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巡視制度研究》是一本2022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巡視制度研究
- 作者:高進
-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 頁數:249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5104276
《中國古代巡視制度研究》是一本2022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進。
《中國古代巡視制度研究》是一本2022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進。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政治學原理和歷史學實證方法,梳理中國古代巡視制度的內涵、類型、目的及其制度變遷歷程,分析古代巡視制度折射的政治權力圖景。通過分析中國古代巡視制度的巡視主體、巡視法規依據、巡視職責、巡視工作流程、巡視紀律與監督,...
一、研究中國巡察制度的背景與意義 二、中國古代巡察制度的歷史演變 三、中國近代巡察制度的發展歷程 四、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巡視制度建設歷程 第一篇中國占代巡察制度 第1章先秦時期的巡察制度 第一節原始社會的民主監督習俗 一、原始社會晚期的權力監督實踐 二、原始社會晚期監督實踐的特點 第二節夏商西周時期權力...
《漢代巡視制度研究》是2014年11月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國芝。內容簡介 《漢代巡視制度研究》是作者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主要探討了秦代巡視制度的產生、確立,漢代巡視制度的發展演變,漢代中央及地方巡視制度,漢代巡視官員管理制度,漢代巡視制度的保障機制和漢代巡視制度的歷史地位等問題,對我們今天的...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分析 一、相關基礎理論現狀分析 二、中國古代巡視制度分析 三、國外執政黨黨內監督現狀 第三節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一、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二、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有利於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四、有利於完善黨內制約監督機制 第四...
從制度相關人的價值認同來說,“清官文化”是巡視制度社會嵌入的另一關鍵因子。清官文化不但被社會下層民眾所信奉,也為統治階級所推崇。在此社會文化嵌入背景下,中國古代巡視官員奉天子之命進行巡察,擁有較大的權威,能“以小監大”“以卑督尊”,即使職位僅六百石的刺史,也能監察二千石的地方大員。巡視制度是...
《中國監察通鑑(元朝卷)》側重於從資政的視角治史,用大量篇幅總結了元朝治國理政的成敗得失,闡明了制度反腐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剖析了監察制度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設計的獨特價值和深刻內涵,為我們學習、了解、研究古代監察制度建設及反腐倡廉的歷史,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珍貴史料。圖書目錄 第一...
8.中國共產黨黨內巡視制度的歷史沿革是什麼?9.中國共產黨新時期巡視制度的基本情況是什麼?10.中國共產黨現行黨內巡視制度有哪些特點?11.建立和完善黨的巡視制度的重要意義是什麼?12.為什麼說開展巡視工作是完善黨內監督制度、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迫切需要?13.為什麼說開展巡視工作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黨的執政...
《中國監察通鑑(先秦、秦朝卷)》是201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賀清龍。內容簡介 《中國監察通鑑》全書約300萬字,共11卷。專家們一致認為,該書是部系統研究中國監察制度的學術專,填補了多項歷史空白。與其他學術專相比,該書的鮮明特色在於側重於從資政的視角治史,用大量篇幅總結了歷朝歷代治國理政的成敗...
《中國監察通鑑(明朝卷)》側重於從資政的視角治史,用大量篇幅總結了歷朝歷代治國理政的成敗得失,闡明了制度反腐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剖析了監察制度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設計的獨特價值和深刻內涵,為我們學習、了解、研究古代監察制度建設及反腐倡廉的歷史,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珍貴史料。圖書目錄 ...
正統年間,巡鹽御史制度初步成形,明廷令兩淮、兩浙、長蘆等運司,每歲各差御史一員,領敕巡視禁約、催督鹽課。景泰間一度出現反覆,但很快穩定下來。成化年間,基本形成定製,即規定山東濟寧至南京一帶河道,由兩淮巡鹽御史帶管;通州直抵濟寧一帶河道,由長蘆巡鹽御史帶管。清代沿襲明制,又有所變化。除了監察...
與其他學術專著相比,本書的鮮明特色在於側重於從資政的視角治史,用大量篇幅總結了歷朝歷代治國理政的成敗得失,闡明了制度反腐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剖析了監察制度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設計的獨特價值和深刻內涵,為我們學習、了解、研究古代監察制度建設及反腐倡廉的歷史,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珍貴史料...
在每一個階段,則按照歷朝監察制度演變的原因、監察機構的設定分工、監察官的職權範圍、監察法規、監察方式和程式、監察官的選任考核獎懲、監察制度的效用及利弊得失等小題,分節予以系統闡述。圖書目錄 序 緒論 一、研究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意義 二、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模式和歷史分期 三、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 四、...
