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農民畫是江蘇省的傳統藝術。六合區冶山鎮地處江淮流域,因區劃調整2000年3月由原冶山鎮、四合鄉、東王鄉合併而成,歷史上農民習慣受到吳楚文化影響,民間盛行刻木剪紙、灶頭畫、中堂畫、刺繡等。
冶山鎮地處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東北部,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是承接南京都市圈經濟影響力向北輻射的視窗。冶山鎮區位優勢明顯,東連寧揚、寧通高速公路,西接寧連、寧淮高速公路,南接省級開發區—六合經濟開發區,距南京40公里,距揚州64公里。建成的東部幹線直達南京四橋並貫穿全鎮,冶山正融入南京半小時都市發展圈,更是江北主城區發展的後花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南京四合農民畫
- 地區:江蘇省
- 影響:吳楚文化
- 距南京:40公里
起源,現狀,
起源
旅遊資源獨特,有桂子山石柱林、養心湖、白雲山遺址、紫藤園、桃花塢等理想的天然旅遊資源,其中桂子山石柱林蜚聲海外,其歷史之悠久、形狀之完好,堪與美國著名的黃石公園石柱林媲美,是江蘇六合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已被南京市列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文化底蘊深厚,“四合農民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文化部命名的“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現狀
1976年,原四合鄉成立了一個民間美術愛好者小組,進行比較系統的創作輔導。之後民間美術隊伍不斷擴大。1985年5月5日,鄉文化站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美術創作培訓班,參加人數86人,創作作品80多幅。在此基礎上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農民畫協會,聘請原江蘇省書畫協會秘書長田原先生人任名譽會長,市美協主席黃丕謨先生任顧問,並正常開展培訓和創作活動。當年九月在六合縣城舉辦了第一次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華君武參觀了畫展,中顧委員委員江渭清親臨畫展並題詞祝賀。1986年2月,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了四合農民畫展。1988年1月、1989年9月 和1989年10月,分別應邀赴美國聖路易斯、北京懷柔縣“國際衛生組織亞太地區農村衛生工作研討會”和日本名古屋展出。1993年2月16日王林山先生個人農民畫展在江蘇美術館成功展出。
國內外多家報刊、電台、電視台、美術出版單位等,分別從不同角度刊登、介紹四合農民畫。江蘇電視台、南京電視台曾數度為四合農民畫精心製作專題片。日本的《國際交流》雜誌選用農民畫作為封面,並出版了兩千冊《中國南京農民畫》專集。
到目前為止,六合農民畫已創作作品1000餘幅,論文多篇。在國內外參加不同規模的展覽30多次。在國內外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100多件次。獲得市級以上獎勵近40個,有15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單位收藏。此外,先後接待國內外來訪、參觀者500餘次1萬多人。
1988年2月,六合縣因四合農民畫而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2008年12月,冶山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六合農民畫,在風格上既有江南水鄉的秀麗委婉,又有淮北平原的粗獷豪放和質樸;在題材上,有的取材於古老的民間習俗、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有的取材於富有時代氣息的農村生活和對未來的憧憬;在手法上,以農民獨創的繪畫語言,講情不講理,構圖不受空間和時間的束縛,色彩不受自然真實的局限,形體不受常規比例的制約,大膽地運用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形成了虛中見實、土中見雅、拙中見美、民族風格鮮明、鄉土氣息濃郁的風格。骨幹作者有王林山、繆華俊、張國良、王金鳳、丁廣華、胡斌等。
為了促進農民畫的發展,發揮農民畫資源優勢,2005年鎮投入200餘萬元,建成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的四合農民畫院。2009年3月,在國家地質公園桂子山石柱林景區設立農民畫創作展銷廳,並同多名作者簽約,安排他們專職從事農民畫創作,穩定一支創作隊伍。2009年將在省、市區舉辦4次不同規模的展覽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建立一支行銷隊伍,將其作為藝術產品進行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開發,統一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