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回教協會台灣是重慶境內社會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回教協會(台灣)
- 屬性:社會團體
中國回教協會台灣是重慶境內社會團體。
中國回教協會台灣是重慶境內社會團體。1939年在重慶成立,3月3日批准立案,圖記字號為社字227號。白崇禧任理事長。其組織章程規定在首都設總會,各省市設分會,各縣市設支會,各鄉鎮設區分會,各分會、支會和區分會下均轄清真寺...
先後出版過《中國回教救國協會會刊》《回教文化》《中國回教協會會報》等幾種刊物。1949年該會隨國民黨政府遷往台北。會址設在台北市麗水街清真寺。遷台後,先後興建了台北、高雄市的幾座清真寺,現任理事長許曉初,會內增設了青年、教務、宗教宣傳、國際事務、福利慈善、婦女、康樂活動等7個委員會,培植了一批阿拉伯...
台北中國回教協會,中國台灣地區伊斯蘭教組織。前身為中國回教協會。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遷往台北,理事長為白崇禧,會址設在台北清真大寺內。是迄今台灣當局唯一承認的伊斯蘭教組織。1976年在台北市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前三次均在大陸召開),產生新的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以傳播伊斯蘭教、開展回民文化交流、團結省內外...
初期稱“中國回教救國協會”,全國設有總會,各省、市設分會,縣級支會;回民聚居較多的地方,還以寺坊為單位設立坊會。“回教救國協會”的主要宗旨是組織訓練回民,把回民動員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積極參加到抗日救國的行列中。抗日戰爭勝利後,改為“中國回教協會”。其綱領為:闡揚回教文化;提高回民...
中國回教救國協會,1938年5月,在白崇禧積極倡導及國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國回民救國協會成立,1939年更名為中國回教救國協會,1942年12月又更名為中國回教協會。中國回教救國協會作為抗日戰爭時期成立的全國規模最大、組織程度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回族抗日社團組織,在組織動員回族全民參與抗日戰爭及開展國民外交等方面發揮了...
台灣地區穆斯林文化教育福利基金團體。1976年6月台北清真大寺,由穆斯林商界人士常子春(?~1989)發起創辦,為成立於首任董事長。其宗旨:為從事伊斯蘭教研究者提供獎學金;為編纂伊斯蘭教書刊籌集出版經費,對熱心並促進伊斯蘭教事業興盛者頒發獎金,為其提供有關伊斯蘭教方面的旅行費用等。該基金會為鼓勵穆斯林青年積極...
中國回教學會是近現代中國伊斯蘭教學術文化團體之一,“對於宗教文化事業繼續不斷的努力,會務從未中輟。”所編《中國回教學會月刊》,“指導中國回教在宗教上之趨向。”在翻譯《古蘭經》,創辦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敦化中國小,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全國穆斯林中享有盛譽,被譽為“中國最大之回...
中國回教文化協會是中國現代伊斯蘭教民間文化團體,1934年由馬天英、魯忠翔、王義、馬輔國、傅統先等人在上海呈報市社會局批准成立。其宗旨為提高中國伊斯蘭教學術文化水平。擬定進行的主要工作有:發行伊斯蘭教學術研究刊物,編輯伊斯蘭文化叢書,溝通各伊斯蘭國家的文化交流。其目的是“欲於真、美、善三方面發揚中國回教之...
中國回教公會是中國伊斯蘭教民間團體。中國伊斯蘭教民間團體。1929年10月,由哈少夫、馬乙棠、沙善余、伍特公、孫燕翼、達浦生等人發起在上海成立。其宗旨是:(1)聯絡國內穆斯林情誼,共謀回民公益事業。(2)團結全國穆斯林,輔助國家。其工作任務是:(1)造就優良阿訇,以發揚伊斯蘭教教義,砥礪道德。(2)廣設學校,以...
