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冰川系統結構及其變化預測模型研究》是依託湖南師範大學,由謝自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冰川系統結構及其變化預測模型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謝自楚
- 依託單位:湖南師範大學
- 批准號:40371027
- 申請代碼:D0106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2004-01-01 至 2006-12-31
- 支持經費:30(萬元)
《中國冰川系統結構及其變化預測模型研究》是依託湖南師範大學,由謝自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中國冰川系統結構及其變化預測模型研究》是依託湖南師範大學,由謝自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根據中國冰川編目資料,套用冰川系統、零平衡線、冰川逕流變化與冰川面積之間關係以及冰川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功能等最新冰川學理...
研究員 職務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航空遙感中心主任 科研項目情況 1.973:全球變化敏感因子的時空特性與遙感模式化 2.863:地物散射模型與知識庫 3.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冰川資源及其變化調查 4.973項目:海冰、積雪變化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5.中國科學院:SAR圖像處理及效果評估子系統 獲獎及榮譽 北京市...
劉巧,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巧,男,湖北隨州人,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氣候變化與冰川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人物經歷 2015.01-今,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2.02-2012.04,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冰川研究所,DAAD訪問學者 2009.01-2014.12,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
《中國冰川及其環境(英文版)》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施雅風等。內容簡介 本書《中國冰川環境——現在、過去和未來》的基礎上,用英文重寫,並補充其出版後的新研究成果,實為我國冰川及其環境45年研究的總結。本書所述範圍包括我國冰川的分布、物理化學性質、能量與物質平衡,冰芯記錄及其揭示的氣候與...
閆明, 1994年畢業於,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起在中國極地研究所從事極地冰川學研究,主要從事極地雪冰氣候與環境記錄、冰川變化與全球變化研究,現任研究員。簡介 1998.10~1999.10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地球物理學系任訪問學者,開展中國南極中山站至Dome A斷面淺表層雪冰樣品穩定同位素分析及極地冰芯氣候與環境記錄研究。
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究 《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究》,是由施雅風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人員 主要完成人:施雅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崔之久(北京大學),李吉均(蘭州大學),鄭本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周尚哲(華南師範大學)獲獎記錄 200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國冰川、氣候與環境變化研究文集 《中國冰川、氣候與環境變化研究文集》是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施雅風。
中國冰川氣候與環境變化研究文集 《中國冰川氣候與環境變化研究文集》是一本圖書,作者是施雅風。
《高亞洲冰川系統特徵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回響研究》是依託湖南師範大學,由謝自楚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在高亞洲獨特的氣候及地形背景下,以冰川系統理論為依據,套用最新的冰川編目、衛星、遙感以及氣象、地貌等資料,分析整個高亞洲及其各冰川系統整體的數量、規模、高度、方位、類型、結構特徵。套用...
張廷軍(?-2022年1月18日),男,博士: 蘭州大學畢業後,他於1980年元月被分配回到原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工作,1982年考入該所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主修凍土學,於198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地理學碩士學位。他於1986年底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學習,獲得地球物理學碩士(1989)及博士(1993)學位...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物質平衡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研究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物質平衡過程研究 重複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在烏魯木齊河流域冰川變化監測中的套用 天山冰川作用流域能量、水量和物質平衡及徑流模型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降水觀測誤差分析及其改正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區石冰川的溫度結構類型與運動機制 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
第五節 融雪徑流與河西主要河流年徑流量預報預測 第十章 內陸河山區流域降水、蒸發和徑流計算 第一節 黑河山區流域降水的變化規律 第二節 黑河山區流域蒸發的變化規律 第三節 黑河山區流域主要水循環變數的年際變化 第四節 黑河上游山區流域月徑流計算 第十一章 出山徑流變化趨勢預測模型 第一節 模型結構 第二節 ...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集刊·第1號》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目錄 目錄 甘肅西北戈壁地區營造鐵路防沙林帶的初步研究 沙漠研究室玉門鐵路防沙組 套用反滲透法淡化乾旱區鹽水的初步研究 沙漠研究室鹽水淡化小組 1962-1973年天山烏魯木齊河1號冰川的後退和運動的對比測量 王文穎 劉景璜 羅祥瑞 尤根祥 ...
《中國冰川及其環境》是197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ShiYafeng。 中文名 中國冰川及其環境 作者 Shi Ya feng 編 出版時間 1970年1月 頁數 539 頁 ISBN 9787030175809 定價 500 元 內容簡介 《GLACIER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S IN CHINA(中國冰川及其環境)(英文版)》內容簡介:However, due to language difference betwe...
他先後設計過10000m3地下非金屬磚砌方形貯油庫,參與設計並組織施工中國第一條東北八三工程穿越嫩江φ720輸油管線以及油田水源、污水處理等多項工程土建部分的設計任務。科技成果 1972年後,他帶領一班技術人員主持浮石混凝土性能的系統理論研究,並套用於大慶油田的多種單層裝配化大板建築的工業廠房和裝配化大板公用建築,...
