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濟史稿(第一卷)》是2005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劍農。
基本介紹
- 作者:李劍農
- ISBN:9787307045309
- 頁數:283
- 定價:18.0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05-01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先秦兩漢部分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分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三冊,全書著重闡述中國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在說明封建社會生產關係變化中,著者十分重視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的關係,特別是歷代王朝在權利分配和賦役負擔等方面偏優地主階級,尤其是貴族地主階層,造成了各個時期階級矛盾複雜化和經濟殘破的局面。
本書著重闡述了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其間,尤其重視政治與經濟的相互作用,賦稅和徭役的輕重,關乎民眾的負擔和收入,直接反映民眾的生活狀況。對各時期的工商業動態亦加以深入考察,以窺社會經濟發展之全貌。
作品目錄
第一編 殷周之際及周代前期
第一章 甲骨文時代之經濟史影
一、 農業情態
二、 生產工具與耕作方法
三、 社會經濟關係
第二章 周民族之來源及其初期生活情態
一、 周民族之來源問題
二、 周民族初期之生活情態
第三章 周代之“封建”
一、“封建”與宗法之意義
二、周初進入“封建”組織之史跡及其原因
第四章 宗周時期“封建”制度之進展
一、 鼎彝銘文中所記土地與奴隸之分割
二、 《詩》中所見“封建”制度之擴張
三、 領土與農民之生活關係
第二編 周代後期
第五章 產業之進化
一、 由青銅器進入鐵器時代
二、 職工之分業獨立與冶鐵業之成立
三、 農業技術之進步
第六章 金屬貨幣制度之演進
一、 貨幣之意義
二、 中國金屬貨幣演進的器物與形制
三、 各種貨幣使用之時代
第七章 商業之發展
一、 春秋時期之商業情況
二、 戰國時期之商業情況
三、 關稅制度之萌芽
四、 人口增加與大都會之興起
第八章 土地之兼併]
一、 諸侯兼併
二、 世卿貴族的兼併
三、 戰國時代私家豪富之兼併
四、 田賦制度之演進
第九章 孟子的井田設計
一、 井田論之起源及演變
二、 孟子井田論之根源及其政策設計之由來
第十章 商鞅的經濟政策
一、 商鞅所處之時代
二、 商鞅變法之始末
三、 商鞅的政策與孟子的設計之比較
四、 商鞅政策之出發點及其成功之理由
五、 分封制度下原有貴族領主勢力之趨於毀滅
附徹助貢
先秦田稅制度演進之推測
一、“徹”字在先秦古籍上之本義
二、漢以後經解家之諸說述略
三、對於諸說之批判與合理之推測
四、周代稅制演進事象之探索
第三編 兩漢
第十一章 兩漢總敘
一、 經濟上之基本情況
二、 經濟領域的重心
第十二章 農業的進展
一、 水利灌溉事業之推廣
二、 農器與農業技術之改進
三、 新農器藝推行之效率
四、 天災的影響
第十三章 工業
一、 工業的門類及改進之程度
二、 工業生產之地方性
三、 工業生產之商品性與自然經濟
四、 商品生產的冶鐵與煮鹽
第十四章 貨幣
一、 金之法定地位及與錢銀之關係
二、 銅錢之變革——由半兩變為五銖
三、 王莽之貨幣改革與失敗
四、 五銖錢制之恢復及其破壞
五、 貨幣的購買力
第十五章 商業
一、 商業之主要都會與交通
二、 市制
三、 商業之實際情態
四、 對外商業
第十六章 土地
一、 富的觀念與土地
二、 土地之買賣與爭奪
三、 土地之分配與人口
第十七章 賦稅制度
一、 財政組織大概
二、 賦稅之種類與變遷
三、 田租征納物
四、 特殊地區之特殊賦稅
五、 賦稅之負擔分配
第十八章 經濟思想及政策
一、 西漢前期
二、 西漢中期
三、 西漢後期
四、 王莽當權期中之改制
五、 光武中興以後
第一章 甲骨文時代之經濟史影
一、 農業情態
二、 生產工具與耕作方法
三、 社會經濟關係
第二章 周民族之來源及其初期生活情態
一、 周民族之來源問題
二、 周民族初期之生活情態
第三章 周代之“封建”
一、“封建”與宗法之意義
二、周初進入“封建”組織之史跡及其原因
第四章 宗周時期“封建”制度之進展
一、 鼎彝銘文中所記土地與奴隸之分割
二、 《詩》中所見“封建”制度之擴張
三、 領土與農民之生活關係
第二編 周代後期
第五章 產業之進化
一、 由青銅器進入鐵器時代
二、 職工之分業獨立與冶鐵業之成立
三、 農業技術之進步
第六章 金屬貨幣制度之演進
一、 貨幣之意義
二、 中國金屬貨幣演進的器物與形制
三、 各種貨幣使用之時代
第七章 商業之發展
一、 春秋時期之商業情況
二、 戰國時期之商業情況
三、 關稅制度之萌芽
四、 人口增加與大都會之興起
第八章 土地之兼併]
一、 諸侯兼併
二、 世卿貴族的兼併
三、 戰國時代私家豪富之兼併
四、 田賦制度之演進
第九章 孟子的井田設計
一、 井田論之起源及演變
二、 孟子井田論之根源及其政策設計之由來
第十章 商鞅的經濟政策
一、 商鞅所處之時代
二、 商鞅變法之始末
三、 商鞅的政策與孟子的設計之比較
四、 商鞅政策之出發點及其成功之理由
五、 分封制度下原有貴族領主勢力之趨於毀滅
附徹助貢
先秦田稅制度演進之推測
一、“徹”字在先秦古籍上之本義
二、漢以後經解家之諸說述略
三、對於諸說之批判與合理之推測
四、周代稅制演進事象之探索
第三編 兩漢
第十一章 兩漢總敘
一、 經濟上之基本情況
二、 經濟領域的重心
第十二章 農業的進展
一、 水利灌溉事業之推廣
二、 農器與農業技術之改進
三、 新農器藝推行之效率
四、 天災的影響
第十三章 工業
一、 工業的門類及改進之程度
二、 工業生產之地方性
三、 工業生產之商品性與自然經濟
四、 商品生產的冶鐵與煮鹽
第十四章 貨幣
一、 金之法定地位及與錢銀之關係
二、 銅錢之變革——由半兩變為五銖
三、 王莽之貨幣改革與失敗
四、 五銖錢制之恢復及其破壞
五、 貨幣的購買力
第十五章 商業
一、 商業之主要都會與交通
二、 市制
三、 商業之實際情態
四、 對外商業
第十六章 土地
一、 富的觀念與土地
二、 土地之買賣與爭奪
三、 土地之分配與人口
第十七章 賦稅制度
一、 財政組織大概
二、 賦稅之種類與變遷
三、 田租征納物
四、 特殊地區之特殊賦稅
五、 賦稅之負擔分配
第十八章 經濟思想及政策
一、 西漢前期
二、 西漢中期
三、 西漢後期
四、 王莽當權期中之改制
五、 光武中興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