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市場網

中國勞動力市場網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管,中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監測中心主辦,並向社會各界提供勞動力市場政策諮詢和就業服務的公益性網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勞動力市場網
  • 主管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
  • 主辦單位:中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監測中心
  • 類型:提供勞動力市場政策諮詢
宗旨,男女比例現狀,經歷成長煩惱,介紹,勞動契約法,

宗旨

中國勞動力市場網的建設宗旨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優勢,連結各地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構建全國勞動力市場網路互動平台,向社會發布權威、及時的就業政策信息、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工資指導價位信息和市場分析數據,指導勞動者求職和用人機構招聘,以及各地的勞動力市場建設工作。從而提高和改善公共就業服務的效率和功能,推動全國勞動力市場建設事業的發展。

男女比例現狀

中國男女比例出現嚴重失衡,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五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將有數千萬的男子無妻可娶,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光棍”,而且這一現象從明年開始將逐漸顯現出來。與此相對應的數字是,在7月15日,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透露,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達到135∶100,形勢不容樂觀。據資料表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範圍內,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出生數為102個-107個。人口學家把這個指標稱為出生嬰兒性別比的恆定值。由於男嬰死亡率略高於女嬰,這樣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別比例就基本持平。 中國出生嬰兒性別比:117∶100 ,然而,根據中國政府於2000年進行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7,即在出生的嬰兒中,男女比率達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另據中國統計局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城市男女嬰的性別比為112.8比100、鎮為116.5∶100、鄉村為118.1∶100。 上海常住人口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約為107∶100;深圳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例為120.8∶100;北京流動人口在京出生的男女性別比例高達128∶100;重慶現在的出生男女比例為140∶100,海南、廣東等省出生的男女性別比例竟然高達130∶100以上。 孩次越高,性別比越高全國統計表明:2000年生一胎的男女性比例為107.1,生兩胎的男女性比例為151.9,生三胎的男女性比例達159.4。而據海南省的一項統計表明,生一胎的出生男女性比例為118.3,生兩胎的達到119.4,生三胎的則高達233.3。也就是說,生的胎數越多,選擇生男孩的越多。據估計,在中國每誕生一個新生命,就有2.5個嬰兒被墮胎。每年至少有30000胎兒因為是女嬰而被流產。 即在不滿20歲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餘萬人,平均每個年齡男性比女性富餘100多萬人。由此人口專家預測:到2020年,將會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青年無妻可娶。出生人口的性別比形勢嚴峻,男孩多女孩少的問題日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經歷成長煩惱

介紹

中國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造成勞資雙方的敵意也與日俱增。通過建立集體協商機制也只是緩解矛盾的權益之計,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建立一套成熟的勞動力市場制度。 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無法避免,原因在於供求關係,而非血汗工廠中工人意識的覺醒。中國曾經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但目前中國已到達劉易斯拐點,勞動力優勢隨之消失,同時出現的還有工資、消費的上升和通脹的加劇。
中國從計畫經濟時代繼承而來的雙軌僱傭制度,即城鄉雙軌,一度使得中國城市與農村勞動力超量供應。然而,社會經濟的巨大變革致使中國人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流動。上世紀90年代起,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大規模地向城市遷徙。
中國急速的城市化進程吸收了近1.45億農民工,並且大力推動了城市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和用人制度的改革。然而隨著中國到達劉易斯拐點、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數減少的情況之下,中國的人力資源也在進一步重新調整。

勞動契約法

1、承擔違約責任的主要形式
(1)繼續履行
(2)採取補救措施
(3)賠償損失
(4)支付違約金
(5)定金
2、當事人不履行非金錢債務,對方可以要求繼續履行,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2)債務人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3)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3、在契約生效後,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契約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4、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二者不能並用。
5.當事人延遲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違約責任。
6.不可抗力造成違約的,違約方雖然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違約也要承擔違約責任的,違約方也要承擔無過錯的違約責任。
7.勞動部門要嚴格監管,對企業的弄虛作假要嚴格查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