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史話:古代兵勇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於元編著的《古代兵勇》為叢書之一,介紹古代兵勇的有關內容。 《古代兵勇》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軍事史話:古代兵勇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36頁
  • ISBN:9787546341484
  • 作者:於元 金開誠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於元編著的《古代兵勇》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古代兵勇的有關內容。具體內容包括:先秦兵勇、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兵勇、隋唐五代兵勇、宋元兵勇、明清兵勇、古代著名兵勇等。

圖書目錄

一、先秦兵勇
二、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兵勇
三、隋唐五代兵勇
四、宋元兵勇
五、明清兵勇
六、古代著名兵勇

文摘

(三)西周
周武王姬發是周文王姬昌的次子,他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率領大軍消滅商王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周王朝。在戰爭中,他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君,而且也是兵勇的最高統帥。
周代的兵勇仍以戰車為核心,一輛戰車及其配屬的步兵合稱“乘”,是最小的編制單位。一乘戰車上有三名甲士,由貴族組成。在左側的稱“車左”,持弓射箭,是主要的攻擊力量,為一車之長,號為甲首;在右側的稱“車右”,手持戈矛,勾刺敵人,又稱“驂乘”;在中間的甲士為馭手,負責駕駛戰車。
每乘配徒役20名,由平民或者奴隸充當,是戰車兵的侍從。其中5名提供後勤服務,負責養馬和準備一伙食;另外15名參加戰鬥,在車後護衛戰車,在戰車衝破敵人隊形時進行格鬥廝殺。
周代兵勇每5乘編為l隊,由僕射指揮;每10隊編為1“卒”,由“卒長”指揮;每2卒編為1“師”,由“師氏”指揮。
周代仍然以“師”為基本單位,但師的數量增加了,兵力更強了。周王朝兵力最多時多達14個師。
(四)春秋戰國時期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周幽王因寵愛褒姒,廢掉了申後和太子宜臼。申後之父申侯勃然大怒,聯合犬戎進攻周王朝,殺了周幽王。
次年,一些諸侯把周幽王的太子宜臼立為天子,是為周平王。平王即位後,戎狄勢力在王畿內繼續發展,嚴重地威脅著王室的安全。平王不得不遠避其鋒,將都城從陝西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附近)。歷史將平王以前的周朝稱“西周”,東遷洛邑以後的周朝稱“東周”。
東周曆經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由於鐵器的普遍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急速發展,推動了生產關係由奴隸主所有制向封建地主所有制的變革,導致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新興地主階級開始奪取政權,並實行變法,從而促進了地主政權的鞏固,推動了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
由於地主經濟的發展,較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掠奪其他國家的土地和人口,兼併戰爭愈演愈烈,日益頻繁殘酷。
這時,周天子喪失了昔日的權威,成為名義上的共主,而齊、晉、楚、吳、越等諸侯大國迭起爭霸,開始代天子發號施令了。
爭霸戰爭此起彼伏,兵勇成了爭霸的工具,軍事制度也伴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春秋時期,軍隊中步兵的比重逐漸增大了。每乘步兵從25名逐漸增加到50名、75名,而楚國軍隊每乘戰車竟配有步兵100名。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水軍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在戰鬥中逐漸形成了。楚康王十一年(前549年),楚國出動了一支水軍進攻長江下游的吳國。這次戰役被稱為“舟師之役”,這是史籍上首次關於水軍的記載。
楚國是最早組建水軍的國家,而且經常以水軍發動戰爭的也是楚國。楚平王六年(前523年),楚國組建水軍北上進攻濮城;楚平王十二年(前517年),楚國與越國約定夾擊吳國,也是出動水軍進攻吳國的邊境地區。
楚昭王元年(前515年),吳國進攻楚國潛城,楚軍以水軍包抄吳軍後路,使吳軍難以退兵。楚昭王八年(前508年),楚國再次進攻吳國,雙方在豫章一帶對峙。這時,吳國組建了一支水軍,用作疑兵之計,主力暗中襲擊楚國巢城,拔掉了這個軍事重鎮。
楚昭王十二年(前504年),吳國水軍一舉打敗了楚軍的水軍。楚國擔心亡國,曾一度遷都。
吳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吳國派徐承率領的一支水軍從海路北上,遠襲齊國。這次為遠程渡海作戰而編成的水軍,標誌著中國海軍編制的正式形成。
當時,水軍戰船上配備手持弓、戈一、戟、劍、盾等不同武器的戰士和專門的划船手。
在這一歷史時期,步兵作為獨立兵種正式出現了。
晉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晉國統帥荀吳率領晉軍與北方少數民族狄人在太原北面的山區作戰時,因地勢險要,戰車難以行駛,部將魏舒建議說:“狄人都是步兵,我們的戰車在山區里無法發揮作用,步兵困在戰車旁邊也一籌莫展。為了獲勝,不如讓自我以下的所有甲士全都下車徒步作戰。”荀吳同意這個建議,讓魏舒擔任前敵指揮。魏舒下令道:“從速拆毀戰車,所有甲士和跟隨戰車的步兵混編列陣。”這時,自認為出身高貴的車兵不願下車和步兵混在一起,魏舒當機立斷,把荀吳的一個親信車兵當場斬首示眾。車兵見狀,無不震恐,紛紛下車排陣。魏舒用—支小部隊在前面誘敵,將主力排列在陣後兩側。狄人沒見過晉軍徒步作戰,頓時哄堂大笑,也不列陣就蜂擁而上,正中了魏舒的誘敵之計。晉軍主力兩側合擊,狄人大敗。這是歷史上首次在戰場上隨機應變、臨時組編步兵的戰例。
步兵作為華夏軍隊的一個獨立兵種,從此誕生了。
在戰國時期,步兵已經是軍隊作戰的主力了。此後,歷代步兵一直占軍隊的絕大部分編制。
在這一歷史時期,騎兵也已經初具規模。
馬是人類很早就馴服並用於戰爭的動物。但是,早期的騎兵既沒有馬鞍,也沒有馬鐙,全靠自己雙腿用力緊夾馬腹賓士作戰,因而在馬背上限難使用身體力量來進行劈砍、刺殺等格鬥動作,主要靠射箭來殺傷敵人。
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族善於高難度的騎射、格鬥,而中原地區的各國軍隊到較晚時才開始組建騎兵隊。
當時,華夏民族服裝是寬袖長袍,騎在馬上連射箭都很困難。地處北方的趙國在長期與遊牧民族的衝突中痛感騎兵的重要性,因此趙武靈王毅然下令推行“胡服騎射”,將騎兵的服裝改為與遊牧民族相同的窄袖短衣,建立起—支可以與遊牧民族作戰的騎兵隊。
由於那時還沒有馬鐙,騎兵難以進行馬上格鬥。在野戰中,騎兵一般不在正面進擊敵人,主要用於包抄、迂迴、追擊等。
戰國時期,騎兵的編制規模不大,不能獨立執行戰役任務。
P12-21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