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

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

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精英群體在領導中國革命艱苦卓絕的鬥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是毛澤東,重要成員有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中國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
  • 含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精英群體
  • 核心人物:毛澤東
  • 重要成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
  • 開始時間:1935年遵義會議
  • 結束時間:1976年“文化大革命”
主要人員,核心人物,重要成員,存在歷史,形成過程,歷史貢獻,

主要人員

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毛澤東

重要成員

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朱德、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等

存在歷史

從1935年遵義會議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存在41年歷史。

形成過程

“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不單純是一個組織概念,更是一個“成熟度”的概念。中共的成熟是一個漸進過程,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點,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標誌。遵義會議後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發展大體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這是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初步形成階段”,其標誌是遵義會議以後中國革命開始走上正確軌道;黨的領袖人物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開始集體出現,特別是毛澤東處在主要領導崗位上,發揮了重要領導作用。
第二階段從延安整風到新中國成立,以“七大”為標誌,這是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正式形成階段”。1943年,毛澤東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延安整風對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正式確立和穩固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七大選出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組成的新的書記處,中央領導集體的地位得到全黨的認可。
第三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以“八大”為標誌,為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鞏固階段”。這一時期,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考驗,中央領導集體更加成熟,地位更加鞏固,同時經過補充完善形成了一個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

歷史貢獻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突出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新中國成立後,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鞏固了新生政權;建立和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開展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從而確立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的基礎上,及時把黨的工作重心向建設社會主義上轉移,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方面取得初步成果;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繼續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雖然其間出現了重大挫折,但總能不斷發現並嘗試糾正錯誤,使社會主義建設得以在曲折中前進;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了我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爭取了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