議題形成和發展的國際關係語境以及社會語境和知識語境。 在具體的分析和考察中,本論文選擇了國家利益、主權、安全觀這樣幾個既重要、又能夠反映中國國際關係學者認知變化的議題。與傳統學術史的問題研究不同,本研究更加突出“經典文本”的重要性。在每個議題中,本論文都只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的有代表性的文本,從而更加充分地展現了“歷史語境”對“文本”塑造。 通過對以上幾個議題的考察,本論文認為,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的成就是三十年來中國社會進步與中國社會科學學科化發展的共同結果。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國際關係實踐是推動國際關係研究發展的內在動力,而國際關係自身學科化的進展,則為這一發展提供了廣泛的工具和技術支持。因此,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在緊握時代脈搏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學科研究的規範化和創新意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