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述林(重慶師範大學教授)

張述林(重慶師範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述林,1957年7月生於重慶,山西省渾源縣人。重慶師範大學二級教授,人文地理學家,旅遊規劃專家,地景藝術學者,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主持省部級及其以上課題10項,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1項。獲省部級獎勵8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出版各種學術著作28部,其中主編、獨著11部,參編17部。發表各級各類學術論文133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主持各級各類橫向項目90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述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重慶師範大學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個人介紹,學術生涯,學術興趣,學術貢獻,所獲成果,

個人介紹

自畫像 非主流人文地理學家,邊緣型地景藝術學者,跨界型旅遊規劃研究者。成果豐碩但原創很少,興趣廣泛但不專深。大多數時間身在城市,心在鄉野。戴個眼睛,表面斯文,內心狂野,做個有點“文化內涵”的山野鄉客是一生的追求。
酷愛“長途奔襲”,開自駕車20餘萬公里感受不同地方的“地方感”;愛好風景攝影,多用於地景藝術研究;喜歡風光片拍攝,僅限於影像資料收集;喜愛地理散文,多用於自我欣賞;偶爾胡謅一首,多享受在自我陶醉之中。

學術生涯

研究課題
主持省部級及其以上課題(縱向項目)11項,其中主持教育部項目1項,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4項,重慶市科委軟科學項目3項,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項;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1項。
張述林研究員張述林研究員
按課題類型分其中旅遊規劃課題3項,旅遊戰略課題2項,三峽旅遊課題1項,旅遊資源課題1項、生態旅遊課題1項,山地旅遊課題1項,旅遊就業課題1項,鄉村地理課題1項。
獲獎成果 獲省部級獎勵8項,其中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4項,重慶市軟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其他1項:四川省國土局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按獲獎類型分其中旅遊規劃成果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項;三峽旅遊成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旅遊資源成果獲重慶市軟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旅遊就業成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經濟地理成果獲四川省國土局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鄉村地理成果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其他成果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
學術專著 出版各種學術著作28部,其中主編、獨著11部,參編17部。
按出版類型分其中經濟地理參編1部,聚落地理參編2部,社會文化地理獨著1部、參編1部,人口地理參編1部,旅遊地理主編8部、第二主編2部、副主編1部、參編9部,政治地理參編1部,其他參編1部。
學術論文 發表各級各類學術論文133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
按發表類型分其中:
經濟地理研究相關論文22篇(其中工業地理6篇,農業地理1篇,交通運輸地理2篇,商業地理2篇,金融地理3篇,經濟地理理論3篇,區域經濟地理5篇),占論文總數的17%;
聚落地理22篇(其中城市地理12篇,鄉村地理10篇),占論文總數的17%;
社會文化地理24篇(其中音樂地理2篇,服裝地理3篇,飲食地理4篇,體育地理1篇,犯罪地理2篇,風景地理9篇,區域文化地理3篇),占論文總數的18%;
人口地理3篇(包括人口地理的人工神經網路模型、人口遷移),占論文總數的1.5%;
旅遊地理60篇(其中旅遊規劃12篇,旅遊戰略15篇,三峽旅遊4篇,旅遊資源9篇,生態旅遊2篇,山地旅遊7篇,古鎮旅遊3篇,旅遊空間8篇),占論文總數的45%;
其他2篇,占論文總數的1.5%。
科研項目 主持各級各類橫向項目90項,其中中國科學院合作項目1項,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員會項目1項,重慶市旅遊局項目8項,重慶市文物局項目1項,陝西省旅遊項目8項,貴州省旅遊項目1項,四川省旅遊項目1項,重慶市各區縣旅遊局項目42項,其他旅遊項目27項。
按項目類型分其中旅遊規劃項目43項,旅遊戰略項目2項,三峽旅遊項目3項,旅遊資源項目8項,生態旅遊項目16項,古鎮旅遊項目9項,旅遊就業項目2項,鄉村地理項目7項。

學術興趣

張述林研究員學術興趣極其廣泛,主要集中於六大研究領域:
經濟地理
發表相關研究論文22篇,主要涉及影響產業布局的因素、經濟地理過程、空間經濟分析、區域發展戰略、工業地域運動、工業慣性、零售地理、廣告區域策劃、保險市場、投保人行為等研究領域。經濟地理成果獲四川省國土局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
是國內提出“經濟地理過程”概念最早的學者,並率先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國內首先提出“工業地域運動”概念,並以重慶市為案例進行實證研究。
聚落地理
發表相關研究論文22篇,其中城市地理12篇,主要涉及城市擁擠、城市住宅、反城市化、城市現代化等方面內容;鄉村地理10篇,主要涉及鄉村景觀、小流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等內容,並在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和7項鄉村地理橫向項目的支持下,鄉村地理研究成果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是國內較早研究城市擁擠和反城市化問題的地理學家之一。
社會文化地理
完成相關論文24篇,其中音樂地理2篇,服裝地理3篇,飲食地理4篇,體育地理1篇,犯罪地理2篇,風景地理9篇,區域文化地理3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1部。
