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江南園林》由徐潛主編:江南氣候溫和,水量充沛,物產豐盛,自然景色優美。晉室南遷後,中原人士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園林的營建創造了條件。東晉士大夫崇尚清高,景慕自然,或在城市建造宅園,或在鄉野經營園圃。南宋偏安江左,在江南地區營造了不少園林,臨安、吳興是當時園林的集聚點,蔚為江南巨觀。明清時代,江南園林續有發展,尤以蘇州、揚州兩地為盛。 《中國古代江南園林》適合大眾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江南園林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88頁
- 開本:16
- 作者:徐潛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拙政園、蘇州園林、嶺南園林、留園。
圖書目錄
二、蘇州園林
三、嶺南園林
四、留園
文摘
我國古典園林,興於商周,至今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最初稱作苑囿,專為帝王所有。自西漢時始有私家園林。南北朝以後,園林轉向自然山水化,經唐、宋的蓬勃發展,至明清時達到鼎盛,形成了獨特風格,以追求“雖有人作、宛自天開”,寄情山水、得大自在為最高境界的自然山水園林。
我國古代名園,在文化生活諸門類中,為一浩瀚項目,遺憾的是,其遺址留存至今的,不足十之一二。那些今日仍存在的中國古代園林,便成了園林史上的活標本,供人們欣賞遊覽,回想以往的歲月。
漫步於拙政園,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眼前一切風景的背後,那曾經擁有的繁榮富庶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雖然它已經逝去,雖然它沉默不語。
拙政園,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如果我們以這片土地為原點,沿著歷史的長河溯流而上的話,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國時代。這一路便是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
遊覽古園,最好的方式就是漫步,你會注意到許許多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也許不過是一個儉樸的木門,一扇鏤花的圓窗,一對精巧的門鈸,一塊生動的磚雕,也見證了那許許多多早已遠去的麗日與風霜,輝煌與哀傷。
當你面對園中一座小亭驚詫莫名或在一幅字跡斑駁的對聯前若有所思時,一個歷史掌故,一則名人軼事可能讓你盡享發現的喜悅,讓你“千古興亡,百年悲歡,一時登覽”……
(一)拙政園的前身
拙政園坐落於蘇州東北婁門西側,為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之一。之所以稱之為古典,正在於它久遠的歷史。
拙政園原址初為三國時吳國鬱林太守陸績府第。陸績(187—219),字公紀,吳郡吳縣(今蘇州)人,自幼聰明過人,知禮節,懂孝悌,尊重長輩,孝敬父母。6歲那年,於九江拜見袁術,袁術贈的橘子,陸績捨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於懷中。臨行告辭、躬身施禮時橘子落地。袁術問道:“陸郎作賓客怎么還藏著橘子?”陸績跪而回答:“留三隻橘子欲回去送給母親品嘗。”袁術聽罷驚奇不已。從此以後,陸績懷橘便傳為佳話。陸績成年後在吳國做官至鬱林太守,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精通,作有《渾天圖》等,當年諸葛亮“舌戰群儒”時,陸績也是其中之一。可惜他32歲便英年早逝。
拙政園在南北朝時為宋名士戴顒住宅。戴顒(378—441),中國古代琴家。戴顒生活的時代,正值南北分裂,朝代迭易,戰亂頻繁。戴頤與其父兄一樣,無心功名利祿,遁跡山林,以琴書自娛,是隱逸人物。他從父親那裡學得書法、雕塑和琴藝,能彈奏多首樂曲。396年其父去世,他極為悲痛,不忍再彈父親傳授的樂曲,遂另作新曲十五首和大型樂曲一首,立即流傳開來,今已無存譜。他創作的新曲有《三調游弦》《廣陵止息》等,與當時流傳的同名樂曲相異。此外,他還將漢代歌曲《何嘗》《白鵠》合為一曲,起名《清曠》,成為中國古典音樂史上的不朽名曲。
再後來,這裡又成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宅院,陸龜蒙(?—881),蘇州人,為唐代農學家、文學家。陸龜蒙出身官僚世家,其父陸賓虞曾任御史之職。早年的陸龜蒙熱衷於科舉考試。他從小就精通《詩》《書》《儀禮》《春秋》等儒家經典,特別是對《春秋》更有研究。在進士考試中,他以落榜告終。此後,陸龜蒙跟隨湖州刺史張博遊歷,並成為張博的助手,此後歸鄉過起了隱居生活。陸龜蒙在文學上與當時另一詩人皮日休並稱為“皮陸”,創作出大量清新優美的詩歌與散文。陸龜蒙有釣魚、飲茶、作詩的嗜好,他對各種漁具和茶具都有所了解,並為之寫詩歌詠。此外,陸龜蒙還是個農學家,他對當時江東一帶重要的水田耕作農具——犁的各部構造與功能作了記述和說明,寫了《耒耜經》一文。
北宋時山陰縣主薄胡稷言五柳堂也建於此地,元代又建有大弘寺,元末明初張士誠占據蘇州時,其婿潘元紹在此建駙馬府。
P2-4
序言
其實,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樣,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綜合體”,是一種長期積澱的文明結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樣,我們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們想通過這套書,把那些文化中的閃光點凸現出來,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營養。做好對傳統文化的揚棄是每一個發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視的一個課題,我們希望這套文庫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在這套以知識點為話題的圖書中,我們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吉林文史出版社做書的準則是“使人崇高,使人聰明”,這也是我們做這套書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處,也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