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是2014年2月1日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
- 類型:科學與自然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215025
- 作者:徐潛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204頁
- 開本:16
《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是2014年2月1日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潛。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國古代各項科技成果,包括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等。中國古代科技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實用技術。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建築等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創造無不帶有鮮明的實用烙印。然而,時代在前行,曾經套用廣泛的古代實用技術,早已失傳或正在消失,需要我們以現代技術手段復原和...
兩宋使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是沈括。這時中國的四大發明相繼問世,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兩宋時,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發展達到了高峰。正如在行政和藝術上的繁榮一樣,南宋也是令人激動的技術創新時期。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
其中農學、醫學、數學、天文學是我國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學。從商周時期,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發展,到宋朝臻至鼎盛,古代中國科技都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當中。明清時期,受海禁及閉關鎖國等對外政策的影響,是古代中國科技的衰落時期,西方科學技術傳進我國。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1)中國古代科技具有...
中國科技歷程,指的是古代中國科學技術成就輝煌,近現代中國科技發展歷經曲折 、新中國成立科技事業新的起點的歷程階段。古代中國 ――科學技術成就輝煌 中華民族的科技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曾經為人類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並且在16世紀中期以前一直處於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關日食...
宋朝(960年—1279年)在中國歷史上有大量的科技發明,四大發明之中的膠泥活字印刷術誕生於宋朝。四大發明的集中時間雖然都在宋朝,但大規模套用的時間卻不發生在宋朝,如四大發明之中的印刷術一直到1440年德國谷登堡的鉛字活字印刷術出現和印刷術開始在歐洲傳播以後,世界各地居民的識字率才開始攀升,而中國也在1833年...
《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是2014年2月1日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潛。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中,編者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把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科技與發明文化展示出來,讓具有國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
這部書是繼2016年6月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主編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出版之後,就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探討和梳理的著作。我想結合編撰工作談談自己對中國重大發明創造研究及相關科技發展問題的一些認識和思考。作品鑑賞 文化傳統是民族與國家賴以生存、發展和保持自身特質的基礎。文化自覺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文化...
中國發明一百項列出中國早於西方的科學和技術發明項目一百項。英國人羅伯特·坦普爾(Robert Temple)將李約瑟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總結出中國古代一百條重要的發明,著(中國的天才)一書,經李約瑟認可。這100項發明,都是中國領先世界各國的,有的早3200年,最短的也有50年。這100項發明分為10大類。坦普爾在(...
但是,僧一行和梁令瓚卻以獲得天文鐘的發明權而永垂史冊。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中說:僧一行和梁令瓚所發明的平行聯動裝置,實質上就是最早的機械時鐘,是一切擒縱器的祖先,走在歐洲14世紀第一具機械時鐘的前面;西方關於鐘錶裝置是14世紀早期歐洲的發明這一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水運...
2013年8月5日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成立“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並舉行首次會議,依託研究所的古代科技史研究室,正式啟動“發明創造評選”活動及相關出版物的籌劃。參會者有自然科學史所的華覺明、張柏春、羅桂環、韓健平、孫顯斌、韓毅、彭冬玲,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呂建華、趙暉。11月研究組舉行學科召集人...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創造大全》是2015年7月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會影。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創造大全》從古代社會中選擇了中國古代史上有較大影響的發明創造,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數學、物理、生物、化學、農學、醫藥學、紡織印染、建築、水利、航海、軍事等,並配有百餘張精美圖片,圖文並茂...
《影響世界的100大中國古代發明與發現》是2009年4月1日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楊禾。本書主要從農業、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醫藥、冶金、航海等領域,遴選了100項中國古代發明與發現,構成中國古代眾多科技成果的一個縮影。內容簡介 四大發明的光芒仍在閃耀,絲綢之路的塵沙仍在飄揚!順著五千年歷史的河流...
有網友稱,這樣的事實大大打擊了人們的信心,甚至有人對“四大發明”等其他中國古代科技成果提出質疑。 在北京某初級中學教歷史的韓老師說,中學歷史教材里使用的,還是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圖片,他們一般不會刻意向學生說明這是原物還是復原模型,“連張衡本人的畫像都是後人模擬的”。韓老師說,介紹地動儀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