主要涉及音樂地理的主要研究領域和音樂的空間發展過程,服裝地理的理論、領域和地域變化的影響因素,基於人的空間行為的派出所位置選擇,風景概念與風景地理理論體系研究等方面。
對音樂地理的主要研究領域和音樂的空間發展過程進行了具有一定創新性的研究,是國內較早涉足這個研究領域的學者之一。重點研究了服裝地理的理論、領域和地域變化的影響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原創性,是國內最早涉足這個研究領域的學者之一。對飲食差異進行地理分析,兩篇英文飲食地理論文在國外發表,是把中國飲食地理研究介紹到國外最早的專家之一。從地理學的視角,對足球運動的區域性進行了分析。基於人的空間行為對派出所位置選擇進行了計量地理學分析,進而強化公共秩序管理。系統完成對風景概念的梳理、風景地理理論體系的初步架構,提出的人景相互作用理論、風景布局理論屬於原創性工作。以長江三峽文化地理為案例,進行區域文化地理的研究。
人口地理
參編專著1部。
主要涉及人口地理的人工神經網路模式和人口遷移等研究領域。
政治地理
參編專著1部。主要涉及行政中心研究。
旅遊地理
主持省部級及其以上旅遊課題10項,主持旅遊橫向項目83項,主編、參編旅遊地理專著20部,公開發表旅遊地理論文60篇,獲省部級獎勵6項。
主要涉及旅遊規劃、旅遊戰略、三峽旅遊、旅遊資源、生態旅遊、山地旅遊、古鎮旅遊、旅遊就業、旅遊空間等內容。
(一) 旅遊規劃
旅遊規劃研究是在43項旅遊規劃橫向項目和3項省部級旅遊規劃課題基礎上完成的,主要涉及縣域及跨縣域旅遊發展規劃相關理論、方法與套用研究,旅遊概念規劃體系研究,旅遊規劃綜合集成方法研究等方向。圍繞其研究方向,共發表旅遊規劃論文12篇,完成旅遊規劃專著6部,其中主編3部、副主編1部、參編2部;旅遊規劃成果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項。
(二)旅遊戰略
旅遊戰略研究在主持2項省部級旅遊戰略課題和2項旅遊戰略橫向項目的基礎上,主要圍繞區域旅遊發展整合戰略,發表論文15篇,參編專著5部。
(三)三峽旅遊
三峽旅遊在主持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任務項目和3項三峽旅遊橫向項目基礎上,圍繞三峽庫區旅遊可持續發展導向模式研究,發表三峽旅遊論文4篇,出版三峽旅遊專著3部,其中主編2部、參編1部,三峽旅遊成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
(四)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研究在主持1項省部級旅遊資源課題和8項旅遊資源橫向項目的基礎上,圍繞特色旅遊資源、旅遊資源開發模式等內容,發表旅遊資源論文9篇,出版旅遊資源專著3部,其中第二主編2部,參編1部;旅遊資源成果獲重慶市軟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
(五)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研究在主持1項省部級生態旅遊課題和16項生態旅遊橫向項目的基礎上,主要圍繞生態旅遊項目開展研究,發表生態旅遊論文2篇,主編生態旅遊專著1部。
(六)山地旅遊
山地旅遊研究在主持1項省部級山地旅遊課題的基礎上,圍繞山地旅遊開發理論模式、沿江山地城市旅遊發展對策等方向,發表山地旅遊論文7篇,主編山地旅遊專著1部。
(七)古鎮旅遊
古鎮旅遊研究在主持9項古鎮旅遊橫向項目的基礎上,以“古鎮環境-文化項目-融合途徑”為研究視角,主要涉及古鎮文化與旅遊融合研究,並發表古鎮旅遊論文3篇,主編古鎮旅遊專著1部。
(八)旅遊就業
旅遊就業研究在主持1項省部級旅遊就業課題和2項旅遊就業橫向項目基礎上,主要涉及旅遊開發移民安置、旅遊就業崗位等內容,旅遊就業成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
(九)旅遊空間
旅遊空間營造理論研究主要以“問題-評價-思路”為探索視角,發表旅遊空間相關論文8篇。

學術貢獻

三峽庫區旅遊可持續發展導向模式研究
三峽旅遊在主持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任務項目和3項三峽旅遊橫向項目基礎上,圍繞三峽庫區旅遊可持續發展導向模式研究,發表三峽旅遊論文4篇,出版三峽旅遊專著3部,其中主編2部、參編1部,三峽旅遊成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
縣域及跨縣域旅遊發展規劃相關理論、方法與套用研究
本研究主要從旅遊區總體規劃的研究現狀和基礎概念辨析入手,就旅遊區、旅遊區總體規劃以及旅遊區總體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的地位等基礎研究要素進行辨析和闡釋。在此基礎上,對旅遊區總體規划進行系統的理論研究和方法研究,初步構建其理論和方法體系。最後,結合規劃的規範和實際要求,在對旅遊區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進行豐富的基礎上,通過典型案例的研究,進一步探討這些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旅遊區總體規劃的概念研究。主要包括對旅遊區、旅遊區總體規劃等相關概念的辨析,同時,就規劃的主要特點、作用、主要任務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最後,研究了旅遊區總體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的地位以及與其他規劃的關係。
第二,對旅遊區總體規劃理論總結、創新和引入。旅遊區總體規劃理論要成為合理有效的體系,還需建立起理論與內容間、理論與實踐間、理論與社會價值之間的聯繫,並建立起哲學——科學——技術——實踐的轉換關係。旅遊區總體規劃的理論體系要形成完整的體系,須設計經濟、環境、人文三大板塊及規劃學中心板塊。在此基礎上解析其基礎理論、核心理論和創新理論的理論研究體系,並對目前理論結構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評述。
第三,對旅遊區總體規劃的方法研究。主要就旅遊區總體規劃目前涉及的主要方法領域,以及目前在方法運用中面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作出研究。
第四,對旅遊區總體規劃的內容研究。結合主要規範和實際運用的要求,通過內容的引導和介入,搭建和創新旅遊區總體規劃內容體系,並通過案例的引入,具體實踐理論、方法及內容研究的運用。
旅遊規劃研究是在43項旅遊規劃橫向項目和3項省部級旅遊規劃課題基礎上完成的。圍繞其研究方向,共發表旅遊規劃論文12篇,完成旅遊規劃專著6部,其中主編3部、副主編1部、參編2部;旅遊規劃成果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項。
風景地理學原理研究
