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俄羅斯交流史:17世紀至今》是2019年09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源、聶品。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和俄羅斯交流史:17世紀至今
- 作者:陶源、聶品
- ISBN:9787030618467
- 頁數:229
- 定價:82.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0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B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歷史學的視角切入,試圖對17世紀至今的中俄人文交流的內容和特點進行梳理。按照不同時期的分段研究,本書試圖反映中俄人文交流特定歷史時期的不同觀點和側重方向,並對歷史意識、國家意志、漢學研究與人文交流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上思考傳統文化交流和時代精神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探尋中俄人文交流的規律,以期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有益啟示。
圖書目錄
緒論 1
第一章 17—20世紀初的中俄人文交流 9
第一節 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 10
第二節 俄國漢學研究 13
一、俄國漢學先鋒羅索欣 13
二、18世紀最重要的漢學家列昂季耶夫 15
三、俄國漢學奠基人比丘林 17
四、漢學巨匠巴拉第 20
五、漢學宗師瓦西里耶夫 22
第三節 俄國的漢語教學和中國俄語教學的開端 25
一、俄國的漢語教學 25
二、清代俄語教育之“三館” 28
第四節 清代中俄圖書交流 30
一、俄國的漢籍收藏 30
二、傳入中國的俄國書籍 31
本章小結 32
第二章 1917—1937年的中蘇人文交流 34
第一節 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6
第二節 中蘇教育交流 38
一、中國留學生在蘇聯 38
二、國內的俄文學校 43
第三節 十月革命後的中蘇文學交流 45
第四節 中蘇互辦報刊和新聞交流 61
第五節 中蘇電影交流 67
第六節 中蘇戲曲交流 70
第七節 中蘇文化協會 72
第三章 1937—1949年的中蘇人文交流 75
第一節 馬列主義及革命民主主義文藝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76
第二節 中蘇文學交流 77
第三節 中蘇美術交流 79
第四節 中蘇電影交流 80
第五節 中蘇戲劇交流 82
第六節 中蘇音樂交流 84
第七節 中國的俄語教學 85
第八節 中蘇文化協會和時代出版社推動中蘇人文交流 86
第四章 1949—1966年的中蘇人文交流 91
第一節 1949—1966年中蘇人文交流的政治法律背景 91
一、中蘇人文交流的歷史背景 91
二、中蘇人文合作的法律基礎 95
三、中蘇人文交流的體制基礎 96
第二節 1949—1966年的中蘇教育交流 99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狀況 99
二、中蘇互派留學生 102
三、教育團組的中蘇互訪 106
四、蘇聯教育專家和顧問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的援助和影響 108
五、中蘇教育書籍的翻譯 112
第三節 1949—1966年的中蘇藝術交流 114
一、美術交流 114
二、電影交流 116
三、音樂、舞蹈交流 121
四、戲劇交流 125
五、翻譯、出版和文學交流 128
第四節 1949—1966年中蘇人文交流的特點 136
一、交流呈現不平衡性 136
二、交流與政治風雲同步 137
三、交流受政府推動和意識形態作用明顯 138
第五章 1967—1991年的中蘇人文交流 146
第一節 1967年至蘇聯解體的兩國領導人著作互譯和交流 147
第二節 1967年至蘇聯解體的中蘇教育交流 149
一、中蘇互派留學生 150
二、中國的俄語教學 150
三、蘇聯的漢語教學 151
第三節 1967—1991年的中蘇文學交流 154
一、1967—1991年的俄羅斯和蘇聯文學在中國 155
二、1967—1991年的中國文學在蘇聯 159
第四節 1967—1991年的中蘇電影交流 165
第五節 1967—1991年的中蘇音樂交流 166
第六節 1967—1991年的中蘇美術交流 168
第七節 1967—1991年的中蘇舞蹈交流 171
第八節 1967—1991年的中蘇戲劇交流 172
本章小結 176
第六章 1991—2013年的中俄人文交流 177
第一節 俄羅斯漢學的新發展 178
一、20世紀 90年代的俄羅斯漢學 178
二、21世紀的俄羅斯漢學 179
第二節 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181
一、中國的俄語教學 182
二、俄羅斯的漢語教學 183
第三節 文學藝術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185
一、文學領域的交流合作 185
二、戲劇影視領域的交流合作 190
三、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領域的交流合作 194
第四節 兩國互辦“國家年”“語言年”“旅遊年” 199
一、中俄互辦“國家年” 200
二、中俄互辦“語言年” 203
三、中俄互辦“旅遊年” 205
