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基本介紹
發端於80年代中期的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己日趨興盛,正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展示著中國國家畫院的文化視窗形象,在當代文化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她的
文化功能和學術價值也漸愈凸顯出來,是中國國家畫院文化建設和藝術展示向外延伸的
橋樑和
紐帶。同時也是中國當代繪畫藝術發展和展示的一個聚焦點和推廣點。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將通過 “人才興館,學術強館,服務立館”的辦館方針,為中國畫藝術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開展工作
將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建設成為美術展覽、
收藏、
研究、對外美術交流及重大美術活動這五大中心的理念來開展工作,在辦館理念與方針上必須符合時代要求。圍繞中國國家畫院在學術建設等方面的要求,提升美術館的總體水平。樹立品牌意識,確立在中國畫界的良好形象。
學術交流
加強對內對外的學術交流,通過多種形式,吸納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提高在學術建設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體現中國國家畫院在學術建設方面的龍頭作用。將通過各種形式,積極策劃具有較高學術含量的展覽。曾先後舉辦過各類藝術大展,如: 《自然與人》中國山水畫-
油畫-風景展。 《回望》當代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大型展覽,《流金歲月-中國近現代美術家文獻展》、《天境幽韻-當代中國畫名家青城山寫生作品展》、《意.合當代中國畫、油畫學術邀請展》、《二十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系列觀摩展》、《中國花鳥畫九人探索交流展》、《聚焦西部·寧夏行中國畫畫-家寧夏寫生創作展覽》、《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創作研修班結業作品展》、《水墨五洲》、《水墨心象》,還有每年一次的院展及承接外界藝術家的個展等等,獨立編印並出版大型畫冊20多部,協助編印畫冊40多部。
服務社會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為了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正積極努力地進行館內的硬體設施的改造,力爭使美術館在展覽、收藏、研究、交流及社會服務等各項工作向科學的、
藝術的、國際化的平台邁進,為美術館文化功能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以後的工作進程中,還需發揮主觀進取精神,加強內部的科學管理,堅持以學術性,精神性為一體的辦館理念,不斷完善和強化自己,努力提升本館的文化品牌和學術定位,為
中國畫這一傳統藝術的繼承和發展貢獻力量,也為中國的美術館事業的發展增添一份光彩。
地址
坐落在西三環中路,是專門進行中國傳統美術作品陳列展覽的藝術博物館,1985年11月落成開放,展覽館是一座仿古建築,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分4個展廳,環境幽雅,寧靜怡人。
這裡是中國畫研究院的展示視窗,中國畫歷經千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研究院在探索中國畫發展、繁榮的自身規律的同時,利用展覽把研究成果及時展現於社會,同時也通過展覽與觀眾交流、溝通,為研究和繁榮中國畫的創作提供一個園地。
社會影響
建館以來先後舉辦了一批具有一定藝術水平、代表了不同層次、不同流派的國畫展覽,如“中國畫研究院藏畫展”、“當代中國畫聯展”、“何海霞畫展”、“葉淺予創作回顧展”等。同時,為增強對外交流,吸收國外及港台地區畫家的創作經驗,先後舉辦了“馬來西亞畫家鐘正川水墨畫展”、“香港畫家饒宗頤書畫展”,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展覽館在努力搞好學術性展覽的同時,不斷舉辦一些民眾美術展覽,為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和提高廣大觀眾的欣賞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
畫家作品
畫家姓名:葉淺予
作品名稱:在內蒙草原上
作品年代:1980
作品介紹: 葉淺予,1907年3月31日出生於浙江省桐廬縣,自幼熱愛繪畫及民間藝術。中學畢業後赴
上海,從事過