本研究在《中國園林》發表“風景概念簡釋”一文為代表,系統完成對風景概念的梳理,在《地理學與國土研究》發表“論風景地理的學科特性”,試圖初步架構風景地理學學科體系,在出版的《風景地理學原理》中,首先進行了編著體系創新,具體表現為:“認識-理論-基礎-布局-欣賞-實踐”;其次,開創性的提出了一套風景理論體系,即風景形成理論-風景分析理論-風景布局理論-風景構圖理論-風景欣賞理論-風景區劃理論-風景規劃理論;第三,在風景形成理論中,在分析、研究“棲息地理論”、“視野-隱蔽理論”、“風水理論”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人景相互作用理論”,構建人-景相互作用關係模型,分析人-景相互作用表現出的四種關係,即欣賞性、評價性、行動性、反應性;第四,“風景布局理論”屬於具有原創性的工作。核心是對風景空間組織的認識,重點在於研究風景時空序列性質、構圖、變化、規律等。
本研究出版專著2部,其中獨著1部,參編1部。發表風景相關學術論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人景環境研究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確存在人景環境現象,存在著相對於居住環境的人類休閒、遊憩、娛樂和旅遊環境或空間。
人景環境是相對於人類居住空間和區域的人類休閒、娛樂、遊憩、旅遊的遊玩之地,是與人類遊玩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它是人類在大自然中賴以進行遊玩活動的基地,是人類利用景觀、塑造景觀的主要場所。人景環境研究是一種對人-景關係的文化地理和地理藝術解釋。人景環境是以人的(旅遊)感受為基礎的、以風景(景觀)為主題的地理藝術。人景環境是大地的文章,是特定文化內涵的物化形態。
人景環境研究以人景關係為研究對象,探討人與景觀(風景)、人與環境、人與地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其人景環境的整體性,其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掌握人景環境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人景關係產生、相互作用的客觀認識,以便更好地建設符合人類審美理想的人景環境(旅遊、休閒、遊憩、娛樂環境),以滿足“人類審美”需要。人景環境研究追求人景共生、共識、共存、共融、共榮和共享的目標。
人景環境研究的基本框架為:以“人”為中心、以“景”為前提、以“情感”為紐帶、以“人景關係”為基礎。人景環境研究的認識論包括人景整體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景相互作用觀(欣賞性、評價性、行動性、反應性)、人景空間觀(區域、景域、境域)、人景文化觀(生態、文態、景態、境態)、人景社會觀(風情、感情、人情、熱情、激情)、人景互動觀(運動、行動、活動、感動、心動)和人景和諧觀(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關照自然、情意深切、自然心語)。
人景環境研究的意義在於正視自然-生態-景觀在人類發展中的困境,提高地理藝術意識,加強人景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科學的追求與藝術的創造相結合,關心廣大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重視社會發展整體利益,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所獲成果

一、縱向(省部級)科研課題:共11項
旅遊規劃
1、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跨縣域旅遊發展規劃研究, 2005年。
2、重慶市科委軟科學項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旅遊發展規劃,2001年。
3、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重慶市石柱自治縣旅遊發展規劃研究,2000年。
旅遊戰略
1、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重慶一小時經濟圈旅遊發展戰略創新研究,2007年。
2、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渝西經濟走廊旅遊整合發展研究,2003年。
三峽旅遊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三峽成庫後旅遊開發模式研究,2001年。
旅遊資源
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跨縣域旅遊發展模式研究:以重慶為例,2007年。
生態旅遊
重慶市科委軟科學項目:重慶市生態旅遊項目建設方案研究, 1998年。
山地旅遊
重慶市科委軟科學項目:山城都市旅遊開發對策研究-以香港旅遊發展為例,2002年。
旅遊就業
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發展重慶旅遊業,擴大就業崗位相關問題研究, 2003年。
鄉村地理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三峽庫區鄉村可持續發展導向模式研究,2006年。
二、省部級獎:共8項
旅遊規劃
1. 2003年《墊江縣旅遊業發展規劃》(研究報告).重慶市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第一獲獎者
2. 2006年《縣域旅遊發展規劃:理論與實踐》(專著).重慶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第一獲獎者
3. 2009年《縣域及跨縣域旅遊發展規劃相關理論、方法與套用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一獲獎者
三峽旅遊
2000年《邁向21世紀的重慶開放經濟》(專著).重慶市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第五獲獎者
旅遊資源
1997年《重慶市旅遊資源開發總體方案研究》.重慶市軟科學成果二等獎, 第三獲獎者
旅遊就業
2000年《長江三峽重慶庫區旅遊開發移民安置規劃報告》(研究報告).重慶市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第一獲獎者
經濟地理
1995年《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土綜合開發規劃》.四川省國土局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第七獲獎者
鄉村地理
1998年《潼南縣五洞橋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重慶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四獲獎者
其他獎項
1999年《重慶市師範教育資源最佳化配置研究》(論文).重慶市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三、參編專著情況,共28部。
經濟地理
《產業布局學原理》.編寫第3章、第14章第2節、第15章第1節(第3章影響產業布局的因素,第14章流通部門布局第2節物資供銷與倉儲業布局,第15章生產生活服務部門布局第1節旅遊業布局)