中青年科學家已經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後備人才隊伍逐步成長,一批優秀團隊正在崛起,人才結構不斷最佳化。國際合作與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全球海洋觀測計畫(ARGO)、國際大陸鑽探(ICDP)、國際大洋鑽探(IODP)、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
強烈人為擾動背景下的流域侵蝕與碳循環過程和通量;不同時空尺度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過程、驅動機制及其對全球變化的影響;土地利用對區域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影響;大型工程(大型植被恢復與建設工程、水利工程等)的環境效應;城市化過程的氣候與生態效應;近海養殖與海岸帶開發對海洋生...
截至2022年6月,地理資源所共有在編職工669人,在讀研究生1019人(博士生705人、碩士生314人,其中外國留學生37人),在站博士後216人,下設有7個實驗室、3個台站、1個綜合分析中心;6個專業實驗室、4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3箇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野外站。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中...
2.海洋生物碳泵與營養鹽循環研究取得突破 生物泵是海洋碳循環的核心內容,也是發展基於海洋的氣候解決方案和實施海洋負排放技術的關鍵理論基礎。項目通過跨時空尺度的觀測、多同位素示蹤和數值模型等手段,在解析生物泵結構及海洋碳氮循環的互作關係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發了生物地球化學逆向模型,刻畫了全球海洋生物泵的...
針葉林、灌木和草原,高山草甸等豐富齊全的垂直植物帶譜,是我國植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另外,在玉龍雪山海拔 2500m 以上,分布有眾多完整配套,類型齊全的第四紀古冰川遺蹟,是研究數十萬年以來冰川與氣候變化的理想場所,從本區資源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非常密切的關係來看,其生態環境系統更顯出其敏感性、動態性和...
利用冰川儲量估算方法和度日物質平衡模型,評估了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來冰川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在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方面以黃河源為典型區,綜合氣候、水文、冰雪凍土、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評估了近50年來的氣候變化對黃河源區生態環境變化的影響。
人工模擬降雨黃土坡面降雨產流侵蝕相似性的研究,塔里木盆地水鹽平衡與地下水模擬研究,關中地區水資源最佳化配置研究,黃土地區土壤溶質遷移機制及耦合模型研究等四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黃土地區三個超滲產流模型的對比分析,室內人工降雨入滲產流實驗系統,黃土地區降雨產流空間變化問題的研究,野外土壤下滲議,非點源...
研究固體水的特性、結構、分布及其他性質的科學,稱為冰雪學。冰雪學又稱冰雪水文學。簡介 雪的累積和融化在溫暖和寒冷地帶的水文循環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熱帶山區也是如此。高程每升高100m氣溫則會降低0.6~1.0℃,如果海平面的氣溫為20℃,那么在海拔高度2000~3000m處,氣溫則低於0℃,則會以雪的...
1. 基本科研業務費:凍融循環下青藏粉質砂土靜動本構模型的研究,2014-01-09--2015-01-09,3.0萬元,參加。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嚴寒地區高速鐵路級配碎石水熱穩定性與變形控制研,2014-01-01--2017-12-31,85.0萬元,主持。3. 北京交通大學:高原道路構造物GPS一機多天線定點變形監測系統研究,...
(4) 2010 ~ 2013: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林下水蝕區植被三維綠量恢復度多角度遙感反演研究";(5) 2013 ~ 2016: 主持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多角度光譜和紋理信息的林地植被結構分層遙感反演研究";(6) 2013 ~ 2015: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137Cs和210Pbex示蹤湖泊沉積速率的計年模型修正- - 以...
地址氣候是根據地質考察的各種證據(物質成分、沉積岩結構特點和生物化石等)推斷的地球各地質時代的氣候。又稱古氣候。在地球演變的幾十億年中,全球規模冰雪覆蓋的擴展和退縮相互交替,有時大陸上覆蓋著很大面積的冰原和冰川,氣候寒冷,這時期稱為冰期(又可稱大冰期);冰原或冰川以較大幅度向低緯度地區推進時,也稱...
對飲食差異進行地理分析,兩篇英文飲食地理論文在國外發表,是把中國飲食地理研究介紹到國外最早的專家之一。從地理學的視角,對足球運動的區域性進行了分析。基於人的空間行為對派出所位置選擇進行了計量地理學分析,進而強化公共秩序管理。系統完成對風景概念的梳理、風景地理理論體系的初步架構,提出的人景相互作用理論、...
其中,小尺度過程主要包括:小尺度各向同性湍流,海水層結的細微結構、聲波、表面張力波、表面重力波和重力內波;中尺度過程主要包括:慣性波、潮波、海洋鋒、中尺度渦或行星波;大尺度過程主要包括:海況的季節變化、大洋環流、海水層結的緯向不均勻性和熱-鹽環流等。海洋是生物的生存環境,海水運動等物理過程會導致...
其下層的積雪在上層積雪的重力作用下,被壓實排氣後發生重結晶作用,從而形成了堅硬的冰。南極冰蓋的冰和其他淡水冰最大的區別是它們未經過融溶,還含有大量的氣體,因此,它保存著完整的層狀結構。遠看南極冰蓋,由於積雪凍結得非常結實,看到的是一片光滑平坦的冰原。但事實上,冰蓋的表面並不光滑。由於冰川是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