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司法文明指數報告2016》於2017年2月25日上午,由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在北京發布,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教授主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司法文明指數報告2016
- 發布日期:2017年2月25日
- 發布機構: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 發布地點:頒獎
報告發布,內容解讀,
報告發布
2017年2月25日上午,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在北京發布《中國司法文明指數報告2016》。
此次《中國司法文明指數2016》發布活動由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教授主持。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理事長、聯席主任張文顯教授,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陳光中教授出席了發布會並講話。
內容解讀
司法文明指數課題組首席專家、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聯席主任張保生教授介紹了《中國司法文明指數報告2016》有關數據發現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排名情況。張保生說,在2016年中國司法文明指數的10個一級指標中,“司法公開與司法公信力”得到了72.8的最高分,說明近年來司法機關大力推行的陽光司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此同時,“司法腐敗遏制”一項在10個一級指標中排名倒數第一,反映出民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與現實仍有差距,遏制司法腐敗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分析全國各地司法文明指數總分排名,可以看出,2016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註:因港澳台與大陸地區司法制度不同,此次指數評估未涉及)的司法文明平均得分為68.2分(滿分為100分),其中,上海市以70.5分第三次蟬聯中國司法文明指數排名第一,陝西省則以63.8分在各省市自治區中排名倒數第一。而全國31個省區市的得分均未達到75分的“良好”水平,說明各地司法文明建設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大陸地區司法腐敗遏制任重道遠,普通公眾對警察、檢察官和法官三類群體收受賄賂的可能性的評估,高出法律職業群體15個百分點。行政司法執行拖累三大訴訟程式排名,成為影響行政司法程式發展的短板。法律職業化程度亟待提高。數據顯示,法律職業群體和普通公眾均有六成以上認為,律師存在虛假宣傳、虛假承諾,並與法官存在不正當利益往來的可能性。
僅有一半的普通公眾認為,如果有當人民陪審員的機會,自己有參與法庭審判的意願。另外,超過六成的公眾表示,支持在公共場所舉行公捕、公判大會,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公眾表示堅決支持。這說明,現代司法理念的宣傳普及還是長期艱巨的任務。此外,司法權力獨立行使成為司法權力一級指標得分拉低的主要影響因素。
“中國司法文明指數”(China Justice Index)是國家“2011計畫”(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開發的一種法治量化評估工具。通過實地調查普通民眾和法律職業群體的親身經歷和感受,用該項目課題組獨立收集的最新調查數據,以分解表和雷達圖等直觀形式顯示了各省市自治區司法文明指數排名及其在各級指標上的得分,反映了人民民眾對本地司法文明狀況的滿意度,為全國各地加強司法文明建設提供一面可供自我對照的“鏡子”。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是教育部、財政部2013年第一批認定的“2011計畫”14個協同創新中心之一。該中心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中國政法大學為牽頭高校,吉林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為主要參與高校,並聯合了各級司法機關和法律行業組織等38個國內協同單位,以及16個國外協同機構(含11個國外大學、研究所、國際組織和5個國外教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