聚落地理
1.《房地產熱點透視》.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3年,撰寫第八章1.2萬字(城市擁擠與住戶的感覺)
2.《重慶藍皮書:2003年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重慶出版社,2003年版,社會篇‘重慶市城市現代化現狀與展望’第2作者
社會文化地理
1.《風景地理學原理》.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旅遊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撰寫第6章約2萬字(第6章旅遊觀賞)
人口地理
《DEMOGRPHIC TRANSITION》. 1997年,撰寫1章
旅遊地理
(一)旅遊規劃
1. 《縣域旅遊發展規劃:理論與實踐》.重慶出版社,2004年9月版,主編
2.《跨縣域旅遊發展規劃研究:理論與實踐》.重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主編
3.《區域旅遊整合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年8月版,主編
4. 《重慶市璧山縣鄉村旅遊規劃研究》。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版,副主編
5.《世紀展望:崛起的長江沿岸城市產業帶》.中國計畫出版社,2001年版,撰寫第3編(第3編第4專題 長江沿岸城市旅遊業發展規劃研究)
6.《重慶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工作委員會項目組成員,規劃篇附屬檔案3第2作者,項目篇第3作者
(二)旅遊戰略
1.《西部大開發與重慶民族地區發展》.重慶出版社,2000年版,撰寫第18章(第18章重慶民族地區旅遊發展戰略研究)
2.《1998年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重慶藍皮書)西南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撰寫第十七章約0.8萬字(1998年重慶旅遊業發展展望)
3.《重慶市跨世紀發展戰略》.重慶出版社,1997年,撰寫第18章
約0.6萬字(重慶市旅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4.《區域旅遊開發與嶗山風景區可持續發展》.地質出版社,2000年8月,參編
5.《長江開發開放》.中國發展出版社 1996年1月,撰寫0.8萬字(第16章長江開發開放與環境保護)
(三)三峽旅遊
1.《三峽成庫後旅遊開發模式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5月版,主編
2. 《三峽庫區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5月版,主編
3.《邁向21世紀的重慶開放經濟》.中國計畫出版社,1998年版,撰寫第9章(第9章開發三峽旅遊,建立開放的旅遊經濟體系)
(四)旅遊資源
1.《旅遊資源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版,總20萬字,撰寫第13、14章約4萬字(第13章特色旅遊資源與潛在旅遊資源,第14章中國旅遊資源分區的西南奇山異水風土人情旅遊資源區)
2.《旅遊資源學概論》.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二主編,撰寫2、15章約6萬字
3.《中國旅遊地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二主編 , 撰寫8-15章
(五)生態旅遊
《旅遊項目策劃:理論與實踐》.重慶出版社,2004年8月版,主編
(六)山地旅遊
《城市文化建設策劃研究:以三峽庫區雲陽縣城為例》。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7月版,主編
(七)古鎮旅遊
《古鎮旅遊發展與實踐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5月版,主編
政治地理
《中國政治地理》.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9年8月版,編寫第五章(第五章 行政中心)
其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集》.重慶出版社,2002年版,撰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部份
四、發表論文: 共133篇。
經濟地理
(一)工業地理
1. 日本工業布局特徵淺析.地理教育,1981年4期(合作)
2. 工業地域運動與重慶工業發展戰略.體制改革探索,1985年6期(執筆)
3. 工業地域運動與重慶工業發展戰略.工業經濟,1986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
4.工業慣性概念評價.青年地理學家(理論與工程地理學版),1988年12月(1卷3期)
5.高技術工業地理學及其意義.重慶科技,1990年2期
6.中國大企業集團的幾種地域類型.科學、經濟、社會,1988年6期
(二)農業地理
農業區劃的方法.重慶農業區劃,1987年4期(譯)
(三)交通運輸地理
1.何謂單元列車、公路的等級.地理教育,1990年第1期
2.中國郵電業空間結構特徵的初步研究.經濟地理,1996年4期,第2作者
(四)商業地理
1.零售地理研究初探.發展研究,1996年6期,執筆
2.廣告區域策劃.經濟地理,1995年6期,第1作者
(五)保險地理
1.重慶保險市場的現狀及發展建議.重慶經濟信息,1996年5期,第2作者
2.培育和完成重慶保險市場的若干對策措施.重慶經濟,1996年5期
3.試論投保人行為的複合決策過程.重慶社會科學,1996年5期
(六)經濟地理理論
1.區位理論,空間分析.國外人文地理,1987年2期(譯)
2.經濟地理過程分析.重慶師院學報(自然版),1989年2期
3.區域地理學的中心地----腹地概念:以加拿大為例.地理譯報,1992年3期
(七)區域經濟地理
1. 調整重慶經濟地域結構的兩點構想.重慶經濟研究,1985年3期(合作)
2. 發揮區位優勢,促進重慶經濟發展.重慶城市科學,1985年4期(執筆)
3. 對西南區發展戰略的幾點認識.青年地理學家,VO,IN0.4(合作)
4.西南區空間經濟結構特徵分析.重慶經濟研究,1988年3期
5.西南區空間經濟結構特徵分析.西南信息報,1988年98期第3版
聚落地理
(一)城市地理
---城市擁擠
1.城市擁擠的地理透視.城市科學,1989年4期
2.城市擁擠研究的理論構建.城市科學,1991年2期
3.城市空間與城市擁擠.城市科學,1993年1期
4.城市擁擠與住戶的感覺.住宅與房地產,1992年1期
5.城市擁擠的空間效應.重慶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3年1期
---住宅地理
1.城市住宅區位的空間經濟分析.重慶房地產,1988年4期
2.西方對住宅區位分析研究的動向.當代房地產,1989年4期