納忠等一起,致力於組織、動員穆斯林進行抗日救亡活動,並主持興建重慶十八梯清真寺。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他回到山東,參與接收日偽山東省政府,任省合作總處處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參加了南京國民大會。1948年秋,他攜眷去台灣,出任台灣國民黨林業局局長,兼任台灣“中國回教協會”執行主席。1974年逝世於台北市。
中國回教文化促進會是組織機構 1932年11月由丁鎮南、龐俊嶺、馬壽山等人發起組織,在上海成立。該會以“在三民主義指導之下促進內地回教文化,使合於世界潮流;使甘新青寧回族化除漢回私見,本三民主義五族共和之旨加以指導,使其對於教育有相當接受思想,有相當貢獻,以發揚其民族精神”為宗旨 陔會內設執行委員會...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是中國穆斯林全國性的宗教團體。其宗旨和任務是: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發揚伊斯蘭教優良傳統,愛護祖國,團結伊斯蘭教人士和各民族穆斯林民眾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同各國穆斯林的友好聯繫和友好往來,維護世界和平,蒐集整理伊斯蘭教史料等。最高機構為全國代表會議。此後,在各省、自治...
中國儒教協會是管理中國儒教組織,儒教主導中國的歷史有二千多年,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儒教一直是作為中國的國教而存在的。中國儒教協會由文化學者吳子敬倡導,在眾多大家的支持下成立。發展歷史 傳統的整箇中國社會完全在儒教的理念和精神之中,無論是政治的合法性、社會制度的設定與社會秩序的規範,還是個人內心的...
中國回教書局: 民國時由我國伊斯蘭教音韻學家買俊三在上海創辦。買俊三在20年代初曾留學印度、埃及。回國後應聘任上海小桃園清真寺經堂教師,他有感於我國伊斯蘭經典奇缺,遂開設書局影印《教律經》、《喀最經注》、《門志德字典》等阿拉伯文、波斯文原版經典巨著,同時出版《回教哲學》、《回教與基督教學術...
《中國回教救國協會會刊》是回族在抗日戰爭時期創辦的一份報刊。該刊堅持以宣傳抗日為輿論導向,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侵略暴行,積極動員回族民眾投身抗日戰爭,對回族民眾參加抗戰救國產生過重要影響。簡介 《中國回教救國協會會刊》是回族在抗日戰爭時期創辦的一份報刊,1939年10月第一卷第一期出刊,自第三卷第一期改名...
中國回教青年研究社傅統先、魯忠輔、陸昌洪等發起創辦的社團。民國18年6月,上海穆斯林青年知識分子傅統先、魯忠輔、陸昌洪等發起創辦中國回教青年研究社。聘請哈德成、達浦生、哈少夫為該社指導員。該社宗旨:“宣傳宗教,發揚教義,改良惡習,注重青年道德之培養,指導青年人之環境,喚起教友團結精神。”共有社員100...
在該偽組織下又設“中國回教青年團指導員訓練所”。開設有“防共”、日語等課程。其目的是:“團結全國回教健全之青年,養成幹部防共人才”。中國穆斯林為保衛祖國,反抗日本侵略,在“中國回教救國協會”領導下,很快成立了全國統一的以抗日救國為宗旨的“中國伊斯蘭青年會”組織,各省設有分會,抵制和反對日偽組織...
中國回教協會南京分會 中國回教協會南京分會1946年成立的社會團體 1946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會員有220人。以穆華軒為負責人。同年6月18日經南京市社會局核准立案,立案證書字號為社字19號。會址設在南京太平路清真寺內。
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簡稱“近東訪問團”。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穆斯林為對外宣傳抗日組織的首次出訪活動。由中國回教協會派遣。1937年12月組團於武漢。出國前發表的“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宣言”指出,出訪目的為“宣傳我國一致抗敵之決心,及日寇侵華之實況,並陳述中國回教同胞在華地位之重要,及負擔救亡責任之重大,冀以引起...