第七章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交流 208
第一節 中俄人文交流的全方位展開 208
一、中俄聯合舉辦“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 209
二、兩國共辦“中俄媒體交流年”210
三、其他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 212
第二節 中俄人文交流中的新挑戰 214
一、俄羅斯的防範心理 215
二、中俄人文交流模式固化 216
第三節 中俄加強人文交流的新途徑 217
一、中俄文化產業合作渠道拓寬 218
二、中俄人文交流機制化、常態化 219
第八章 總結與展望 222
後記 228
第一章 17—20世紀初的中俄人文交流 9
第一節 俄國東正教駐北京使團 10
第二節 俄國漢學研究 13
一、俄國漢學先鋒羅索欣 13
二、18世紀最重要的漢學家列昂季耶夫 15
三、俄國漢學奠基人比丘林 17
四、漢學巨匠巴拉第 20
五、漢學宗師瓦西里耶夫 22
第三節 俄國的漢語教學和中國俄語教學的開端 25
一、俄國的漢語教學 25
二、清代俄語教育之“三館” 28
第四節 清代中俄圖書交流 30
一、俄國的漢籍收藏 30
二、傳入中國的俄國書籍 31
本章小結 32
第二章 1917—1937年的中蘇人文交流 34
第一節 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6
第二節 中蘇教育交流 38
一、中國留學生在蘇聯 38
二、國內的俄文學校 43
第三節 十月革命後的中蘇文學交流 45
第四節 中蘇互辦報刊和新聞交流 61
第五節 中蘇電影交流 67
第六節 中蘇戲曲交流 70
第七節 中蘇文化協會 72
第三章 1937—1949年的中蘇人文交流 75
第一節 馬列主義及革命民主主義文藝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76
第二節 中蘇文學交流 77
第三節 中蘇美術交流 79
第四節 中蘇電影交流 80
第五節 中蘇戲劇交流 82
第六節 中蘇音樂交流 84
第七節 中國的俄語教學 85
第八節 中蘇文化協會和時代出版社推動中蘇人文交流 86
第四章 1949—1966年的中蘇人文交流 91
第一節 1949—1966年中蘇人文交流的政治法律背景 91
一、中蘇人文交流的歷史背景 91
二、中蘇人文合作的法律基礎 95
三、中蘇人文交流的體制基礎 96
第二節 1949—1966年的中蘇教育交流 99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狀況 99
二、中蘇互派留學生 102
三、教育團組的中蘇互訪 106
四、蘇聯教育專家和顧問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的援助和影響 108
五、中蘇教育書籍的翻譯 112
第三節 1949—1966年的中蘇藝術交流 114
一、美術交流 114
二、電影交流 116
三、音樂、舞蹈交流 121
四、戲劇交流 125
五、翻譯、出版和文學交流 128
第四節 1949—1966年中蘇人文交流的特點 136
一、交流呈現不平衡性 136
二、交流與政治風雲同步 137
三、交流受政府推動和意識形態作用明顯 138
第五章 1967—1991年的中蘇人文交流 146
第一節 1967年至蘇聯解體的兩國領導人著作互譯和交流 147
第二節 1967年至蘇聯解體的中蘇教育交流 149
一、中蘇互派留學生 150
二、中國的俄語教學 150
三、蘇聯的漢語教學 151
第三節 1967—1991年的中蘇文學交流 154
一、1967—1991年的俄羅斯和蘇聯文學在中國 155
二、1967—1991年的中國文學在蘇聯 159
第四節 1967—1991年的中蘇電影交流 165
第五節 1967—1991年的中蘇音樂交流 166
第六節 1967—1991年的中蘇美術交流 168
第七節 1967—1991年的中蘇舞蹈交流 171
第八節 1967—1991年的中蘇戲劇交流 172
本章小結 176
第六章 1991—2013年的中俄人文交流 177
第一節 俄羅斯漢學的新發展 178
一、20世紀 90年代的俄羅斯漢學 178
二、21世紀的俄羅斯漢學 179
第二節 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181
一、中國的俄語教學 182
二、俄羅斯的漢語教學 183
第三節 文學藝術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185
一、文學領域的交流合作 185
二、戲劇影視領域的交流合作 190
三、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領域的交流合作 194
第四節 兩國互辦“國家年”“語言年”“旅遊年” 199
一、中俄互辦“國家年” 200
二、中俄互辦“語言年” 203
三、中俄互辦“旅遊年” 205
第七章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交流 208
第一節 中俄人文交流的全方位展開 208
一、中俄聯合舉辦“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 209
二、兩國共辦“中俄媒體交流年”210
三、其他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 212
第二節 中俄人文交流中的新挑戰 214
一、俄羅斯的防範心理 215
二、中俄人文交流模式固化 216
第三節 中俄加強人文交流的新途徑 217
一、中俄文化產業合作渠道拓寬 218
二、中俄人文交流機制化、常態化 219
第八章 總結與展望 222
後記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