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名人大傳:洪秀全傳
- 書名:中國名人大傳:洪秀全傳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頁數:229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聯合出版
- 作者:張偉 馬道宗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02215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名人大傳:洪秀全傳》編輯推薦:洪秀全(1814—1864)是太平天國以宗教名義發動民變的領袖,客家人。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洪秀全建立太平天斟,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在他死後不久滅亡。
圖書目錄
第一章橫空出世
一、亂世出英雄
1.生逢衰世
2.洪氏家族
二、一個文人的轉變
1.科舉失意
2.改旗易幟
第二章創業之初
一、洪秀全傳教
1.家鄉受阻
2.傳教兩廣
二、“拜上帝教”的發展
1.建立根據地
2.潛心著書
三、力量的壯大
1.二次入廣
2.規範教義
3.結識群英
第三章金田起義
一、鬥爭的轉化
1.挑戰神權
2.馮雲山被捕
3.矛盾的激化
二、準備起義
1.完善核心鑄造武器
2.拉攏羅大綱
三、揭竿而起
1.會聚金田
2.震動清廷
3.建規立制
4.首戰告捷
5.轉戰各地
6.永安期間
第四章定都天京
一、捨棄永安
1.困守永安
2.永安突圍
二、北進湖南
1.攻打桂林
2.揮師北上
3.挺進湘南
4.進軍長沙
三、奪取武昌
四、進軍南京
1.錢東平獻策
2.輕取南京
3.定都天京
第五章地上天國
一、天國的政權建設
1.各建宮邸
2.天國官制
3.軍隊建設
二、天國的經濟
1.《天朝田畝制度》
2.土地政策
3.經濟政策
4.創辦商業
5.對外貿易
三、天國的教育
1.思想教育
2.人才的吸收
四、天國的外交
1.天國的影響
2.反侵略的領袖
3.天國與“洋兄弟”
第六章征戰南北
一、失敗的北伐
1.北伐雄師
2.懷慶受挫
3.轉入困境
4.援軍覆沒
5.北伐慘敗
二、首次西征
1.勝利進軍
2.遭遇湘軍
3.進入低谷
4.大敗曾國藩
三、保衛天京
1.一破江北大營
2.初戰江南大營
第七章由盛及衰
一、天京事變
1.皇權主義的危害
2.天京大屠殺
二、走向衰落
1.變亂後的朝政
2.變亂後的戰事
第八章重現曙光
一、洪仁玕執政
1.乾王與《資政新篇》
2.乾王的改革措施
二、扭轉戰局
1.二破江南大營
2.曾國藩二次出山
3.東征蘇常
第九章江河日下
一、後期朝政的敗壞
二、再次西征
1.英王受騙
2.祁門洞開
3.錯失良機西征敗
三、安慶淪陷
1.安慶之圍
2.安慶之爭
3.英王之死
第十章天國覆亡
一、石達開敗亡
二、浙江悲歌
1.橫掃清軍
2.寧波陷落
3.左宗棠鎮壓太平軍
三、混戰江蘇
1.再攻上海
2.蘇常失陷
四、天王殞滅
1.雨花台會戰
2.兵敗如山倒
3.血染天京城
一、亂世出英雄
1.生逢衰世
2.洪氏家族
二、一個文人的轉變
1.科舉失意
2.改旗易幟
第二章創業之初
一、洪秀全傳教
1.家鄉受阻
2.傳教兩廣
二、“拜上帝教”的發展
1.建立根據地
2.潛心著書
三、力量的壯大
1.二次入廣
2.規範教義
3.結識群英
第三章金田起義
一、鬥爭的轉化
1.挑戰神權
2.馮雲山被捕
3.矛盾的激化
二、準備起義
1.完善核心鑄造武器
2.拉攏羅大綱
三、揭竿而起
1.會聚金田
2.震動清廷
3.建規立制
4.首戰告捷
5.轉戰各地
6.永安期間
第四章定都天京
一、捨棄永安
1.困守永安
2.永安突圍
二、北進湖南
1.攻打桂林
2.揮師北上
3.挺進湘南
4.進軍長沙
三、奪取武昌
四、進軍南京
1.錢東平獻策
2.輕取南京
3.定都天京
第五章地上天國
一、天國的政權建設
1.各建宮邸
2.天國官制
3.軍隊建設
二、天國的經濟
1.《天朝田畝制度》
2.土地政策
3.經濟政策
4.創辦商業
5.對外貿易
三、天國的教育
1.思想教育
2.人才的吸收
四、天國的外交
1.天國的影響
2.反侵略的領袖
3.天國與“洋兄弟”
第六章征戰南北
一、失敗的北伐
1.北伐雄師
2.懷慶受挫
3.轉入困境
4.援軍覆沒
5.北伐慘敗
二、首次西征
1.勝利進軍
2.遭遇湘軍
3.進入低谷
4.大敗曾國藩
三、保衛天京
1.一破江北大營
2.初戰江南大營
第七章由盛及衰
一、天京事變
1.皇權主義的危害
2.天京大屠殺
二、走向衰落
1.變亂後的朝政
2.變亂後的戰事
第八章重現曙光
一、洪仁玕執政
1.乾王與《資政新篇》
2.乾王的改革措施
二、扭轉戰局
1.二破江南大營
2.曾國藩二次出山
3.東征蘇常
第九章江河日下
一、後期朝政的敗壞
二、再次西征
1.英王受騙
2.祁門洞開
3.錯失良機西征敗
三、安慶淪陷
1.安慶之圍
2.安慶之爭
3.英王之死
第十章天國覆亡
一、石達開敗亡
二、浙江悲歌
1.橫掃清軍
2.寧波陷落
3.左宗棠鎮壓太平軍
三、混戰江蘇
1.再攻上海
2.蘇常失陷
四、天王殞滅
1.雨花台會戰
2.兵敗如山倒
3.血染天京城
序言
洪秀全(1814—1864年),太平天國的創始人和思想指導者。原名仁坤,創立拜上帝教後自行改名秀全,自此以秀全之名聞名於世。 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1814年1月1日)出生於廣東花縣官祿布村。少時就學於本村私塾,熟讀四書五經等古籍。約從道光八年(1828年)起,屢試不中,思想頗受刺激。道光二十三年應試落第後,閱讀了基督教布道書《勸世良言》,次年,偕友馮雲山等往廣州和附近各縣及廣西桂縣開展傳教活動,宣傳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此後兩年間,撰寫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多篇作品,譴責當時的社會現實,為後來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初步奠定了思想基礎,並在廣西組織和約束拜上帝會會眾。隨著拜上帝教的影響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以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為領導核心的組織集團,明確了推翻清朝統治者,另建新朝的目標。
1850年夏,廣西天地會民眾的自發鬥爭達到高潮,清朝在廣西的統治瀕於危機。洪秀全乘機通知散居各地的信徒到桂平金田村會合,半年間,會集萬人,編組成軍。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同年,設官封王,建立各項制度。1852—1853年,領導太平軍與清軍作戰,入湖南進湖北,沿長江攻占南京,在那裡建都並改號天京,統治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