3.居住環境與住房地理學.重慶社會科學,1989年4期
4.西方國家關於城市住宅的地理學研究.當代房地產,1990年3期(執筆)
---其他(反城市化)
1. 城市地理學概念譯摘.重慶城市科學,1986年4期(譯)
2. 反城市化——已開發國家城市化的新趨勢.重慶城市科學,1987年1-2期
3.城市體系中的擴散模型.城市科學,1990年1期(譯)
(二)鄉村地理
1、中國農村城鎮化與鄉村地理學研究進展,糧食科技與經濟,2011年第1期,第2作者
2.試論潼南縣五洞橋流域鄉村景觀中農村住宅的田園風光特性.地理,1995年4期,第1作者
3.五洞橋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研究的設計.地理,1995年4期,第3作者
4.目視解譯采紅外航住編制五洞橋流域土地利用現狀圖.地理,1995年4期,第2作者
5.潼南縣五洞橋流域土地類型評價與土地利用特點.地理,1995年4期,第1作者
6.潼南縣五洞橋流域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地理,1995年4期,第1作者
7.套用AHP法診斷小流域生態經濟系統.地理,1995年4期,第2作者
8.潼南縣五洞橋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地理,1995年4期,第2作者
9.五洞橋小流域水土流失類型區的數值劃分.地理,1995年4期,第4作者
10.川中小流域丘坡耕地土壤侵蝕研究.中國水土保持,1994年9期,第3作者
三、社會文化地理
(一)音樂地理
1.試論音樂的空間發展過程----兼論音樂地理學.地理新論,1989年第4卷第2期
2.音樂地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人文地理,1989年4期
(二)服裝地理
1.Thoughts on the Areal change of dress and Influential Effects. <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Vol,3,No,4,1993(執筆)
2.試論服裝地理的主要研究領域.人文地理,1995年3期,第1作者
3.人文地理中關於服裝研究的幾種理論.人文地理,1996年4期
(三)飲食地理
1.The geography of cuisine :a chinese view.〈GEOGRAPHY BULLETIN〉(Journal of geography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New South Wales)Vol.24,No.1(Summer 1992)(執筆)
2.中國烹飪地理初探.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2期,第2作者
3.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uisine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Vol.8,No.1.1998
4、中國飲食文化地理研究綜述,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9年第2期,第1作者
(四)體育地理
試論足球運動的區域性.人文地理,1995年4期
(五)犯罪地理
1.人的空間行為與公共秩序管理.人文地理,1998年3期,第2作者
2.試論公安派出所位置選擇.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1991年4期
(六)風景地理
1.風景概念簡釋.中國園林,1991年4期
2.論風景地理的學科特性.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2年3期
3.論山嶽幽景的創造----以青城山風景區為例.地理,1993年1期
4.文化與景觀.地理教育,1997年1期,第1作者
5.重慶的天然植物園——金佛山.世界時裝之苑,1997年7期
6.非自然景觀在旅遊規劃實作中的運用——以“老重慶”為例.人文地理,2004年第5期,第2作者
7、重慶璧山縣旅遊景觀開發思路研究,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2期,第1作者
8.旅遊廁所布局初探.旅遊調研,2003年6月
9.旅遊廁所布局初探.重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增刊
(七)文化地理理論及區域文化地理
1.文化地理學.地理譯報,1987年3期(譯)
2.文化區.地理譯報,1987年3期(校)
3、長江三峽文化地理研究,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第2作者
四、人口地理
1.中國人口移動態勢與區域社會文化過程.國際地理聯合會亞太區域大會
入選論文,1990年8月(合作)
2. AN2 Application in the Methods of Population Geography. Geographicl Review of India,Vo.1,1994
3.Study on Application of Artifical Neural Network(AN2)in population Geography開發中國家人口增長國際會議(印度).入選論文,1995年3期,執筆
五、旅遊地理
(一)旅遊規劃
1、空間思維視角下:目的地旅遊發展規劃研究,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2期,第2作者
2、概念性旅遊規劃綜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版),2009年第1期,第1作者
3、旅遊概念規劃基本內涵研究,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5期,第1作者
4、耗散結構在跨縣域旅遊規劃中的套用,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版),2008年第2期,第1作者
5. 基於物元分析的旅遊市場“擴散”行銷――以南川市旅遊市場行銷為例.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2月,第30卷第1期,
第2作者
6、目的地旅遊市場搜尋論及行銷戰略選擇,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5期,第1作者
7、對璧山縣旅遊產品策劃的再思考,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年第7期,第1作者
8、都市近郊鄉村旅遊社區參與策略研究—以重慶市璧山縣為例,改革與戰略,2009年第6 期,第2作者
9.面向複雜系統的旅遊規劃綜合集成方法.人文地理,2001年第1期,第1作者
10、基於綜合集成技術的區域旅遊規劃系統研究,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第1期,第1作者
11、基於綜合集成技術的區域旅遊規劃系統的構建,中國區域經濟,2010年2期,第1作者
