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風景秀是中國國家地理博物百科叢書中,科學大爆炸系列的一冊,介紹神奇壯觀的地貌風景以及宇宙、氣象等科普知識,並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兒童熱愛自然、探索未知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國家地理博物百科叢書:魔幻風景秀1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92頁
- 開本:16
- 品牌:全景地理
- 作者:許秋漢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9202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魔幻風景秀是中國國家地理博物百科叢書中,科學大爆炸系列的一冊,如果我說,全世界的風景其實都可以成為口中的“美食”,你會不會覺得大吃一驚;如果我說,再美妙的景色其實都有其相同之處,你會不會覺得不可思議……帶著你的驚奇和疑問,翻開這本書吧,讓它帶著你近距離感受遠方的魔幻風景。
作者簡介
許秋漢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畢業。2007年至今,擔任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博物》雜誌主編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畢業。2007年至今,擔任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博物》雜誌主編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
2012年新聞出版總署13家權威媒體和網站評選“大眾喜歡的50種圖書”
中國圖書商報、河北衛視合辦“2012讀書盛典”評選年度影響力圖書.
2012年新聞出版總署13家權威媒體和網站評選“大眾喜歡的50種圖書”
中國圖書商報、河北衛視合辦“2012讀書盛典”評選年度影響力圖書.
名人推薦
時代精神覽《博物》,時代精神育少先。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昌明
普及科學知識,探索自然奧秘。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文華
“博物叢書”讓少年兒童讀者分享科學家探尋自然奧秘的艱辛與喜悅。
——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 度
博覽群書,通曉萬物,祝賀“博物叢書”出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劉嘉麒
科學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栓科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昌明
普及科學知識,探索自然奧秘。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文華
“博物叢書”讓少年兒童讀者分享科學家探尋自然奧秘的艱辛與喜悅。
——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 度
博覽群書,通曉萬物,祝賀“博物叢書”出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劉嘉麒
科學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栓科
圖書目錄
飲料系:最大的“飲品杯”
主食系:“金絲餅”好難啃
甜點系:征服“奶油之巔”
糖果系:甜蜜的山和谷
看上去很好吃:像零食的地貌風景
大愛中國菜:地貌中的“中餐食材”
彩色系:給點顏色讓世界瞧瞧
粉色系:尋找粉色大地上的溫柔鄉
白色系:冒牌冰雪逗你玩
白色系:白色沙漠
白色系:冰也能成“山川”
奇沙海灘
丹彩張掖:紅層地貌的形色奇觀
主食系:“金絲餅”好難啃
甜點系:征服“奶油之巔”
糖果系:甜蜜的山和谷
看上去很好吃:像零食的地貌風景
大愛中國菜:地貌中的“中餐食材”
彩色系:給點顏色讓世界瞧瞧
粉色系:尋找粉色大地上的溫柔鄉
白色系:冒牌冰雪逗你玩
白色系:白色沙漠
白色系:冰也能成“山川”