廣告、書籍插圖、染織設計、舞台布景等工作,後主要從事漫畫創作,並與張光宇等創編《上海漫畫》周刊,主編《時代畫報》,發表了長篇連環漫畫《王先生》。抗戰時期,成立並領導《抗日漫畫宣傳隊》,致力於抗日宣傳工作,並在香港主編《今日中國》畫報。1933年以來,長期從事生活速寫。1942年始,以傳統筆墨創造人物畫,為中國畫開啟了新的境界。1947年應聘執教於北平藝專,後歷任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國畫系主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並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歷屆副主席及第二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66年至1975年,十年動亂,蒙冤入獄,1979年正式平反,平反後將補發工資全部捐贈中央美術學院作為國畫系獎學金。1988年將其個人大部畫作、藏畫、藏書捐贈家鄉
桐廬縣。晚年雖多病體衰,仍堅持作畫著書,並組織師生藝術行路團,深入生活,進行創作和研討。
葉淺予終生從事藝術教育,並建立了一套中國畫教學體系;同時勤奮創作,兼顧理論研究,以其多方面的藝術實踐培育新人,為中國美術事業作出了卓著貢獻,成為中國畫一代宗師。1995年5月因病逝世,享年88歲。
發展概況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從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到中國畫研究院美術館直到現在的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伴隨著中國國家畫院的發展變化,自己也在不斷地壯大與成熟,在歷時半年多的館內外的改造與裝修後,正以一個嶄新的姿態來展示國家畫院的學術地位與
文化價值,承載著國家畫院的形象建設。美術館依託於中國國家畫院,其學術定位和專業方向必須與國家畫院總體規劃及目標相一致,我們美術館的定位為:以弘揚民族精神,延續和發展中國畫傳統文脈為宗旨,以現當代中國畫
收藏、陳列、研究為特色,同時策劃並承辦當代中國畫作品展覽,學術研討以及國際美術交流活動。全館同志在圍繞構建和諧
文化和文化創新發展的前提下,結合美術館的實際工作,多次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討,對打造國內第一家當代中國畫展覽、收藏、研究、策劃為主線的現代化美術館進行了有的放矢的研究和規劃。圍繞以上辦館方針,全館同志在院領導的精神指引下,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為改造後新館的開館工作及以後美術館的發展建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龍瑞在講話中提出:“正本清源、貼近文脈”的學術主張,得到業內積極回響。眾所周知,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
中國畫和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悠久
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們集中濃縮了中華文明的數千年歷史文化,是中國文化的
標誌和
象徵,在世界藝術之林有著極為特殊的審美地位和獨特的文化價值,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中華文化的昌盛,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它,發展它,乃至弘揚它,這是涉及到中華文化自信和民族審美的大事。在他的領導下,全院上下積極著手,以
創作、
研究、
教學、
交流、
出版、
展覽的全方位工作,力圖發揮國家級畫院的學術職能和良好的
藝術導向作用。
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協辦,國家畫院美術館承辦的“流金歲月中國近現代美術家文獻展”於2007年5月29日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是對近百年來中國畫壇上卓有建樹的老一輩藝術家作深入系統的文獻整理和學術研究。對他們在美術史上的學術成就、創作理念及在美術教學上的突出貢獻展開深入系統地回味與闡述。
此展通過對
李可染、
葉淺予、
黃胄、
蔡若虹四位老一輩藝術家不同時期的文獻資料、創作圖稿、繪畫力作的展覽展示,旨在對他們在
中國美術史上所起到的廣泛作用進行全面闡述,對他們的學術成就與教學成果以高度的歷史性、前瞻性、客觀系統地進行研究與梳理。所以此次展覽應本著對大師的追憶、對藝術的真誠、對他們的藝術所具有的長久魅力給一個民族帶來的驕傲展開深入系統地回味與闡述,從而使具有悠久歷史的
中國繪畫藝術在當代多元化的文化氛圍中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在中西語境的文化碰撞中保持自身的品格與丰采。
此活動由展覽、研討、畫集出版三部分組成,每位老藝術家展出經典作品50幅左右,文獻資料、圖片30件,圖稿、速寫及創作素材50幅左右,是一次充分體現學術性、
研究性、綜合性、文獻性的大型藝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