12、網路遊戲旅遊開發模型設計粗探,人文地理,2009年第1期,第1作者
(二)旅遊戰略
1.重慶市旅遊業發展戰略研究.領導決策參考(內部資料),第5作者
2.重慶市旅遊發展戰略初步研究.重慶經濟,1997年1期,第2作者
3. 試論渝西經濟走廊旅遊整合發展.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第2作者
4.永川茶山竹海景區發展策略探討.商場現代化,2006年12月上旬刊,第1作者
5、基於整合理論的大都市圈旅遊整合研究,旅遊論壇,2008年3期,第2作者
6、基於區域經濟高度的璧山縣旅遊發展戰略選擇,江蘇商論,2008年第8期,第2作者
7、重慶旅遊黃金通道影響下璧山縣旅遊發展戰略選擇,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第2期,第1作者
8、達州旅遊開發戰略研究,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第11期,第2作者
9、旅遊地空間競爭下弱勢旅遊地發展戰略研究—以重慶璧山縣為例,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2期,第2作者
10、重慶璧山縣與周邊區域旅遊互動聯合開發探索,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版),2009年第1期,第3作者
11.旅遊產業做大盤強.重慶日報,2000年2月28日(理論版)
12.重慶在西部大開發中的“大旅遊觀”.領導決策參考,2000年第4期
13.旅遊選擇論.重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增刊
14.論文化旅遊經濟與重慶市旅遊再發展.人文地理,2001年第16卷第6期,第1作者
15.重慶市旅遊商品市場發展研究.江蘇商論.2006年第2期,第2作者
(三)三峽旅遊
1、交通格局變遷後三峽庫區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模式探討,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第2期,第1作者
2. 三峽旅遊開發:一種文化經濟發展觀.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增刊,第1作者
3.三峽成庫後重慶沿江旅遊發展對策研究.重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第4期,第1作者
4.長江沿岸旅遊聯合開發研究.重慶師範學院學院(哲學社會學版),2000年1期,第1作者
(四)旅遊資源
1、長江三峽特色旅遊資源開發研究,三峽論壇,2010年第3期,第2作者
2.重慶市旅遊資源特色類型與開發布局.地理,1997年4期,第1作者
3.重慶市旅遊資源開發重點與規劃思路探討.地理,1997年4期,第1作者
4.重慶市旅遊資源評價體系探討.重慶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3期,第2作者
5.重慶市旅遊資源開發模式選擇.地理,1997年4期,第1作者
6、基於AHP的旅遊資源評價與發展對策研究—以重慶環城遊憩帶為例,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第2期,第1作者
7、國外宗教旅遊研究與我國宗教旅遊研究體系構架,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第2作者
8、基於空間思維的宗教旅遊資源開發模式研究:以西南地區為例,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第23期,第1作者
9. 黔江神龜峽.資源開發與市場.2002年第1期,第2作者
(五)生態旅遊
1.試論重慶市發展生態旅遊的必要性.重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3期,第1作者
2. 三峽庫區生態旅遊發展戰略初探.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7卷第2期,第1作者
(六)山地旅遊
1、國內外山地旅遊環境研究綜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版),2007年4期,第2作者
2、空間思維觀下山地旅遊開發理念芻論——以陝西省鎮巴縣為例,人文地理,2008年第5期,第1作者
3、西部山地旅遊開發理論模式與實證研究,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7期,第1作者
4、中國西部山地冰川的旅遊性及其空間開發思維,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第3作者
5、城市主題文化形象定位研究---以雲陽縣為例,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第2作者
6、基於差異化戰略的城市文化定位選擇—以雲陽縣為例,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第2作者
7、雲陽城市旅遊形象識別系統構建研究,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第9期,第2作者
(七)古鎮旅遊
1.旅遊發展中古鎮建成環境的二重性及演化探析——以巴渝古鎮為例.重慶建築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第2作者
2、古鎮文化與旅遊的融合途徑研究,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第1作者
3、青木川“黑色旅遊”項目開發模式研究,經濟地理,2009年第7期,第2作者
(八)旅遊空間
1、休閒空間營造的若干問題探討,重慶建築,2008年第7期,第2作者
2、論城市商業中心的旅遊空間營造——以三峽廣場為例,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版),2009年第1期,第1作者
3、旅遊空間營造的理論探索,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9年第6期,第2作者
4、璧山縣鄉村旅遊空間營造及系統開發思考,中國水土保持,2009年第2期,第2作者
5、重慶市鄉村旅遊空間發展思路探索,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8年第4期,第3作者
6、旅遊社區環境與景區環境的相關性研究,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2期,第3作者
7、基於遊憩者感知的重慶都市區遊憩空間品質評價,人文地理,2009年第6期,第3作者
8、鄉村旅遊空間規劃設計的基礎理論及實證分析,水土保持通報,2009年第3期,第3作者
六、其他
1.信息地理學的幾點思考.自然信息,1986年1-2期
2.高校圖書館.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1期(校)
四、主持的橫向項目,共90項。
旅遊規劃
(一)縣域旅遊發展規劃