奇沙海灘
丹彩張掖:紅層地貌的形色奇觀
序言
序:看不見的世界
人類尚未馴服馬匹、發明交通工具之前的漫長歲月,是僅靠雙足運輸肉身的時代。在那時,人們這樣來界定“遠方”這個概念。
一些遠行者,他們背上一個月的口糧,一直不停地走,向著日出之處。清晨他們泅過一條閃光的大河,人魚族在大石上唱歌;傍晚他們身處的高山升起藍色煙霧,據說那是會走路的植物在呼吸;夜晚星辰冷峻,陌生而巨大的洞穴中,篝火的影子構成他們的夢境。經過海濱,他們會想起那個傳說:在海中的島嶼上,有一大片石頭會閃閃發光,那是龍涎結晶,用其製作的箭鏃,百發百中。
當口糧消耗了一半,遠行者會停下來,在他們足跡的終止之處樹起一塊碑,告訴後人這裡已經接近於大地的盡頭。這裡,就是“遠方”。
然而說到今天那些由車輪和鋼翼裝備的探險者,和他們的前輩其實並無不同,好奇的基因不會在時光之手中悄然磨滅。從某種層面上,我們對這個世界依然一無所知。所以,我們才要尋訪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湖泊、最寒冷的冰原、最幽暗的洞穴、最人跡罕至的雨林,世界在那些地方孤獨而美麗地存在著。人類文明有它的榮枯,而自然構築的風景從來不為所動,遵循自己的規律默默演化至今。
世界存在於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這句話有三重含義:世界不但處在極遠的遠方,也包含了極巨大和極微小的事物,世界還是由現實世界和頭腦中的想像世界構成的。好奇心促使億萬個智慧心靈,對這個有形又無形的世界,做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解釋。
我們今天也要對這個世界做出解釋。這本薄薄的書,並非告訴你山川由何托舉、萬物由何驅動,它只是告訴你:在你暫時還無法到達的那些地方,山川有多美麗,萬物有多奇異。自然是一面閃閃發光的魔鏡,等待著你來解讀它,也期待你藉由解讀它來發現你自己。
在界定何為“遠方”之後,遠行者會掉轉頭,返回日落之處,那是他們的家。在人群簇擁下,他們將人魚和洞穴一一道來。他們展示閃光的石頭,那未必是龍涎結晶,但是磨出的箭鏃異常鋒利。前來傾聽的人絡繹不絕,而有一天,遠行者們會想:何不把這一切記錄下來呢?於是他們將這一切付諸於圖形和文字,希望未來的人會懂,也希望你會懂。
——徐 韻
人類尚未馴服馬匹、發明交通工具之前的漫長歲月,是僅靠雙足運輸肉身的時代。在那時,人們這樣來界定“遠方”這個概念。
一些遠行者,他們背上一個月的口糧,一直不停地走,向著日出之處。清晨他們泅過一條閃光的大河,人魚族在大石上唱歌;傍晚他們身處的高山升起藍色煙霧,據說那是會走路的植物在呼吸;夜晚星辰冷峻,陌生而巨大的洞穴中,篝火的影子構成他們的夢境。經過海濱,他們會想起那個傳說:在海中的島嶼上,有一大片石頭會閃閃發光,那是龍涎結晶,用其製作的箭鏃,百發百中。
當口糧消耗了一半,遠行者會停下來,在他們足跡的終止之處樹起一塊碑,告訴後人這裡已經接近於大地的盡頭。這裡,就是“遠方”。
然而說到今天那些由車輪和鋼翼裝備的探險者,和他們的前輩其實並無不同,好奇的基因不會在時光之手中悄然磨滅。從某種層面上,我們對這個世界依然一無所知。所以,我們才要尋訪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湖泊、最寒冷的冰原、最幽暗的洞穴、最人跡罕至的雨林,世界在那些地方孤獨而美麗地存在著。人類文明有它的榮枯,而自然構築的風景從來不為所動,遵循自己的規律默默演化至今。
世界存在於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這句話有三重含義:世界不但處在極遠的遠方,也包含了極巨大和極微小的事物,世界還是由現實世界和頭腦中的想像世界構成的。好奇心促使億萬個智慧心靈,對這個有形又無形的世界,做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解釋。
我們今天也要對這個世界做出解釋。這本薄薄的書,並非告訴你山川由何托舉、萬物由何驅動,它只是告訴你:在你暫時還無法到達的那些地方,山川有多美麗,萬物有多奇異。自然是一面閃閃發光的魔鏡,等待著你來解讀它,也期待你藉由解讀它來發現你自己。
在界定何為“遠方”之後,遠行者會掉轉頭,返回日落之處,那是他們的家。在人群簇擁下,他們將人魚和洞穴一一道來。他們展示閃光的石頭,那未必是龍涎結晶,但是磨出的箭鏃異常鋒利。前來傾聽的人絡繹不絕,而有一天,遠行者們會想:何不把這一切記錄下來呢?於是他們將這一切付諸於圖形和文字,希望未來的人會懂,也希望你會懂。
——徐 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