據說,早在中國歷史的傳說時代,也就是堯舜的時候,就建立了上訪渠道——“進善旌(提合理化建議)”“誹謗木(提批評意見)”“敢諫鼓”。以後的歷朝歷代,都建立了上訪制度,讓民間的冤情可以直達天聽。065 / 御史一出,地動山搖——古代的巡視工作 “御史出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懾州縣,為不任職”,...
各國的人事分類制度,除職位分類外,還有一些國家實行品位分類。中國古代對文官的管理即實行品位制。品位分類非常重視公務員的資格條件,並把它與公務員的官等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品位分類中,官等是對公務員個人資格的認定,是對公務員個體差異價值的承認,它與職位雖有聯繫,但不是必然聯繫。職位分類具有高度非人格化的...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修驛道,設郡縣”。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宮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動機 秦始皇結束了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王朝。統一大業完成後,為了申張秦法、宣揚威德,為了考察軍事和...
我們對中國古代法處在誤解之中 對“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真誠覺悟 明清士大夫休閒觀蘊有積極因素 古代人才興國的微型標本 巡視制度:歷代相沿的監察制度 清代京官如何解決住房問題 持久抗戰的真諦 三山五園是清帝“視事之所”戴胄直諫明斷案 “打秋風”:明清官場公開的斂財怪象 “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
明代的巡撫制度為清代地方採用督撫制奠定了基礎,它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清代巡撫的調整在清代督撫體制確定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與地方行政區劃的調整緊密相關,尤其與省區的協調是相一致的。巡撫的調整,不僅是為了加強高層政區對地方的有效管理,而且也是對巡撫與總督關係的一種協調策略。
第四章 標本兼治——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廉政實踐 132 第一節 十八大以來的廉政成果 132 第二節 廉政制度建設研究 135 第三節 中央巡視制度研究 157 第五章 境外廉潔教育實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69 第一節 北歐廉政之謎 169 第二節 新加坡制度束廉 176 第三節 香港地區組織治貪 182...
古代監察制度是如何運行的 ...055 巡視制度:中國歷代沿用的監察形式 ...063 古代迴避制度為何越來越嚴 ...070 中國古代的人口觀 ...076 古代人口為何呈梯級性增長 ...085 管仲“以商治國”為何不能長久 ...093 吳起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
候官統候史,候史管燧長,負有保管裝備,修葺建築物、管理“天田”,巡視檢查與及時匯報的職責,候官則向都尉負責。為了保證烽火制度的嚴格執行,漢代有一整套嚴密的制度。修建歷史 商周 相傳三千多年前周朝幽王性情殘暴喜怒無常,自從絕代佳人褒姒入宮後終日被美色所迷。從此幽王的王后申後被幽禁在冷宮但敢怒而不...
本書系《古代公務員職場指要》叢書之一,作者從紛亂繁雜的史料中就中國古代官場中上下班、機關值班、衙署門衛制、信訪投訴、官署保密制、官印管理使用、公務出差、官員任職期限、考核、京官外任、離任審計、巡視機制、"三公經費"、地方駐京辦事處、政府編外機構、官吏懲戒、官場連坐、失職與問責、犯賭和禁賭、罷免與復出...
論述了中國古代作者結合多年實踐的思考,對我國當前監督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完善權力制衡與防治腐敗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不僅從理論上對權力腐敗、民主法治、道德風險等方面進行了思考,而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構建權力監督與制衡的社會基礎、經濟基礎、政治基礎、法治基礎的基本思路,強調制度創新、機制創新、體制創新,...
制度意義 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維護皇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變化有其特定的、具體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對於探討兩漢行政權與監察權的關係,以及進一步探索中央集權與...
借鑑《資治通鑑》所載的吏治監察治理機制和經驗做法,本書將《資治通鑑》中有關吏治監察事跡進行收集整理,從七個部分加以闡述,分別是治盛之世的吏治監察、衰亡之世的吏治監察、雄武之君時期的吏治監察、守文之君時期的吏治監察、吏治監察制度、關於吏治監察的言論和吏治清明的歷史舉措,期望為讀者學習研究中國古代...
主持國家體育總局科研項目“政府體育公共服務內容及標準體系研究”主持科技部科研項目“服務業分類等系列基礎與支撐標準研究”主持橫向項目“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巡視檢查報告制度暫行規定修訂研究”主持橫向項目“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護巡查制度研究”主持橫向項目“北京市西城區十三五規劃法治建設研究”編(譯 )《中國古代土地...
作者董聯聲1975年開始潛心研究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歷史。根河市文化主管部門在深入調查認證後將其20餘年研究成果編輯成專著出版。《“使鹿部”——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全書近30萬字,共九章。其中《歷史上的人口發展變化與定居四十年現狀》、《大興安嶺西北麓“使鹿部”鄂溫克語地名》、《歷史上的氏族制度與狩獵區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