1、江津市旅遊事業管理局:江津市旅遊規劃,1999年。
2、合川市旅遊局:合川市旅遊發展規劃,1999年。
3、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年。
4、重慶市萬盛區旅遊局:重慶市萬盛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年。
5、重慶市彭水自治縣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彭水自治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年。
6、重慶市璧山縣旅遊局:重慶市璧山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年。
7、重慶市大足縣旅遊局:重慶市大足縣旅遊發展規劃,2000年。
8、重慶市忠縣旅遊局:重慶市忠縣旅遊發展規劃,2000年。
9、重慶市墊江縣旅遊管理局:重慶市墊江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年。
10、重慶市巫山縣旅遊管理局:重慶市巫山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年。
11、重慶市涪陵區旅遊局:重慶市涪陵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1年。
12、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2001年。
13、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旅遊發展規劃, 2001年。
14、重慶市大渡口區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大渡口區旅遊業發展規劃,2002年。
15、南川市旅遊局:南川市旅遊發展規劃,2002年。
16、重慶市榮昌縣旅遊局:重慶市榮昌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年。
17、合川市旅遊局:合川市嘉陵江沿線旅遊開發規劃,2003年。
18、重慶市涪陵區旅遊局:重慶市涪陵區旅遊發展“十一五”規劃,2004年。
19、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發展“十一五”規劃2004年。
20、永川市旅遊局:永川市旅遊發展規劃,2004年。
21、陝西省寧強縣外事辦公室:陝西省寧強縣旅遊發展規劃,2005年。
22、重慶市北碚區旅遊局:重慶市北碚區旅遊發展規劃,2006年。
23、陝西省鎮巴縣旅遊局: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旅遊發展規劃,2006年
24、重慶市璧山縣旅遊局:重慶市璧山縣旅遊發展規劃修編,2007年。
25、重慶勝境策悅旅遊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重慶市大渡口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0年。
(二)跨縣域旅遊發展規劃
1、重慶市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旅遊發展規劃,1997年。
2、重慶市黔江地區旅遊局:重慶市黔江地區旅遊發展規劃(1998—2010),1998年。
3、國家計畫委員會:長江沿岸地區產業發展規劃之長江沿岸旅遊發展規劃,2000年。(主研)
4、重慶市文物局:重慶市文物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4年。
5、重慶市旅遊局:重慶市都市區旅遊發展規劃,2004年。
6、重慶市旅遊局:重慶市溫泉旅遊發展規劃研究,2005年。
7、重慶市旅遊局:重慶市旅遊商品市場建設總體規劃,2005年。
(三)旅遊概念規劃
1、重慶市江北區旅遊局:重慶市江北區華山-御臨河生態旅遊區概念性總體規劃,2003年。
2、重慶市璧山縣丁家鎮人民政府:璧山縣丁家生態植物園觀念性旅遊規劃,2008年。
3、重慶市璧山縣健龍鄉人民政府:璧山縣健龍“千畝荷園”概念性旅遊規劃,2008年。
(四)旅遊區規劃
1、重慶市涪陵荔枝園旅業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市涪陵荔枝園旅遊景區總體規劃,2000年。
2、永川市旅遊事業管理局:永川市茶山竹海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 2000年。
3、重慶市梁平縣林場:重慶市梁平東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總體規劃,2003年。
4、重慶豐都名山旅遊集團公司:重慶豐都名山風景區旅遊發展五年規劃,2004年。
5、重慶雪寶山旅遊開發公司:重慶雪寶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年開發計畫,2003年。
6、重慶市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重慶市野生動物園旅遊總體規劃,2003年。
7、重慶市彭水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烏江畫廊”彭水段旅遊總體規劃,2006年。
8、貴州省桐梓縣佳源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貴州省桐梓縣龍門峽水力發電有限公司:貴州省桐梓縣黃蓮水銀河旅遊開發規劃設計,2007年。
旅遊戰略
1、重慶市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旅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1996年。
2、重慶市旅遊局:重慶市旅遊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研究,2006年。
三峽旅遊
1、重慶市旅遊局:庫區旅遊資源整合及旅遊業提檔升級研究,2005年。
2、重慶市發展計畫委員會:長江三峽巫山——奉節——巫溪金三角旅遊發展規劃,2001年。
3、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實業總公司:長江三峽庫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1998年。(主研)
旅遊資源
1、重慶市黔江開發區電信局:重慶市小南海鳳凰山莊旅遊綜合開發總體規劃,1999年。
2、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局:重慶黃水森林浴場旅遊總體開發方案,1999年。
3、重慶市潼南縣計畫委員會:重慶市潼南縣藏娘水庫旅遊開發總體方案,2000年。
4、重慶市黔江區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黔江區官渡峽旅遊開發方案設計,2001年。
5、重慶市黔江區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黔江區神龜峽旅遊開發方案設計,2001年。
