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管理:總論卷

中國化管理:總論卷

《中國化管理總論卷》融合國學智慧、西方管理思想、紅色經典管理經驗於一體,是中國人寫中國管理的第一部管理哲學著作。在哲學和科學的交叉點上凸顯了中國化管理的特點、功能和文化魅力。該書圖文並茂,引人入勝,已被教育部選為高校管理類主要參教書目。此書不但教給廣大讀者思維方式和管理規律,更重要的是指在提高豐富人的精神境界和心靈覺悟。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化管理:總論卷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頁數:25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作者:於江山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20281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融合國學智慧、西方管理思想、紅色經典管理經驗於一體,是中國人寫中國管理的第一部管理哲學著作。在哲學和科學的交叉點上凸顯了中國化管理的特點、功能和文化魅力。該書圖文並茂,引人入勝,已被教育部選為高校管理類主要參教書目。這次是修訂後重版。

作者簡介

於江山,著名跨界學者,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國學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海歸學者、較早在國內開講MBA和EMBA,曾任上市公司高級CEO,曾著有《母親教育》、《精彩女人》等作品。

圖書目錄

總序跋涉在國學的大地上
序“中國化”不僅是信仰的堅守
第一章推出中國化管理順勢應時
第一節管理與管理學分類
第二節蘇聯管理模式對中國的影響
第三節美、歐、日、新管理思想對中國的影響
第四節管理學在中國
第五節 中國化管理——掀起你的蓋頭來
第二章中國化管理是領導人的必修課
第一節 中國化管理是中華文明的結晶
第二節學習中國化管理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講政治是管理者的基本功
第四節中西合璧與教學相長
第五節主要經典導讀
第三章中國化管理的特點
第一節 “以人為本”的管理主體觀
第二節 以企世合一為特點的普適性管理模式
第三節 以虛擬血緣為人際定位的層階觀
第四節 以太和為終極管理目標的價值取向
第五節 以中庸為標準的評價體系
第六節 以陰陽互生為本源的太極思維
第七節 以與時俱進為指導的發展理念
第八節 以藝術為理想境界的管理追求
第九節 以兼容並包為特色的文化傳統
第四章和人之道
第一節 明 己
第二節修身
第三節聚焦“關係”
第四節和人之道(上)
第五節和人之道(中)
第六節和人之道(下)
第五章用人之道
第一節人際關係是重要生產力
第二節觀人
第三節察人
第四節用人
附:秦始皇的用人之道
第六章天下第一難題——接班人工程
第一節史鑑
第二節宗法基因與家族化訴求
第三節人身依附和圈子效應
第四節禪讓——美麗的傳說
第七章為官之道
第一節壓力和抱怨的交響
第二節做健康的管理者——養生是一門功課
第三節做快樂的管理者(上):慢生活是一種心態
第四節做快樂的管理者(下):快樂是一種能力
第五節做平安的管理者——守住底線
跋:“中國化管理”及其背後

