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地質志

中國區域地質志

《中國區域地質志》是2017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各省地質調查院編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區域地質志
  • 外文名:Regional geology of China
  •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12
書名:中國區域地質志
作者:各省地質調查院
已經出版部分:福建、海南、湖南、河北、寧夏、貴州、江西、陝西、遼寧、天津 等十卷
出版日期:2017.12
簡介:2017年12月11日,“中國區域地質志”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會議發布了福建、海南、湖南、河北、寧夏、貴州、江西、陝西、遼寧、天津十省(市)新一代中國區域地質志的志書和圖件(含資料庫)。
我國第一代《區域地質志》出版於上世紀80-90年代。之後我國地質事業蓬勃發展,獲得了海量的基礎地質資料,取得了豐碩的調查研究成果。2008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新一代全國區域地質志編纂,旨在將過去幾十年來取得的豐富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資料進行綜合研究和集成,使之系統化、規律化和理論化,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套有巨觀影響的整裝地質產品,為發展地球科學理論開闢通途,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對地球科學知識的需求。
十年來,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領導下,在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指導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組織各學科專家,組成了以李廷棟院士為首的近千名地質科技工作者的團隊,團結協作、開拓創新,付出了大量心血、汗水和智慧,完成了24個省級地質志和2個區域地質志編纂,首批出版10個並正式向社會發布,實現了地質科技成果有效轉化套用,同時在關鍵地質問題解決、地質理論創新、人才培養和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累累碩果:一是創新提出洋板塊地質學學術思想,有望通過發展洋板塊地質學,對中國大陸的形成與演化進行創新性綜合研究,發展中國的區域地質理論。二是進一步完善了全國地層-岩石-構造格架,首次建立了新一代動態地層區劃,初步厘定了全國岩漿岩年代學格架,提出了中國大地構造板塊區劃新方案,建立了中國岩石圈構造單元分區及中國東部岩石圈三維結構模型,深化了岩石圈性質、成因的認識。三是提出了一系列關於地層、岩石、構造等基礎地質問題的創新性認識。四是拓展了領域,主動支撐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編志中首次突出了城市地質研究的新領域,增加了城市建設、布局、發展等相關內容;服務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建立了雄安新區全新世環境演變過程;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厘定京津冀地區全新世地層層序、第四紀冰期序列和海侵事件,總結海陸演化進程;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編制海域地質志,為我國開展海港建設、海底工程和海底資源開發提供第一手基礎資料和圖件。五是探索建立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緊密融合新模式。創建了“1+6+33+n”的協同創新機制。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牽頭,聯合6個大區地調中心、廣州海洋地質局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31個省(市、區)地勘部門,以及各有關地質院校,共同完成志書的編纂,開創了產、學、研聯合攻關的新局面,同時搭建了科技人才成長的平台。
全國區域地質志記錄了地質行業上下求索的歷程,是推動地質科技進步的基石,是傳承和彰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有助於我們總結髮現地質事業的發展規律,明確奮鬥目標,激發創造性,可以讓歷史告訴未來,薪火相傳,進一步推進地質事業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金髮出席會議並致辭。李金髮副局長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中國區域地質志項目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地質志的編撰是國家地質調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喜事。全國區域地質志是一套規模宏大、價值珍貴、意義重大的綜合性和原創性地質成果,是最系統和最權威的國家基礎地質數據,是國家進行經濟建設、資源開發、環境與生態保護、科學研究與普及首要參考資料。
“中國區域地質志”項目負責人李廷棟院士做了“中國區域地質志編纂與科技創新”的主題報告,重點匯報了新一代區域地質志在“夯實地質理論創新的科學基礎,搭建了協同攻關和人才培養的平台”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並發布了新一代十部省級地質志志書和圖件。目前“中國區域地質志”項目已在32個省、11個構造單元(重要成礦區帶、重要經濟區、海域)和全國層面開展了編志工作,每部志書都包括地質志、地質圖件和資料庫三個部分,每套圖件都包括地質圖、地質構造圖、岩漿岩圖、第四紀地質圖等國家基礎地質圖件,比例尺為1:25萬、1:50萬、1:100萬、1:250萬、1:500萬(1:400萬)等國家基本比例尺系列。整套系列成果將包括32個省(區、市)地質志,16個重要構造單元地質志和全國性專業地質志書,全部編纂工作計畫於2021年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