6、重慶市黔江區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黔江區八面山旅遊開發方案設計,2001年。
7、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地震遺址核心景區旅遊開發細案規劃,2002年。
8、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大風堡旅遊道路標景觀及觀景台景觀規劃,2003年。
生態旅遊
1、重慶市江北區旅遊局:重慶市鐵山坪生態區遊客接待中心項目策劃報告,2003年。
2、重慶市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仙女山風景區旅遊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998年。
3、重慶市涪陵區旅遊局、重慶華興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涪陵荔枝園旅遊景區可行性研究報告,1999年。
4、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湖旅遊景點開發可行性報告,2000年。
5、重慶豐都名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豐都名山風景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3年。
6、重慶市梁平縣旅遊局:重慶市梁平縣“雙桂堂”景區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03年。
7、重慶市武隆縣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市武隆縣芙蓉洞和仙女山旅遊基礎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03年。
8、重慶市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重慶市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03年。
9、重慶市龍橋河風景區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市龍橋河風景區基礎設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3年。
10、重慶廣陽島置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市長江廣陽島景觀環境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重慶市長江廣陽島遊客接待服務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5年。
11、重慶巫山縣長江三峽旅遊開發總公司: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風景區原生態景觀保護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06年。
12、重慶巫山縣長江三峽旅遊開發總公司: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風景區遊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06年。
13、重慶市大足縣龍水湖旅遊開發公司:重慶市大足縣龍水湖旅遊項目建議書,2001年。
14、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千野草場景區綜合開發工程項目建議書,2003年。
15、重慶市巫山縣旅遊局:小三峽景區旅遊基礎設施綜合工程項目建議書和巫山“高峽平湖”旅遊景觀高地景區開發工程項目建議書,2003年。
16、重慶市彭水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彭水自治縣長溪河旅遊區項目建議書,2004年。
古鎮旅遊
1、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苗寨”旅遊區建設性詳規,2004年。
2、重慶市彭水土家族苗寨自治縣旅遊局:重慶市彭水烏江苗寨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03年。
3、四川省大竹縣清河鎮人民政府:四川省大竹縣清河鎮旅遊策劃,2006年。
4、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烏江畫廊”旅遊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苗寨”旅遊區建設性詳規修編,2006年。
5、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文化旅遊局:青木川鎮魏家壩老宅重建方案設計策劃書,2008年。
6、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文化旅遊局:青木川鎮老街旅遊景觀設計策劃書,2008年。
7、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文化旅遊局:青木川鎮新街旅遊景觀設計策劃書,2008年。
8、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文化旅遊局:青木川鎮旅遊網路行銷策劃書,2008年。
9、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文化旅遊局:青木川鎮旅遊標識規劃設計策劃書,2008年。
旅遊就業
1、重慶市移民局:三峽工程重慶庫區旅遊發展規劃,1998年。
2、重慶廣陽島置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市長江廣陽島峽口移民新區重點項目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6年。
鄉村地理
1、重慶市璧山縣旅遊局:重慶市璧山縣鄉村旅遊發展規劃,2008年。
2、永川市旅遊局:永川市黃瓜山農業旅遊示範園區總體規劃,2004年。
3、重慶市雙橋區龍灘子街道辦事處:重慶市雙橋區金竹林農家樂項目總體開發方案,2002年。
4、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城郊土家樂景點開發方案,2000年。
5、重慶市城口縣畜牧局:重慶市城口縣黃安壩草場旅遊開發方案,1999年。
6、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事業管理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方斗山草場旅遊開發方案, 2000年。
7、重慶市涪陵區白濤鎮人民政府:重慶市涪陵區白濤鎮旅遊發展規劃,200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