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農書

中國古代農書

明清時期 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繼續推廣和提高,農書的撰述空前繁盛。在留傳至今的農書中,這一時期有200 多種。地方性小農書也顯著增多,著名的有浙江的《沈氏農書》和《補農書》,四川的《三農記》,山東的《農圃便覽》,陝西的《農言著實》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農書
  • 屬性:古代珍貴書籍
  • 繁榮時期:明清時期
  • 著名:《沈氏農書》等
概念,種類,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秦漢至南北朝時期,隋唐宋元時期,明清時期,總結,

概念

主要指沒有受到近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及農業經營管理科學影響以前,中國人自己總結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的論著。內容涉及農耕、園藝、蠶桑、畜牧、獸醫、林木、漁業以至農產品加工等眾多門類。

種類

中國古代農書卷冊浩繁,內容豐富。王毓瑚《中國農學書錄》收錄了542種,北京圖書館主編的《中國古農書聯合目錄》收錄了 643種,其中流傳至今的有300 余種,大體可分為綜合性農書和專業性農書兩大類。綜合性農書從體裁看,有按生產項目編排的知識大全類農書,有按季節編排的農家月令類農書,也有兼有兩者特點的通書類農書;從內容所涉及範圍看,有全國性大型農書,有地方性小型農書。專業性農書最早出現在相畜、獸醫和養魚等方面,晉、唐以後逐步擴展到花卉、農器、植茶、養蠶、果樹等方面。中國古代農書在世界古代農書中占有重要地位。

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農書啟始於春秋戰國。當時諸子百家中有農家。《漢書·藝文志》列農家著作九種,其中《神農》、《野老》是戰國時作品,已佚。現存最早的農書,是成書於公元前 239年的《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四篇,前一篇講的是農業政策;後三篇講的是農業技術,內容涉及土地利用、農田布局、土壤耕作、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掌握農時等,是先秦時代農業技術的總結。文中提出種莊稼要處理好天、地、人的關係,強調在掌握天時地利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作用,是中國精耕細作農學傳統理論的重要發端。此外《尚書·禹貢》、《管子·地員》是水平較高的關於農業地理和土壤學方面的著作。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

這時期的農業重心在黃河流域,重要農書有《氾勝之書》、《四民月令》和<齊民要術>。《氾勝之書》寫於公元前 1世紀,現僅存一些片斷。它提出了“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這一旱地耕作的總原則。書中載有在小面積土地上深耕細管、集中施用水肥以求高產的“區種”法,還有田間穗選和糞汁、藥物拌種的最早記載。公元2世紀崔寔著的《四民月令》,現今也只有輯佚本。它是農家月令書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反映了東漢黃河流域地主生產經營的各項活動。公元 6世紀賈思勰所撰《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綜合性農書。內容包括穀類、豆類、瓜類、蔬菜、果樹、染料植物、藥材的種植、管理,材用樹木的栽培,蠶桑、畜禽、水產以及農產品的加工等。它系統地總結了黃河流域農業生產的經驗,對北方旱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作了精闢的理論概括,提出了“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的指導思想。

隋唐宋元時期

這時期的農業重心轉移到長江以南,重要農書有:韓鄂《四時纂要》、陳旉《農書》、王禎《農書》等。《四時纂要》約寫成於唐末或五代初,它按月詳細開列農村居民的農事與其他活動項目,是農村日用百科全書,曾對後世農家歷的編纂很有影響。陳旉《農書》寫成於1149年,主要敘述和總結江南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經驗,是中國南方水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書中提出“地力常新壯”的觀點。主張集約經營,“量力而為”,“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在土地利用方面提出“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用,種無虛日,收無虛月”的思想。撰寫於14世紀初的王禎《農書》,包括“農桑通訣”(農業總論)、“百穀譜”(農業各論)和“農器圖譜”三部分,內容包括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生產技術,並作比較分析。占全書過半篇幅的“農器圖譜”載有各種人畜力和水力農具、灌溉器械,兼及各種農田、倉廩、農車以至紡織工具等,並配有圖。此外,元代司農司編的《農桑輯要》和魯明善寫的《農桑衣食撮要》也是重要的綜合性農書。隋唐宋元時期專業性農書增多,比較重要的,有唐陸龜蒙的《耒耜經》、陸羽的《茶經》和北宋秦觀的《蠶書》等。

明清時期

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繼續推廣和提高,農書的撰述空前繁盛。在留傳至今的農書中,這一時期有200 多種。地方性小農書也顯著增多,著名的有浙江的《沈氏農書》和《補農書》,四川的《三農記》,山東的《農圃便覽》,陝西的《農言著實》等。總結單項生產的農書大量湧現,有的內容很專。如《理生玉鏡稻品》記載水稻品種,《江南催耕課稻編》極力提倡在江南地區推廣雙季稻;傳播較快的食用作物和經濟作物也出現專著,如《菸草譜》、《金薯傳習錄》、《木棉譜》等。蠶桑方面有《湖蠶述》、《豳風廣義》,畜牧獸醫方面有《元亨療馬集》等。其他園藝、花卉、種茶、養魚等方面的農書也不少,以至養蜂、種菌、治蝗、放養柞蠶等都有專書。還有一些著重闡述農業生產技術的原理,如明代馬一龍的《農說》,清代楊屾的《知本提綱》,標誌著傳統農學達到新的水平。全國性綜合農書中最重要的是刊刻於1639年的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全書70多萬字,包括農本、田制、農事(以屯墾為中心)、水利、農器、樹藝(穀物、園藝)、蠶桑、蠶桑廣(木棉、苧麻)、種植(經濟作物)、牧養、製造、荒政等12目,廣泛吸收了歷代的農事成就,總結了宋元以來的棉花,及明代後期甘薯等的栽培經驗,並提出治蝗的構想。書中著重敘述了屯墾、水利和荒政三方面問題,增補了前代農書的薄弱環節。作者主張發展北方水利,改變南糧北調局面。書中還收錄了反映歐洲科學技術成就的《泰西水法》。清政府主持編撰成書於1742年的《授時通考》,也是一部大型綜合性農書,體裁嚴整,徵引周詳,插圖豐富,但內容少有創新。

總結

中國農書保存了中國傳統農學和農業經濟等方面的珍貴資料,是中國古代科學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古代農書的收集、整理、校注、輯佚、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