建都天京後,洪秀全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這一檔案勾畫出他理想中的社會藍圖:“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實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每人都授與土地,不論男女,按人口均分;以《周禮》編組戶口,每二十五家為一“兩”,作為管理生產和分配的最基層的組織;每“兩”設一國庫,收成時,除留足“兩”人戶口糧外均歸國庫,鰥寡孤獨均由天國國庫供養。這是農民的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以後,繼續發展,通過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擴展到長江中下游的兩岸地區。在內部,洪秀全以上帝為天下人共同之父的“天下一家”理論和衣食與共、安老憐幼恤孤的倫理準則,起到了鼓舞人心和團結廣大軍民共同對敵的作用,使太平天國推翻清朝統治的事業有了勝利的希望。但是,發生於鹹豐六年(1856年)下半年的領導集團內訌,使太平天國的事業遭到了嚴重的挫折。
此次內訌,極大地損傷了太平天國的革命力量。1858年,洪秀全重建了領導核心,提拔後起的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等為將領,自己兼任軍師。1859年,任命新到天京的族弟洪仁殲為“精忠軍師乾王”。洪仁殲頗具政治資才,他於1859年提出的《資政新篇》,主張興辦交通、銀行和礦業等,構思了一幅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藍圖,但由於條件不具備未能實施。在對外政策上,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堅持反抗外來侵略的立場,同外國侵略軍和僱傭軍進行了艱苦的鬥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勾結外國侵略勢力,共同鎮壓太平天國。1863年太平天國統治區相繼失陷,天京遭清軍包圍,天京軍民糧盡援絕。李秀成建議“讓城別走”,洪秀全不從,堅持獨守天京。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清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中央政權滅亡。
和以往的農民起義不同的是,太平天國有自己獨特的改造社會的理想,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的失敗,標誌著中國農民革命的終結。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堅持鬥爭達14年之久,勢力發展到大半箇中國,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壓迫和侵略的決心。
1850年夏,廣西天地會民眾的自發鬥爭達到高潮,清朝在廣西的統治瀕於危機。洪秀全乘機通知散居各地的信徒到桂平金田村會合,半年間,會集萬人,編組成軍。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同年,設官封王,建立各項制度。1852—1853年,領導太平軍與清軍作戰,入湖南進湖北,沿長江攻占南京,在那裡建都並改號天京,統治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
建都天京後,洪秀全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這一檔案勾畫出他理想中的社會藍圖:“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實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每人都授與土地,不論男女,按人口均分;以《周禮》編組戶口,每二十五家為一“兩”,作為管理生產和分配的最基層的組織;每“兩”設一國庫,收成時,除留足“兩”人戶口糧外均歸國庫,鰥寡孤獨均由天國國庫供養。這是農民的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以後,繼續發展,通過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擴展到長江中下游的兩岸地區。在內部,洪秀全以上帝為天下人共同之父的“天下一家”理論和衣食與共、安老憐幼恤孤的倫理準則,起到了鼓舞人心和團結廣大軍民共同對敵的作用,使太平天國推翻清朝統治的事業有了勝利的希望。但是,發生於鹹豐六年(1856年)下半年的領導集團內訌,使太平天國的事業遭到了嚴重的挫折。
此次內訌,極大地損傷了太平天國的革命力量。1858年,洪秀全重建了領導核心,提拔後起的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等為將領,自己兼任軍師。1859年,任命新到天京的族弟洪仁殲為“精忠軍師乾王”。洪仁殲頗具政治資才,他於1859年提出的《資政新篇》,主張興辦交通、銀行和礦業等,構思了一幅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藍圖,但由於條件不具備未能實施。在對外政策上,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堅持反抗外來侵略的立場,同外國侵略軍和僱傭軍進行了艱苦的鬥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勾結外國侵略勢力,共同鎮壓太平天國。1863年太平天國統治區相繼失陷,天京遭清軍包圍,天京軍民糧盡援絕。李秀成建議“讓城別走”,洪秀全不從,堅持獨守天京。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清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中央政權滅亡。
和以往的農民起義不同的是,太平天國有自己獨特的改造社會的理想,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的失敗,標誌著中國農民革命的終結。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堅持鬥爭達14年之久,勢力發展到大半箇中國,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壓迫和侵略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