後記

6個月緊鑼密鼓的寫作,6年間時斷時續的講演和講課,接近60年的學、思、用、悟,終於形成了面前這本《中國化管理》的小書。對於作者來講,屬於厚積薄發,書成之日,小有沾沾自喜。
感謝生活,賜予作者相對豐富的閱歷。閱歷有時是人生的奠基,有時是視野的平台,有時又變成一種理性的自信。是閱歷引領作者進入中國化管理的理論建構和踐履,又是閱歷成就了作者的某些優勢:管理者團隊中大都缺乏淹博的學業背景,學者隊伍中又鮮有從管理第一線走來的實踐戰士。當然這也不說明什麼,現代社會畢竟有明確的分工,人人都可以揚長避短。但揚長避短和體用互補是兩回事。例如,有同胞跑到英語世界中學《詩經》,並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旋又回到中國開設英美文學課,這是一種揚長避短,在學界不失為一種聰明選擇。但同樣的智慧用在中國化管理中很難奏效,因為管理是操作,容不下半點無用的高談闊論。有不少“著名”管理學教授專家在自己辦的公司里紛紛落馬,這個現象是令人深思的文化折射。我們不想輕率地取笑,反倒沉甸甸地陷入一種悲哀。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學統就是學以致用,緣何我們的管理學者遭遇如此下場!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是闡釋者,充其量是隱約捕捉到其箇中原因部分在於知識和實踐的錯位。知識並不是天生注定要充當實踐的提升者,它最基礎的功能還在於對實踐提供文化支撐。不具備支撐功能的知識是天橋把式,同時我們也知道許多天橋把式都在標榜他從事的是基礎研究。我們在《中國化管理》中之所以反覆強調實踐的作用,其用意並不是輕視理論研究,而是寄託著我們善意的慫恿:我們企望著一種學風的回歸,這種學風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學統一脈相承。
本書內容雖然龐雜,但核心內容只有五個字:九九用一管。即中國化管理的“九”大特點、和人的“九”大原則、“用”人之道、天下第“一”難題和“管”理者修為。每個章節中重點的一個字,組成了“九九用一管”。這屬於不上檯面的小聰明,只想幫助讀者在最短時間和最少的閱讀中抓住本書的內容核心。只要大家記住“九九用一管”,就是對我們的厚愛了。
隱身在“九九用一管”核心內容背後的思維資料有兩大體系:一是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和實踐所形成的體系。由於追溯到文明的源頭,所以褪盡了朦朧的外衣,在歷史開闊的原野里,我們的思路自然無羈,很有一些新的發現和對宿案的推翻讓我們初嘗了創新後的興奮,依靠祖先的遺澤,我們在《中國化管理》的行進路上構築了不少亮點。二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創新天地的豐功偉績和沿著“馬恩列斯毛鄧三科”之路向所展示出的“中國化”體系。在濾去了許多偏見、誤解和後現代浮游物後,歷史大方而樸素地還原了本真,推出了中國人自己的評價標準。畢竟中國共產黨人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中國共產黨人的畢生事業實質上是在全球現代化背景下的“中國化”奮鬥。毛澤東同志和他的戰友們的最大功績之一就是將馬列主義成功的“中國化”,創造了毛澤東思想。在此之後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和諧為標誌的科學發展觀都是“中國化”道路上一座座里程碑。回顧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絕不僅僅是一個試探性的語詞結構到凝固型概念的表述改變,而是斬釘截鐵宣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戰告成。民族復興的偉大成功強化了我們的自信,也支撐了《中國化管理》的內在邏輯構架。
在以上兩個體系之間發揮承啟過渡“斜面”功能的,則是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代表的近代先驅先烈的思想和實踐。我們十分重視中華文明環鏈中一連串“斜面”的作用、張力,它使文明呈現出進化的曲線美。缺少了它們,歷史將顯得破碎和生硬。
至此,支撐“九九用一管”體系的思想重點便一一走上前台了,它們是:以典籍為載體的中國古代管理、“中體西用”主張、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讀者如能把握以上六處重點,便能讀出“九九用一管”體系的內蘊。
儘管努力調動了我們的實踐和知識積累,但還是感覺到對某些領域和內容駕馭得有些吃力,另外作為一本管理學著作,還有許多命題沒有納入本書。很期望得到讀者賜教,以匡正我們的淺陋。
作者
2007年夏·北京太陽園

序言

進入國學的天地,是偶然也是必然。但不管是命運的偶然還是人格履歷的必然,似乎都是一種文化的命定。
20世紀60年代末葉,我從山東的一家中等師範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故鄉的農村教學。先是國小,繼之國中,最後是高中。總之是把那時的基礎教育經歷了一遍。
……
《國學的大地》是一個開放型的書系,首批這12冊小書只是搭起了一個稚嫩的框架,更多支撐和完善有待以後不斷地拓展和積累。我內心的願望是:以我和同事們的努力,在國學的大地上耕耘出一片片令人喜悅的豐收,並讓這豐收嵌進像輪作一樣良性的輪迴。為了這個心中的願景,我們辛勞在這方古老的大地上,一度忽視了此前那漫長艱難而又愉快的跋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