當年冬,由時子周、王靜齋等在河南鄭州發起成立“中國回民抗日救國協會”,以後演變為“中國回教救國協會”,在大後方各省、市(縣)設立分、支會,高舉“興教建國”旗幟,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分裂陰謀,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而貢獻力量。各解放區也成立了抗日救亡團體,如“冀中回民抗戰救國聯合會”等成為各抗日...
中國回教青年學會,回族社團。1931年在南京成立。由王曾善等人發起。服務宗旨 以聯絡感情,研究學術,促進教務、服務社會為宗旨。工作內容 主要工作為:研究伊斯蘭教各種學術;研究三民主義,使之與伊斯蘭教義互相參照;徵集並介紹有關之書報;推進教務、籌辦民眾教育等。1936年5月,該會附設回民學術研究會,專門從事...
中國伊斯蘭教學術性季刊。由中國回教救國協會於1941年夏在重慶創辦,社址設在張家花園62號。出版發行約4期,第3~4期合刊,於1942年7月出版。該刊宗旨為研究中外伊斯蘭文化,弘揚伊斯蘭教義,溝通中國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建設中國伊斯蘭教的新文化。其刊載內容主要為關於伊斯蘭文化的學術論著、譯述、介紹、史乘,《古蘭經...
香港回教婦女會,中國香港伊斯蘭教社團。中國香港伊斯蘭教社團。1953年成立。現任主席傅守飛,兼任香港中國回教協會第39~40屆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員包括香港各不同種族的穆斯林婦女。主要任務:對香港穆斯林婦女的各種活動進行指導,維護婦女合法利益,發展福利,輔助會友,推動教務。除與港地各伊斯蘭教社團保持聯繫、...
中國回教青年抗敵協會 中國回教青年抗敵協會是1938年在湖北漢口成立的協會組織,發起人為丁濟陵,1938年9月12日在軍委會政治部備案。協會地址 地址為漢121四民街楚善里12號。
中國回教促進會滬支部,民國元年(1912年),王寬等人在北京成立,旨在“聯合國內回民,發揚回教之義,提高回民知識,增進回民福利”。上海支部何時成立失考。由於促進會滬支部的工作基本上由上海清真董事會代行,“滬支部”僅有名稱,並無實質性機構。袁世凱稱帝,籌安會以北京回教促進會名義電請全國各地支部勸進。上海...
台北清真大寺為台灣第一座清真寺。中國伊斯蘭教學者、翻譯家王靜齋阿訇、教育家馬松亭阿訇曾一度在該寺主持教務。樓頂為東西長方形平台,氣勢宏偉的穹窿大圓頂坐落在平台上,其頂端的新月標誌熠熠發光。該寺向居台灣各清真寺之首。今台灣“中國回教協會”和“中國回教文化教育基金會”也設於該寺內。台北清真大寺(或...
中國伊斯蘭教社團月刊。中國回教協會北平分會主編,1947年3月創刊。社址在北平廣安門大街100號。封面由“青年伊斯蘭社”設計。該刊的《發刊詞》稱:“本分會鑒於闡揚回教教義,發展回教文化,溝通國內外回教訊息之重要,尤以分會成立以來,會務工作,外界教胞恐有未詳,茲為報導本分會工作情形,以告慰教中同道之熱望...
宋美齡聘請馬佩璋擔任廣西省婦女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被她婉辭了;中國回教協會推舉她為理事,也被她堅辭:抗戰勝利後,回教同胞及桂林人民又推舉她任國大代表,她也堅辭不就。她對政治不感興趣,從不參與或干涉丈夫公務。婚禮時其時白崇禧32歲,馬佩璋22歲。他們共同生活三十多年,伉儷情深,老而彌篤。家庭生活的溫馨...
2004年,秘書長譚主蓮(中)和台灣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會長謝元熙(右二)、執行長王剛軍(右一)、陸軍軍官校友會執事委會武端卿(左一)及夫人合影 2007年8月31日,會長劉德元(右一)、秘書長譚玉蓮與來寧探親的黃埔一分校21期原台灣國防部安全局上校軍銜、現任台灣回教協會理事洪統霄先生座談 2007年9月28日,區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