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台灣T68(仿“施泰爾”)式5.56毫米自動步槍

中國台灣T68(仿“施泰爾”)式5.56毫米自動步槍

為台灣1979年仿奧地利“施泰爾”5.56毫米多用途自動步槍而研製生產的一種自動步槍。該槍在原槍基礎上加裝了準星座,將瞄準鏡改為提把,但因結構彈度問題,在少量生產試用後停產,未正式裝備部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台灣T68(仿“施泰爾”)式5.56毫米自動步槍
  • 口 徑 :  5.56毫米
  • 初 速 :  990米/秒
  • 有效射程  :  500米
相關參數,武器簡介,研製始末,性能缺陷,實戰測試,

相關參數

射 速 650發/分
彈 容 30發
槍 長 790毫米
供彈方式 彈匣
11

武器簡介

台灣T68步槍仿製於著名的奧地利AUG步槍。AuG步槍大膽採用大量工程塑膠、造型前衛,操作與保養簡便。台灣軍方對AuG欣賞有加,於是繼T65步槍定型之後3年,推出AUG的仿版。
關於T68步槍的深層背景資料一直以來都很難找到,大多數人只知道它是於1979年左右研發出來,但其開發的緣由,設計與測試的經歷,產量與野戰測試的結果,為何不全面配發等,林林總總的疑問始終未得解開。
“綜紀字”第0960002809號函是台灣“國防部長”辦公室的一份函,是打開T68步槍神秘大門的“鑰匙”。由這份檔案,我們得以查閱塵封多年、不為人知的記錄,一一驗證當年由各處零星得來的傳聞,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誤傳,更重要的,哪些是我們不知道的 ……

研製始末

提到T68步槍,不少人都對其研製背景提出質疑。為什麼台灣在已經有了T65步槍之後,卻又在短短3年的時間內研製出另一支除了槍彈相同之外,其他零部件都無法共用的步槍呢?
其實這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決定的。
1978年9月,時任“聯勤總司令”的王多年訪問歐洲時,帶回了3支AUG步槍。同年12月,隨著中美建交,美國斷絕了同台灣的所謂“外交關係”,中止了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台灣遂喪失了美援。1979年5月,聯勤受命於3個半月內提出新式步槍發展計畫;同年8月,又接到除新開發仿A UG的3支步槍的試製品外,槍上附配的槍管、腳架、刺刀與瞄準鏡也要一併進行研製的命令。
1979年11月初,首批3支樣槍研製完成,同年11月19日第二批9支試製樣槍完成,11月23日將這些樣槍進行展示,並由步校人員對該槍進行試射。參加此次展示與試射觀摩的有“聯勤總司令”王多、“參謀總長”宋長志以及“陸軍總部”的官員等。
1979年12月12日依“國防(68)山義字1 487號令”,指示202廠針對步兵作戰和戰備使用情況反饋,儘快完成T68步槍的改進。
根據1980年3月5日“國防部貫日03 19號令”,先批量生產500支T68步槍供“陸軍”與“海軍陸戰隊”作戰術測試。1981年4月,該批步槍生產完成,分批配發到了“陸軍”與“海軍陸戰隊”進行測試。
1982年2月1日,時任“參謀總長”的郝伯村於“國防部”會議上認為,T68步槍改進與繼續進行測試應同步進行,改進完成後擬裝備給裝甲及空降部隊。
1982年,時任“陸軍總司令”的蔣仲苓發文指示“兵工署”,應與駐歐人員到奧地利,與斯太爾公司協定雙方展開合作的條件與契約價值。在商討中,台方提出的條件並未得到奧方的同意。
1982年8月19日,“鋼軍字第1223號函”通知T68步槍的改進版繳配到203師庫存。
1982年9月16日,“陸總部”要求回繳庫存的20支T68步槍作為勤務測試。
1983年1~3月,由“陸軍計畫署”、“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空降特戰部訓練中心協助,依照美軍規範於25~-45℃氣溫下對T68步槍進行初速、射程、精度、性能、安全、分解等多項測試。
T68開發時間短,其生產的數量更是不多,除了12支試製品外,批量生產型也不過500支,而且為了不同用途,還分為長槍管型(標準型)和短槍管型(空降型)兩種。

性能缺陷

T68步槍在改進過程中進行了包括性能、壓力、環境與實戰等各項測試,測試後總結出來的性能缺陷總計15項,分別為:
1、凸型槍托不易瞄準
2、槍托太大、太寬,無法抵緊肩窩
3、扳機力太大影響命中精度
4、質心靠後,射擊時槍托易脫離肩窩
5、保險無法固定
6、夜間瞄準裝置光亮度不夠
7、持續射擊後提把燙手
8、彈匣裝彈不方便
9、拉機柄太緊
10、彈殼拋出角度不佳
11、⑹褂們勾淌鼻雇刑?ぃ?終莆薹ㄗ帕?
12、擦拭工具無法隨槍攜帶
13、槍背帶位置居中,不方便使用
14、射彈散布過大
15、槍機不能完全閉鎖

實戰測試

測試用槍共選了50支,其中前15支曾有過連續射擊25 000發而無任何膛炸現象發生的記錄。50支測試槍中平均每支皆有超過6 000發的耐久射擊記錄。而“陸軍”與“海軍陸戰隊”進行實戰測試與相關射擊也未曾發生任何膛炸或其他安全事故。500支批量產型皆乾出廠前連續經120發射擊測試後再行交付。
那這15項性能上的缺陷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15項主要缺陷跟性能有關的是最後兩項。據稱第14項的射彈散布過大主要是因為射手不熟悉武器所造成的,而第15項的槍機不能完全閉鎖與第9項的拉機柄太緊是有連帶關係的,前3批50支測試槍,槍機拉機柄與整個機匣間並無太多公差,結合度相當緊密,在連續射擊後槍械溫度升高,槍機運動發生故障從而導致槍機閉鎖不完全,據稱後來花了150萬台幣重新開模,改進了拉機柄,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
T68步槍的扳機、保險與一般步槍的不同,一般步槍的保險大多有多個位置可選,如保險、單發、點射與連發,而T68步槍的保險位於扳機後方,且只有保險與射擊兩種模式。保險鈕突出於槍身左側時為保險模式,突出於槍身右側時為射擊模式。單、連發的轉換則通過射手扣動扳機的力度來控制,半扣時為單發發射,扣到底為連發發射。也就是說,射擊過程完全依靠射手的手指來控制,射手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訓練才能辦得到。T68步槍的這一設計讓人難以理解。
另外,由於是測試槍,射手只能憑藉過去的射擊經驗操作,這就同時引發了第1與第8項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將整個槍托構形設計得更平整外,後來也在操作手冊中將教令更清楚地註明,瞄準基線需向上提高9mm,而更換彈匣時則需將槍面右轉30°,以斜面進行彈匣的更換。
正如第10項缺陷,該槍很大的一個垢病是抽殼鉤設計得不好,在初期測試時,擊發後的彈殼常常沒有規則地亂飛,甚至會燙傷射手。為此,205廠將抽殼鉤的位置以順時針方向右轉5°,使抽殼方向固定向下,才解決了原始設計的問題
結論 T68步槍雖仿製於名槍AUG,卻沒有像AUG一樣名揚天下,而是“匆匆地見一見世面”便回到庫房被束之高閣了。除了生產授權未達成協定外,材料性能、生產工藝、生產能力、槍械性能等也注定了T68隻會曇花一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