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命運大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

中國命運大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

《中國命運大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是萬里、于光遠等20多位當年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老同志的追憶文章和口述實錄,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記述了1978年底這箇中國命運大抉擇的歷史場景及歷史細節、內情緣由。由於記錄的都是當事人的親身經歷,屬第一手史料,真實可信,且相互印證,多方求實。《中國命運大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還配有許多作者珍藏的首次面世的歷史資料照片。這是目前出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圖書中難得一見的多位當事人合撰的著作。《中國命運大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為廣東省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重點選題。誠如93歲的于光遠所說,這么許多人一起回憶這個會議,很不容易了,去世的或將要去世的已占了大半,這個搶救史料的工作真是功不可沒,這樣的口述歷史更是彌足珍貴。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命運大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
  • 出版社: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 頁數:402頁
  • 開本:16
  • 品牌: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 作者:鄭惠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092270, 978780709227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命運大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為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鄭惠,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
192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47年入北京大學史學系。1948年參加革命,先後在新聞總署、中宣部、中央政治研究室、國務院政治研究室、中央辦公廳研究室、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工作。1975年後在胡喬木領導下,參加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黨的十二大報告、彭真《關於修改憲法的報告》等重要檔案的起草。
1983年起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副主任,協助胡繩主撰《中國共產黨歷史》,參與撰寫《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主編《胡喬木文集》、《胡喬木談中共黨史》等。1997年與胡繩等創辦《百年潮》雜誌。

圖書目錄

當時的中央高層領導
鄧小平與十一屆三中全會
葉劍英與十一屆三中全會
陳雲與十一屆三中全會
胡耀邦在西北組的四次發言

當年與會者的親歷
于光遠: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追記
萬里:參加十一屆三中全會和當時的“包產到戶”
王恩茂:決定中國命運的“工作重點轉移”
任仲夷:追尋1978年的歷史轉折
于明濤:歷史的豐碑
杜星垣:民意如潮,歷史巨變
王全國: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廣東的改革開放
馬文瑞:為平反彭德懷冤案進言
李葆華:我參加三中全會得到深刻的教益
張勁夫:從思想解放到改革開放
梁靈光:一次劃時代的中央會議
韓光:十一屆三中全會與經濟建設
李貴:思想解放對統一戰線工作的大促進
李德生:偉大的轉折,歷史的必然
張震: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振奮的會議
王平:看到了黨的希望,國家的希望
陳鶴橋:終生難忘,感慨萬千
傅崇碧:國家命運大轉機的會議
華楠:“兩個凡是”的交鋒和“綱”的轉移

相關內容的鍵鏈
記習仲勛參加十一屆三中全會
胡喬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
北京市委與天安門事件的平反
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時一篇文章的回憶
偉大的歷史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

文摘

鄧小平與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1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和緊接其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傘黨工作重心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轉移的方針,從而完成了一項重大使命,也使這兩次會議成為劃分當代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之所以在1978年走向轉折,與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教訓,以及人們對此的深刻反思有直接關係。而這次扭轉乾坤的巨變,特別與鄧小平的名字連在一起。
一、破除藩籬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主題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中,鄧小平寫下這樣一段特別重要的話: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鄧小平自始至終支持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他認為,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實質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而解放思想,在歷史的轉折時代,意義大大超出了理論範疇。它“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鄧小平始終是在這樣的高度上看待黨內思想爭論的。這個爭論的重大成果,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黨的政治路線獲得根本端正。

後記

三十年情懷,十年磨劍
30年前的1978年是中國命運大抉擇的一年,年底召開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人的命運又一次開始了徹底的改變。也就是這一年我們走進了大學校門。為紀念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十一屆二三中全會,10年前我就開始策劃、組稿,要編輯這部書。
也就是1998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惠同志組織一批中青年學者開始採訪和整理、編輯了這本書的雛形。其以大量當事人翔實的第一手史料,記錄了十一屆i中全會(包括中央工作會議)的全過程,讓其歷史細節、內情緣由,人事更迭、是是非非,都栩栩如生、如實地重現出來。
時光荏苒,歲月無情,10年來,許多與會當事人及給予此事熱情支持和幫助的老同志,因年事已高辭世了,主編鄭惠同志也於幾年前不幸病逝。
為了記住歷史,存真求實,汲取歷史的能量,我們用十年磨一劍的做法,在原稿的基礎上,重新增訂、編輯成這部匯集當代中國政治舞台上眾多歷史創造者和學者的心血之作《中國命運大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親歷》。作為信史的歷史之劍,《親歷》將被後來者所記存,為研究者所利用,不會因時光的流逝而被遺忘。

序言

南海滄溟孕育了廣東開拓、進取、開放、創新的海洋文化精神,在這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曾經先後湧現出像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這些勇立歷史潮頭的尋夢人,他們不甘民族沉淪,為強國富民進行了苦苦的求索,在近代中國掀起變革圖強的驚天巨浪。當歷史的車輪駛進20世紀70年代,中國再一次將改革開放這一強國之夢首先賦予了這一片火熱的土地。
1978年12月18日,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50號檔案,決定在廣東和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創辦經濟特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